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們所建立的世界都是一個「虛構故事」,那麼你還會為自己因為快到適婚年齡而仍舊單身而感到焦慮嗎?你還會因為工作薪資不足以付房子頭期款,或是沒有能力買一輛車而感到自己的人生很失敗嗎?

文|Vincent

如果有人說,其實我們一直都是活在一個由「虛構故事」所建立的世界中,相信一定讓絕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甚至覺得這個人肯定是壓力過大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當我們企圖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進行檢視的話,或許你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論。

早在七萬年前的人類認知革命以前,也就是「語言」尚未被我們的老祖先發展起來以前,這時候的人類(也稱「智人」,屬於當時候眾多人類中的一種)在生存所需的能力中其實與一般動物相較而言並沒有什麼突出優勢,甚至很多時候還處於劣勢。然而在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下,人類開始具備了語言組織的能力,不僅僅可以在溝通中傳達更多的訊息(大大的強化了生存能力),更為關鍵的是具備了討論虛構事物的能力,也因此培養了更強大的想像力。

從一開始僅能依靠「八卦」來建立人數較少的小團體(確實很早以前的人類就有了「八卦」的能力,這也解釋了至今的人類為何對「八卦」無法抗拒,畢竟那是天性的一種),到後來為了集結更多人數的大團體而甚至逐漸開始利用「虛構故事」發展出不同的道德標準、價值觀等概念。

為什麼說道德觀念、價值觀等這類的概念是「虛構故事」?

因為這些概念本來就不是實質存在的東西,也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實體」,自然勢必會有不同的「版本」出現(不同文化都有著不同的道德觀與價值觀),並且在缺乏「語言」以及「想像力」的前提下,這些概念根本無從談起。或許我們會在直覺上認為虛構的事物終究是虛無飄渺的而不會給予足夠的重視,然而這些「虛構故事」對於人類發展的影響之巨大,恐怕遠遠超出你我所可以想像的境界。


圖片|來源

事實上人類在早期的採集者時期,一直都是過著小團體各自為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模式單調的前提下(餓了就打獵、吃飽了就睡、睡醒餓了就打獵,如此不斷的循環),也沒有像今天人口爆炸所要面對的資源不足等種種生存問題,當時候的社會和平程度或許還更甚於今時今日的現代社會。然而在「意外」進入務農者的時期之後(是的,進入農業時期完全是一場意外),生活型態與範圍相對而言更為穩定以及狹小之後,人類就進入了為「未來」服務的時代,像是為雨季做準備、為農作物的產量做優化或改進等等。

這些農業帶來的壓力,正是後代大規模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基礎,而建立這些政治和社會制度的關鍵要素,就是「虛構故事」。在多餘的糧食以及各種虛構故事的發展之下(當時的虛構故事為農務的產出需要被有效分配,因此又了統治者與菁英階級的出現,像是哲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等待),開始出現了所謂的城市、國家等諸如此類的人類合作網絡概念,同時為了更有效率的進行物質交換等經濟活動,因此產生了「金錢」的概念。

或許「金錢」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個實體存在的物體,然而這些物體只是表象,金錢系統之所以能夠運作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接受了這個集體的想像,因為全世界都認同「金錢」這個概念。如果還無法接受,那就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有時光機,讓你帶著五百萬美金回到過去的世界,你還會覺得這些真實的美金會讓你買到任何一樣物品嗎?

以「虛構故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法律、金錢對於人類發展的影響無須贅言,然而「虛構故事」還有更強大之處在於,以其作為基礎之下所產生的各種「宗教」。所謂的「宗教」說穿了其實就是「虛構故事」的不同版本,然而這些不同的版本所造成的衝突甚至戰爭,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多少血淋淋的事蹟已經不需要多加敘述。到這裡,你開始感受到「虛構故事」的威力了嗎?

「無論是基督教、民主還是資本主義,都只是想像出來的秩序,而要如何才能讓人相信這些秩序?第一,對外的說法絕對要堅持它們千真萬確、絕非虛構。永遠要強調,這種維持社會穩定的秩序是個客觀事實,是由偉大的神或是自然的法則所創造。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徹底貫徹同一套原則。從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斷提醒他們這套想像建構出來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這套原則,不管是童話、戲劇、繪畫、歌曲、時尚等等。」—《人類簡史》

是的,其實所謂的「秩序」,也是「虛構故事」的一種。這或許很難讓人相信,畢竟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是如此地真實,如果有任何「虛構故事」的成分,怎麼可能會察覺不到?《人類簡史》作家哈拉瑞提供了三大原因,說明如何讓人類不會發現組織自己生活的種種秩序其實是想像:

想像建構的秩序深深與真實的世界結合


像是如今大多數西方人都相信個人主義,這種想像的概念落實到現代建築中,像是房屋會分成許多私人小房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這樣的空間裡長大,就會覺得自己是個獨立個體,覺得自己的價值是由內而外的,不是他人所賦予。然而,在中世紀的貴族反而認為個人的價值是由社會階級、他人看法所決定的,因此在當時的城堡幾乎不可能有兒童房(就算是成人也很少有個人的房間),因此當時的人睡覺的地方就是在寬敞的大廳裡,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自然就會覺得個人的價值是由他的社會階級以及他人對他的看法而定。

推薦閱讀:當自我價值建立在「我比你好」,反映的是你的恐懼

想像建構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


例如現代西方人最重視的那些慾望,都是建構在已經為時數百年的虛構故事上,包括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以及人文主義。

想像建構的秩序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思想的連接


這些「主體間」的概念想法雖然都是想像出來的,但對世界的影響仍舊巨大,像是法律、金錢、神、國家。

「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建構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人類簡史》

不僅如此,事實上很多所謂的「慾望」(比如更多的金錢、更多的利益、更大更好的房子、買更多的包包衣服等等)都是一種集體對於「虛構故事」的認同所引發的一系列行為。舉個例子,在「市場」、「利益」等這類經濟學概念尚未被建立起來以前,當時的人類完全是一個知足常樂的群體,畢竟當時的人類在生理的基本生存需求並不難以被滿足,心理上也可以透過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小團體中得到滿足,完全沒有所謂追求「更多」、「更好」的概念。直到後來的精英階層與商人為了自身利益,開始建立市場體系並且積極鼓吹人們追求更多自身利益才能過更好的人生,當這樣的「虛構故事」普遍被接受之後,更多的人開始追求更多的物質之後,自然掀起一股潮流,才進而逐漸發展成今天的社會面貌。這個社會面貌即此時此刻我們對於人生的各種追求,比如一定要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等等,往往只不過是因為大多數人皆如此相信著。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你是活在一個鼓吹獨善其身、單身才是王道、追求物質生活是一種罪惡表現的世界,你還會為自己因為快到適婚年齡而仍舊單身而感到焦慮嗎?你還會因為工作薪資不足以付房子頭期款,或是沒有能力買一輛車而感到自己的人生很失敗嗎?

上述所例一再說明了我們此時此刻的世界是如何由「虛構故事」所建構的,同時也顯示了「虛構故事」無論是用於團結、分裂,或是追求更好的世界,都可以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這也體現了為什麼歷來偉大的領導人總是善於使用「願景」(就是一個虛構的未來)來凝聚更多的人從而達到其所要完成的目標。因此我們必須理解,「虛構故事」無論任何時刻都是一個強大的道具,至於會引發可怕的後果(比如希特勒)或帶來美好的未來(比如馬丁路德金恩),端看使用者所相信與追求的是什麼。

因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對於「虛構故事」的追求,才形塑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世界,因此到這裡就必須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到底我們應該相信與追求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虛構故事」版本?我們所嚮往的自由、平等、正義的世界,乃至於一個快樂幸福的人生,是經過我們的深思熟慮之後所追求「版本」,抑或只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的「版本」?當絕大多數人都告訴你人生應該怎麼過的普遍「版本」時,你是否清楚知道自己真正嚮往的「版本」是什麼?

當然,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自己的「版本」,但至少可以確認的是,如果不深入思考與檢視,則無論「版本」為何,我們不過就只是各種「虛構故事」的奴隸罷了,一個被各種「想像力」所控制的靈魂。

老實說,對於人類世界的未來走向,誰都無法準確預測。

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人類從過去的原始社會發展成至今的進步社會,靠的就是對於「虛構故事」的追求,從過去黑奴制度的推翻、女性權利的被重視、到今天的開始有同性戀開放結婚的例子出現,都一再顯示出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取決於我們過去的祖先追求的是什麼,而我們未來的後代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則取決於我們今天的追求是什麼。

然而對於我的未來人生會如何,我自然無從得知,但我清楚知道最終能夠活成什麼樣的面貌,取決於今天我所相信並且奮力追求的是什麼樣的故事版本。

你找到你所相信的「故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