有生孩子的打算,卻害怕養不起嗎?只要掌握對的方法,存下家庭第一桶金並非空想,來聽聽專家如何建議!

文|李佩璇(親子天下)

「爺爺奶奶那時候,每家都生好多孩子,怎麼可能養不起?」

當家裡長輩又開始「催生」,盤算每月薪水還養不活自己的年輕人,只能無奈沉默。在金融領域打滾 30 年,曾任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助理副總裁的理財專家陳怡芬,退休後投入家庭理財教育。陳怡芬老實承認:「時代不同了,現在養育孩子很花錢!以前孩子出生後有大家庭成員一起照顧,不用花半毛錢,現在雙薪家庭沒有人手,必須在市場上找付費服務,光是照護的費用就是一大負擔。」

不過,陳怡芬也認為,許多人恐慌自己「賺不夠、養不起」,其實只是一個概略的感覺,沒有好好面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如何安排,對於有婚育打算,或新生兒降臨的小家庭,只要掌握方法,存下家庭第一桶金並非空想,以下是陳怡芬的建議。

Q:許多進入婚姻、正經歷懷孕或新生兒降臨的家庭,都擔心自己「養不起小孩」,該如何規劃家庭的開支?

別被「養不起」先入為主的觀念嚇到,很多人只是沒有信心。建議可以先算兩個數字:家庭年收入、家庭年開支。

1. 計算家庭年收入

用月薪評估財務狀況容易有誤差,因每個職業的年終獎金比重有別,應以全年來看比較準確。不管小家庭是雙薪、單薪,先將整個家庭全年收入算出來。

2. 盤算家庭開支

接下來就把屬於「家庭」公用開支一一條列,不是老公去打高爾夫、老婆去周年慶這種個人花費,而是家裡的房貸、車貸、水電瓦斯等,營運家庭的費用列出。

最後,把家庭年收入扣掉年支出,看還剩多少?許多還沒有寶寶的夫妻一算,其實剩下不少,為什麼總覺得錢不夠?可能是花費時沒有規劃,想到什麼買什麼,團購也跟、出國揪團也去、週末常常聚餐等,缺少計畫的消費,即使年薪很高還是覺得不夠用。

我自己教理財課的經驗,很多單身還住爸媽家的年輕人是月光族,其實他們不奢侈,只是花錢很隨性,想到什麼買什麼,不小心就都花光了。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必須了解,自己的收入不論多寡,有一定比例要為家庭付出,因此用錢就需要規劃。

Q:對於計畫要有寶寶的夫妻,需要先存多少錢?

首先必須理解,「養孩子花多少錢」這個題目,絕對是可大可小,從最少的幾萬元到向上無限都有可能,通常最大的支出項目是「照顧」和「教育」。建議家長先盤出兩個極端的花費,分別是「基本款」和「理想款」。

基本款是盡量運用身邊資源,像是請長輩幫忙,連副食品阿公阿嬤都包了,衣服推車預計會有恩典牌等,預估最少花費可以壓到多少?理想款則是兩人最想要的選項,比如:雙語的托嬰中心、只收一個孩子的保母等。

把這兩個極端的費用算出來,再去檢視自己的收入可以負擔到什麼程度?願意妥協哪些地方?歸納出一個適合自己小家庭的「中庸款」,再去跟還沒有孩子前的家庭年支出比較,增加新成員後,家庭支出變化就一目了然。

如果目前收入要負擔中庸款的花費仍有差額,可計畫性地開源節流,今年要兼差還是不出國旅行等,或是再多妥協一些地方,可能給遠方的長輩幫忙帶寶寶、自己當假日父母等。知道自己缺多少,有目標才容易實現,如果只是「感覺」自己養不起,沒有行動就一直達不到。


圖片|Pixta

Q:常有人說家庭財務規劃應該是收入的多少比例是支出、多少是儲蓄,才能維持平衡,這個方法可行嗎?

大家常會被「比例」所迷惑,實際上,家庭收支應該要用實際的數字來算,而不是概略的想法,因為每個家庭收支狀況差異太大,可能真的沒錢可存、或很有餘裕卻不知道如何規劃。

首先有寶寶的家庭,至少以 2 年為單位去抓預算,孩子 0~2 歲、2~4歲、4~6 歲等,上小學後學費比較穩定,就可以做更長遠的規劃。通常家有學齡前兒童,除非長輩願意無償帶孫子,最大的支出通常是「照顧費」,保母、托嬰中心等,這部分無法縮減,爸媽就要辛苦一點,從別的地方節省,撐過比較緊的幾年。

如果家庭收入有餘裕,建議家庭支出應該加入「保險、理財工具和緊急備用金」三種預算,其重要性為「保險 > 理財工具 > 緊急備用金」。舉例來說,一個年收入百萬的家庭,扣掉柴米油鹽的支出 70 萬,剩下 30 萬可以撥出一定比例規劃這三件事。

1. 保險

保險為何最重要?當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有萬一時,家庭每年 70 萬的開銷仍在,房貸、車貸、孩子需要人照顧,這些事情不會停止,保險是為了確保意外來臨時,這個家不會突然沒有收入,就垮掉了。建議夫妻基本的意外險、醫療險先買起來,如果預算有限,反而新生寶寶的保險可以之後再考量。

2. 理財工具

為什麼需要投資理財工具?大多家庭的收入來自於夫妻的薪水,這個部份要「開源」很不容易,除了努力還要機運,兼差也有身體過勞的風險,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用錢賺錢較有效率。

很多人聽到投資理財就害怕,其實只要開始了解就是踏出第一步,我自己比較推薦小家庭嘗試定期定額、範圍大、時效長的基金。原因是門檻低,最低每月 3,000~5,000 元不等,獲利雖然不高、風險也相對低,這種投資是為了追求比活存、定存要好的利息,不是可以突然賺大錢的工具。當然,任何工具都有風險,每筆投資前都必須先了解,只是提醒家長,別完全放棄了解理財工具。

推薦閱讀:20 年定期定額投資,小資媽媽也能帶女兒玩遍歐洲

3. 緊急備用金

緊急備用金的重要性為何放在最後?如果保險規劃齊全,就有很大部分的保障,動用緊急備用金的機會就少,而備用金要存多少才「夠」,關乎每個家庭的價值觀,有人覺得要年收的三倍或四倍才夠,就需要時間累積存款,因此重要性的排序較後面。

所以,家庭支出規劃適合用重要性來排序,而這三樣預算都應排入固定的家庭支出,讓家庭財務結構穩固,且具有展望性,兼顧保障和存錢的目標。

Q:有些爸媽想請育嬰假,或離職在家帶小孩,對於家庭收入會有衝擊,建議他們如何考量?

其實原則一樣,少了這些收入對家庭支出影響多大?如果一年保母要花 32 萬,其中一人的年薪只比這個高一點,那請育嬰假或離職在家帶小孩都有利;或雖然薪資比較高,但想陪孩子長大,靠另一半的收入還能負擔,當然也很好,重點在別讓家庭支出「入不敷出」,並同時考量離職或請育嬰假後對工作的影響,是否在自己可接受範圍。

如果家裡只有一個人賺錢,別認為家裡帶孩子的人沒貢獻!如果沒有全職另一半帶孩子,應思考到市場上找同樣的服務要多少錢?照顧是最花錢的,全職帶孩子為家庭省下非常多開銷,這是大家要有的概念。

推薦閱讀:小孩是兩個人一起生,沒有「幫」老婆帶小孩這回事

至於很多家庭會為「花在哪裡」而吵,「為什麼給娘家孝親費?」「幹嘛買這麼貴的音響?」詳算家庭支出用意在此,把家裡的該花的錢固定下來,剩下「私房錢」才能自主決定花費,而不是把家庭支出和個人喜好消費混在一起,不但容易有紛爭,家庭財務結構也不穩固。

兩人收入如何負擔家庭開銷可以協商,例如:按收入比例原則、平分,或一人付車貸房貸保母費、另一個付家中雜支保險和固定儲蓄等。

剩下的私房錢建議不要「規定對方」花在哪,既然家庭的財務已經穩固,連保險和理財都一併規劃了,其他部分可以放鬆一點,要一起去家庭旅遊也好,吃大餐也好,各自買「夢幻逸品」都可,不干涉「私房錢」去處能減少許多紛爭,夫妻對錢也會較有安全感。

不論是新婚、準備懷孕,或已經有寶寶的家庭,家庭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行動」,只有開始詳算,把家庭支出固定下來,會知道家庭支出是不夠還是有剩,就算家計很緊的狀態,也會因為心理有底,了解自己該如何改善,不會一直處在「錢不夠」的焦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