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避型人格的老鳥,最後常常會凝聚成公司裡的負能量中心。雖然他們的能力不好,但是不管在哪一家公司,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咒罵老闆、抱怨公司、罵一罵大環境,這樣的話題絕對政治正確。但因為他們很喜歡傳播負能量,所以往往會造成公司的氣氛變差。

以逃避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工作,主管越督促他們,他們就越容易出包,進而造成很多問題。雖然造成客戶的困擾,但主管卻不知怎麼管才好,這就是為什麼畏避型人格者的能力不好,態度又差,但卻能大量存活在職場的重要原因。

仔細分析起來,畏避型人格者在職場中,就像癌症一樣會分期惡化。我把他們在職場裡的惡性程度,分成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階段。


圖片|Pixta

1. 初期:推拖閃躲飄

只要是當過兵的朋友,不管你是陸海空,你一定都聽過「推拖閃躲飄」的生存五字訣。

推:把長官交辦的事情推給別人。拖:把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拖很久。閃:在忙碌時候閃邊,讓別人都不知道你在哪裡。躲:別人要找你做事時躲起來。飄:別人在做事,你在旁邊飄來飄去裝忙。

登出國軍 online 後,還是有人拿「推拖閃躲飄」這一套在職場 online 繼續打怪。此時,身為同事或主管的你,就要特別小心了。醫院裡有個術語叫做,你不要被這些「馬」同事給「馬到」。「馬」不是「馬英九總統」的姓「馬」,而是惡性腫瘤 malignancy 的字首「mal」的發音「馬」。小心這些推拖閃躲飄的惡性腫瘤,可是會轉移、擴散,且無可救藥。

2. 中期:待久了,就算你的吧

畏避型人格內心最深的恐懼,就是面對批評所帶來的羞恥,所以他們往往選擇用逃避來應對。但一個人就算能力不好,職場待久了,總會做些幫忙訂便當、預約會議室,這類簡單的小事吧!畏避型人格和膽小型自戀人格一樣,他們有很強的察言觀色能力,這是躲避批評與尷尬的本能,所以年資尚淺的他們在長官眼裡,大多是乖乖牌,只要不出什麼大包,能力差點,也還算是個人力,不然好歹當作「獸力」使喚一下也行。

我曾和一位老師共同指導一位問題學生,他白天不知都混到哪去,只知道晚上都會出現在實驗室上網、吃泡麵,所以大家都叫這位同學「泡麵」。「泡麵」今年實驗再做不出來,就超過碩士修業年限,準備要被退學了。

我們整整約了一個星期,才在白天時段,把「泡麵」找來實驗室裡懇談一番。老師幫他想了一個簡單又容易做的實驗──吃泡麵前後的滿足感,還有血壓變化。這有心理反應,也有生理指標,勉強拿來畢業,也還說得過去。

我則是苦口婆心地交代他:「每個禮拜可以抓星期一和星期三,跟我們簡單回報一下進度,有問題,都還有時間可以討論或補救。」我認為這些做事的方法和態度,即使離開了學校到職場,也都一樣重要。

在會談結束的那天晚上,「泡麵」寄了一封錯字連篇,又充斥著注音文的 e-mail 感謝我。

他在信中寫道:

「林醫生:真ㄉ很謝謝尼跟我說ㄌ這麼多在學校和直場都用得到的淺規則⋯⋯」

我心想他不只沒有理科頭腦,文科底子也不行。「潛規則」的「潛」寫成「淺水灣」的「淺」。我講的那麼多道理,原來都只是膚「淺」的規則啊!

隔天,我跟老師又聊了一下「泡麵」同學的能力既不好,態度又懶散,要不要考慮,他如果實驗做不出來的話,就讓他被退學算了。

老師搖了搖手,對我說:「算了,算了,趕快讓他畢業吧。他這幾年來,也幫大家訂了很多便當、買了不少飲料,而且很少像他這種願意晚上待實驗室的同學。這半年有個新實驗,剛好可以請他幫忙記錄一些老鼠夜間的血壓變化。」

我想想也是。待久了,就算你的吧!

3. 末期:辦公室的負能量中心

一年後,我見到的「泡麵」,是在臉書上一個「靠北XX」的社團。他已經算是個小有名氣的網紅了。他一樣錯字連篇,但可能就是這樣的樸實無華,總是能激起許多的按讚與分享:

畏避型人格的老鳥,最後常常會凝聚成公司裡的負能量中心。雖然他們的能力不好,但是不管在哪一家公司,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咒罵老闆、抱怨公司、罵一罵大環境,這樣的話題絕對政治正確。就算你不喜歡這些擺爛、不做事的老鳥,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訐譙公司,挖些老闆的陳年八卦來罵,也不錯吧!

但因為他們很喜歡傳播負能量,所以往往會造成公司的氣氛變差,甚至會讓一些員工感染到他的壞習慣,更嚴重的是,一旦公司這樣的人多了,老闆甚至會認為我們公司就只配擁有這樣的員工,這必然會削弱公司的競爭力,所以說畏避型人格就像是公司無法手術根除的癌細胞,也不為過。

畏避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

畏避型人格特質的核心,在於害怕被批評帶來的尷尬與羞恥,因此,在職場上他們的心理特質會展現出「拖延症候群」和「被動攻擊」。

1. 拖延症候群

畏避型人格最明顯的行為特徵,就是「拖延症候群」。講難聽一點,擺爛不做比要做不做的拖延都還要好。他們總是到最後一刻才處理事情,因為他們面對任何事情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推拖閃躲飄,還會有特別多的藉口。等到了逃無可逃,拖無可拖的最後一刻,他們常常狗急跳牆,這往往會麻煩到非常多的同事。

我曾經有幾次與一位部門祕書交手的經驗,她拖延的功力堪稱一絕,總是「人在辦公室,沒在辦公事」。等拖到快下班了,才開始處理早就該辦好的事情。

有一次,在下班前五分鐘,四點五十五分的時候,我接到她的電話。她開頭就不客氣地問我:「林醫師,有份明天中午就要給主任送出的公文,你怎麼還沒簽?」

我一頭霧水,打開電腦,收了信件,才看到祕書在四點五十分時,寄出這封我要批的公文。再看看公文的收發時間,祕書在兩個星期前就收到公文,而截止日確實是明天中午。

這就是畏避型人格者的問題。他們之所以拖延,極有可能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別人會幫自己打理好這一切,於是他們拖到最後,再用很急的方式,把責任轉嫁給別人。

2. 被動攻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精神科醫師用「被動攻擊」(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來描述在大戰當前的壓力下,軍隊裡瀰漫的一種推拖、擺爛、沒效率的反應。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戰略服務辦公室,在二戰期間,曾有一本祕密的小手冊《簡易破壞野戰手冊》,教導盟軍,如何用各種「被動攻擊」的手段,在敵對的軸心國裡成為擺爛的「豬隊友」,搞垮敵人。這本只有三十一頁在一九四四年祕密發行的小手冊,已經可以在美國 CIA 的網站下載。

其中幾條經典的守則,蘊含著許多我們討論過的病態的人格特質,在工作環境中如何被發揚光大。

◎「工作時,請記得一切都要慢慢來,事緩則圓」:畏避型人格的拖延症候群。

◎「無時無刻,把自己犯的錯誤歸咎成外在環境設備不好。切記,要把這些讓你無法把事情處理好的系統問題,好好痛批一番」:畏避型人格的散發負能量。

◎「為了更集思廣益,盡可能讓會議越大越好,最少不要少於五個人。一個人做的每件事都該化簡為繁,每件事都要三個人批准同意,才開始動工」:依賴型人格與畏避型人格的拖延症候群。

◎「對於不重要的產品,要堅持落實完美主義。一點點瑕疵,就要退回重做」:強迫性格的病態完美主義,加上畏避型人格的被動攻擊。

看看你的同事,以上的守則,他們是不是早就無師自通,而且已經身體力行一段時間了?畏避型人格通常是身為組織的最基層,他們最容易和依賴型的同事、強迫性格的主管連成一氣,而發揮被動攻擊最好的效果,這可是當年美軍最高機密的戰術,也是搞垮公司最猛烈的冷暴力手段呢。

與畏避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

1. 針對具體事實讚美

畏避型人格害怕被批評,除了不要用激將法或是帶有調侃的方式與他們對談外,更要注意他們的人際敏感度往往也非常高,一個輕蔑的眼神或是太過客套的稱讚,他都可能感受到你的敷衍或口是心非。

雖然他們需要讚美,但千萬不要口頭禪地老是說「你真棒!」這類和稱讚小朋友一模一樣的話,而必須點出他們具體的表現與成就,比如:「今天謝謝你把會議的大綱整理得很清楚,客戶也覺得時間掌控的細節做得很好。你真是幕後的大功臣!」

有兩句在職場上已經陳腔濫調到臭酸的話,也千萬別再用了:一是「辛苦啦!」,二是「三明治溝通法」。「三明治溝通法」大概是近一百年來在全球各大企業裡,職場溝通都會教的第一課。這堂課來自一百年前,美國總統柯立芝對經常出包的祕書的經典對談。柯立芝總統有一天對祕書說:「你今天的穿搭真漂亮,這份品味很適合你的氣質!」正當祕書心花怒放的時候,柯立芝總統卻接著說:「你如果處理公文再細心點,有檢查出裡頭的錯誤的話,我相信它也會和你一樣漂亮!」

但是這個把批評藏在兩層讚美間的老哏已經被用爛了,以至於很多人一聽到主管一開口客套的稱讚,就像聞到放了一百年的腐臭三明治,絲毫不會有被稱讚的感覺,反倒覺得作嘔。

2. 少量多餐,劃清界線

把一件任務切割成許多小的里程碑,是避免拖延症候群的好方法。因為一項任務通常充滿了許多細節、眉角,而畏避型人格會因為一個小困難而卡關,一遇到卡關,他們就越做越沒信心,便一直拖延下去。更糟糕的是,畏避型人格進展到中、末期階段的時候,他們的負能量會越積越深,這一定會影響到團隊士氣,甚至聯合同事,一起攻擊主管。

特別是有些主管和同事,老是喜歡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地照顧下屬和同事。看到他們事情做不好,乾脆撿來自己做,甚至在分配工作時,每次點名到那位工作效率不佳的同事時,自然有很多自告奮勇要來幫忙的好心人,這都會更惡化畏避型人格的工作態度。

心理學有個非常著名的「比馬龍效應」。在職場上,當大家都覺得一個人很無能,那這位員工會因為同事們的眼光,而逐漸沉淪的自證預言。因此,主管必須要讓同事們與他劃清界線。自己的分內工作,就必須自己負責到底,而主管和同事需要扮演的角色,則是「少量多餐」地關心就好。

3. 被討厭的勇氣

畏避型人格在職場的存活率會這麼高,最大的元凶,常常是不想扮黑臉的主管。畏避型人格在剛進入職場時,他們的主管常常明知他們大有問題,但卻遲遲不願意出手解決。

因為很多主管害怕自己被貼上壞人的標籤,這就是所謂的「黑武士症候群」(Darth Vader syndrome)。所有人都想當好人,總想再給表現不好的人一次機會。因為當主管要痛下殺手,開除一名員工時,內心都曾經煎熬過,接下來,主管還必須承受「心狠手辣」、「慣老闆」、「溝通技巧差」⋯⋯一連串的罵名。

還有些過度謹慎的主管,一看到超級擺爛的員工,會想到他們是不是背景、後台超硬,所以怕得罪他們背後的靠山。有些主管則習慣要看數字說話,也為自己的不敢決定,找個逃避的理由,但一個月、一季過去了,等到數字真的能反映出一個畏避型員工糟糕的情況時,主管往往已經錯過了黃金時期。

再過一陣子,等到這些畏避型員工待久了,主管又姑息地認為他們縱然能力不怎麼樣,但沒有功勞,還是有苦勞,甚至覺得開除他們,再重新面試找新的員工,是件很麻煩的事,就任由畏避型的員工癌化、惡化了。

我們都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畏避型人格在職場中的危害雖然不緊急,卻很致命。他們像惡性腫瘤一樣,慢慢轉移、蔓延到全身,等你發現,想要根除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一位好主管,不只要政通人和,還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以及「不施霹靂手段,難顯菩薩心腸」的手段與魄力。別忘了,很多人在職場裡打混一輩子,可是奉行著日劇《月薪嬌妻》的原日文劇名:「逃避雖可恥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