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營養或運動的缺乏,都有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面對疑似骨質疏鬆的症狀,還是建議積極就醫,藉由藥物治療先抑制骨密度的降低,避免病狀持續惡化。

更年期前罹病的解決對策

實例:「我四十歲出頭,未停經前就患了骨質疏鬆症。不過,藉由對症的藥物成功提升了骨密度!」

在三年前,四十四歲的伊東敦子女士(化名)在家裡附近的骨科診所,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經過骨密度檢查,得知腰椎的骨密度為 YAM 的 75%,股骨則為 68%。

股骨的骨密度不到 YAM 的 70%,加上在那半年之前,因為腳絆到而用手去撐的時候,導致右手手腕的骨頭(橈骨遠端)骨折了,因此就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伊東女士從該骨科診所,取得了骨頭主成分的鈣質製劑,及抑制溶解骨頭的細胞作用的活性型維生素 D3 藥劑等處方藥物,並加以服用。只不過她想接受更詳細的檢查看看,於是就在兩年前,她來到我的門診就醫。

「我的年紀還在四字頭前半,其實還很年輕,月事很正常也還沒停經。明明如此,為何會變成骨質疏鬆症呢?這樣的診斷真的正確嗎⋯⋯」她抱持著這樣的疑問。

閱讀更多:35歲開始,你該知道的身體保健秘密 - 補鈣和定期篩檢是預防未來骨鬆的關鍵!

所以,伊東女士重新接受了骨密度檢查,腰椎的骨密度為 YAM 的 76%,股骨為 74%,屬於骨量減少的狀態。

那麼,是否代表著「罹患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是錯誤的,其實應該只是前階段的「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程度呢?答案並非如此。

這是因為像伊東女士的右手手腕骨折般、由些許外力引發的骨折,被稱為「脆弱性骨折」。而當發生脆弱性骨折時,即使骨密度在 YAM 的 70% 以上,只要未滿 80% 都會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關於這一點,我向伊東女士做了詳細的說明。

五十歲以後發病的「停經後骨質疏鬆症」,佔了女性骨質疏鬆症案例的大部分。不過,伊東女士的骨質疏鬆症,卻很明顯地不同。

伊東女士 44 歲,月經也很正常。儘管身體還在女性賀爾蒙保護中,卻在停經前發病,這樣的骨質疏鬆症稱為「年輕型骨質疏鬆症」或是「停經前骨質疏鬆症」。會在停經前就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其一是遺傳因素。家族(尤其是母親或外祖母)中有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話,本人患病的機率就會增加。另一種狀況是,由於營養或運動缺乏,而無法在成長期獲得充分的最大骨量,換言之就是「骨本」原本就不多。或是十、二十來歲時重複進行勉強的減重,讓難以維持骨量的狀態重複出現,就有可能會比其他人更早罹患骨質疏鬆症。


圖片|來源

事實上,伊東女士的祖母與母親都有著骨質疏鬆症的病史,所以可以認為遺傳方面的影響很大。另外,伊東女士從孩童時期起就不擅運動,目前也沒怎麼在運動,雪上加霜地是,她年輕時曾有努力減重的經驗。

除了伊東女士先前拿到的鈣質製劑與活性型維生素 D3 藥劑等處方藥物以外,我還追加了能讓鈣質沉著到骨頭的蛋白質,以及有著能改善骨質、防止骨質疏鬆症惡化作用的維生素 K2 藥劑。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由於骨密度的降低及骨質的劣化,導致骨強度減低而容易骨折的疾病。維生素 K2 藥劑能抑制骨質的劣化並加以改善,所以能預防骨折。

之後,伊藤女士每半年會接受骨密度檢查,以觀察其變化狀況。在這兩年間,股骨的骨密度轉為增加的趨勢,從 YAM 的 74% 增加 3%,達到 YAM 的 77%。腰椎的股密度也確實地維持在 YAM 的 76% 之狀態。

「我總算是鬆了口氣,藥物的治療不僅遏制了骨密度的降低,還增加了些許的骨密度,這真是很讓人高興的事。手腕的骨頭之後,如果脊骨或髖部的骨頭也骨折的話就糟糕了。往後我想要確實地預防這些事情發生。」伊東女士笑著這樣說。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中年骨鬆,請從 20 歲開始,讓自己走路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