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冤家》裡,一對怨偶在激烈爭吵後,雙雙踏入忘情診所,只為洗淨這段悲慘愛情的荒謬結局。但失去記憶的兩人,卻又再度重逢、相愛。這段劇情對「失戀」有何種隱喻呢?

文|廖梓鈴

經典愛情電影《王牌冤家》中,喬爾(金.凱瑞飾演)與克雷婷(凱特・溫絲蕾)這對怨偶在一次激烈爭吵後,雙雙踏入忘情診所,為了洗淨這段悲慘愛情的荒謬結局。但失去愛戀記憶的兩人,卻帶著對彼此的空白,在蒙托克再次重逢、再度相愛。如此的劇情,又作為「失戀」的何種隱喻呢?

失戀的人們,往往失去不只一段關係而已

失戀,是一種心近乎被掏空的感受。儘管早有分手的預期,但真正面對失去的那一刻,眼看著深愛過的人即將蛻去原先的身份、親密不再是彼此的義務,而要獨自去調適對方在妳心裡的新角色,是多麼地哀傷與痛苦;儘管不想承認,但兩人的言談間開始瀰漫著令妳難以置信的陌生與客套,那一刻,妳才真正發現自己似乎真的失去了。

推薦閱讀:超科學失戀復原指南:失戀的心痛,是真的

對許多人們來說,失戀,往往不只是失去一段關係而已。

在《王牌冤家》電影中男女主角的獨白中,巧妙地呈現了人們在面對失戀後的反應:

「聽到沒?我對妳的記憶正在崩塌,我沒想到妳會這樣對我!是妳先消除我的記憶的!等到早上妳就會消失,這是我跟妳這段悲慘愛情的完美結局!」


圖片|《王牌冤家》截圖

這是喬爾在進行第一段記憶消除手術、在大腦遊走時的獨白。坐在車內的喬爾怒吼著,只能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克蕾婷的背影即將消失在那不到幾公尺的街角,那看似悲憤卻帶著淚的眼睛,卻藏著眼看著愛情將逝去,卻什麼也都抓不住的無力。

面對無法挽回的愛情,失戀後的喬爾感到不甘心,令他也決心報復——跟進克蕾婷的決定,決心踏入忘情診所、將兩人過往的記憶全然消除。「既然你這樣對我,我也要選擇遺忘妳!」似乎可以聽見喬爾憤怒底下那錐心刺骨的痛,隱藏著一種「這段愛情竟然只剩下我」的不甘心與不可置信,而這情景似乎與許多投入感情,卻被背叛的人們擁有雷同的心情。

人們如何因應失落,影響著復原的歷程,男女主角雙雙踏入忘情診所,疏為逃避面對失戀苦痛的象徵,卻也為日後的再度重逢埋下了一個伏筆。然而,再度重逢究竟是美好結局?抑或是又一場悲劇?或許唯一能確定的,若對於上段愛情仍存有不甘心,這只會讓妳的過去,一直過不去。

「我不知道⋯⋯我感到茫然、害怕、我覺得我自己好像消失了⋯⋯。」


圖片|《王牌冤家》截圖

頂著一頭憂鬱藍髮的克蕾婷,以焦慮的口吻、茫然的眼神對著冒牌男友派崔克說。雖然場景是她面對失去某段重要記憶後,覺知到自己不再是原先的自己所感到的驚慌失措,但我認為這句話卻道出失戀人們底層的心情——這次失戀,我的生命裡似乎失去的,不只是一位伴侶,我還失去與他共享的生活、失去了我們未來的可能性、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某個部分⋯⋯。

沒有他的我,還是「我」嗎?或是,我還能成為那個「我」嗎?

失去他後的生活,伴隨短暫的動盪是很真實的——我已成為他所期待的樣子、原本習慣去巷口那家早餐店享受週末早晨、下班後隨意選擇餐廳的晚餐時刻,以及躺在那充滿回憶的舊沙發上,一同聊著最近的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的抱怨,還有那些我們笑著聊對未來美好想像:關於我們一起佈置屬於我們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環遊世界體驗這世界的美——而這一切都在那聲「好」之後全部消逝。一時之間,妳不知道自己還剩下什麼、週末的行程剩下一堆空白、突然襲來的沮喪一時間也不知道能找誰尋求安慰、未來的圖像在妳的腦中似乎變得模糊與不確定,甚至也失去當時奮力生活與工作的動力,更令人悲傷的是,每天回家後,需要獨自面對空蕩且孤獨的一人房間。

不過,我最常聽到失戀人們,卸下原先的憤怒後,神情帶著一絲哀傷,幽幽地表示,他們所失去的,反而是:

「我失去了他/她,我覺得我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一切突然變得沒意義了⋯⋯。」

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將「失戀」與「自我價值」綁在一起,就好像我們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一個能真正欣賞我們獨特的人,那是生命中最美麗的相遇,於是我們也鼓起勇氣把自己的心也交出去;但此時他卻轉身離去、選擇不再繼續愛我,「這是不是代表我不夠好呢?」

就算是別人不要你,但無論如何妳都不能不要妳自己。

親愛的,妳要先相信,妳的價值,絕對大於一段關係,甚至是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妳失去的,僅僅是一段關係而已。或許失去他後,伴隨著生活暫時的失序,但絕對不代表妳需要因為這次的失去,連同賠上妳的價值。儘管最後的結局不是令妳滿意,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兩人曾有的愛是真實的,那段時日的付出與共同的經歷,都已經內化成妳的一部分,不管如何,都要鼓起勇氣,好好珍惜曾經如此用力去愛的自己。

但從電影主角們面對失戀的相異反應,卻恰好看見相似的內在動盪:我們對於這個世界會有預先的假設,裡頭包含對「自己」與對「關係」的認定,而突如其來的失戀,將可能擊碎這些原先的「自我」認定——關於我值得被愛、我很獨特美好、他不會背叛我、我可以放心相信所有人等。然而,面對這種「自我」的崩解,有些人為了恢復內在秩序,而選擇了恨、責怪、憤怒。

或許我們會說:「因為你這麼差,我們才會分手,都是你的問題。」

我們靠憤怒所產生的假性力量,欺騙著自己,以為可以就此掩蓋因他的離去使得妳的內在感到分崩離析的現實;

也或者有人會說,「我會努力讓自己走出來,而且我會忘記你!還有我們在一起的一切!」

其實妳真正想遺忘的,除了這段關係之外,也想忘掉如此不堪的自己。

或許也反映喬爾被要求在進行記憶消除前,需要重新回憶這段愛戀回憶,而喬爾坐在手術台、看著過往兩人曾共同擁有的物品,說出的克蕾婷卻充滿著負面、糟糕的印象。這其實呈現了人們在面對失戀痛苦時,會不自覺扭曲過去的記憶,將這段愛情,訴諸於一連串的悲劇。但這些恨與責怪,也只是為了讓妳崩潰的心,試圖抓到些微力量的努力,卻不是妳心底真正的事實。一旦有恨,就代表裡頭有愛,只是這份愛因為他的離去,開始無法被妳的大腦承認。否認內在事實的結果,這些複雜思緒將遺留在妳心底的某處,悄悄影響著妳的生活,甚至成為日常的背景音,讓妳始終揮之不去這些旋律。

為什麼我揮之不去那些種種回憶

意識上雖然失去與你的記憶,但潛意識的渴望卻把我們帶回舊地——蒙托克

電影中的隱喻相當寫實——儘管完成忘情手術,兩人在意識上對彼此的愛戀記憶全然已逝,但潛意識的渴望卻帶領他們重返舊地—我仍愛上同樣的你。無論是喬爾與克雷婷,又或是醫生霍華德與瑪麗,他們的愛情版本共同指向如此的結局。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愛情電影的浪漫安排,在我看來,這不是真愛的隱喻,而是完形諮商著名的概念「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若人們未能踏實地走完失落歷程,將會產生未竟事宜,因為這段感情的痛苦、悲傷或遺憾不被承認,因此無法消退,將遺留在背景中,干擾人們日後每個當下的生活。

若進一步將「未竟事宜」的概念放入《王牌冤家》的這些冤家戀侶們的經歷,他們為了逃避分手後的強烈痛苦,以及面對無法再被承認的愛,選擇了忘情手術,疏為逃避因應的象徵。但儘管意識上消除了對他記憶,但情感上那份不被妳承認的愛或哀傷卻並未消失,那些種種思念、種種悔恨、種種期盼仍滯留於心底,冥冥之中讓妳朝著此未完成的經驗持續努力著,或牽引著妳們回到舊地—帶著對彼此的空白記憶,兩人不自覺回到蒙托克,再次相遇與相愛。

推薦閱讀:【關係日記】王牌冤家的愛情,連你的不可愛我也想去愛

妳可能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選擇不放下,好像就不用承認這段感情真的結束了。」曾有案主如此告訴我。

但也誠實地道出,「過去」揮之不去的原因是沒有承認失去,所以還沒走完失戀的完整哀傷歷程;也或許裡頭有仍某些未完成的期待——例如我相信我只要努力達到他原先對我的期望、只要停止任性、只要更認真上進、更懂事不鬧脾氣,他就會回來;又或者是他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察到我才是那對他最包容忍讓的唯一。人們若在痛苦、無望中找到可努力的方向、製造出假性的希望,如此一來為何要選擇放下呢?

——這麼多年,內在景色依舊,卻沒勇氣看見外在的人事已非;再努力也喚不回當年。

這世界會給你殘忍的答案——任何事都沒有「假如」。

當我們騙自己相信有假如,就代表我們不接受失去的事實,人生就好像停留於當時,那個,仍有他的彼時,妳仍在為過去失敗的自己努力著;若人們花了大量的時間與心力重演過去的腳本,這份執念會讓妳無法經驗到此時——無法感受到此刻身邊其他人對你的愛、無法體驗到當前食物味道、甚至是看見這世界當下的美好,這是人生中莫大可惜的事。

那妳可能會問,要如何讓自己能有所前進?我認為,能做的是先去承認這段感情在「當下」確實是結束了,放下執念、捨棄任何死灰復燃的可能性;進而去承認失去後內在的種種感受,包含憤怒、失望、挫折、悲傷。這段時間,我們需要跟自己的每個情緒共處,重新去哀悼這個因失戀而被摧毀的舊自我與生活方式,同時帶著自己仍值得好的愛的相信,走向未來:重新尋找出新的自我認同、發展新的生活方式,並在這次痛苦經驗中找尋新的意義,例如這段感情的失敗,如何讓妳體會到妳渴望怎樣的愛人與被愛?帶著再次成長的自己,重返生命之途。

有勇氣的成為別人的過去,才能成為成熟的大人——《比海還深》

失戀後的成長—妳可以擁有他,妳曾經擁有

瑪麗躺在床上,瞇眼看著天花板,吸了一口菸草,笑著說:「嬰兒是純真的,成人卻是悲傷與恐懼的組合」

許多人在長大後,發現自己不能再如同孩子般展露純真的微笑,反而聲聲埋怨著長大後的世界,變得多麼複雜與令人不快樂。羅振宇曾在《奇葩說》分享了他對成長的定義:成長,是變得更複雜。成長,本身就不是件舒服的事,甚至人的成長經常發生在心碎之時。

當越長越大,我們漸漸發現自己遠不如想像中的強大,許多時候我們無力於掌控這個世界、許多事不被我們允許但它仍發生了,這是相當沮喪與無力的經驗。就如同他離開了,再怎麼努力改變、揣測各種失戀的理由,我們都無法掌控他是否願意回來的事實。

此時我們可以選擇悲憤,決定封閉自己、不再相信愛,甚至找身邊的朋友討拍抱怨,把那個擊碎妳心的,狠狠的丟離妳的生命之外;但,我們也可以選擇去接受事實,對所有感受保持開放、承認那些伴隨而來悲傷與痛苦,等自己準備好了之後,帶著勇氣、忍著痛,重新拾起那個曾擊碎妳心靈的人、事、物,把它放進原先的舊自我,重新組裝成新的自己,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這才是成長。而人就是再一次又一次的破碎、重建後,變得更加成熟且完整。上述兩種態度,將導引出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失去的那一刻選擇接受,接受那個曾經愛過、付出過、曾珍惜彼此的我們,生命之輪將重新啟動。

生命在你接受的那一刻,由苦轉甜——《為自己出征》

所以,失戀後的成長來自於接受失去的事實,帶著這段愛中心碎的自己、深深愛過對方的自己,同時也去承認,那個我心底仍愛著的你,是那個讓我傷心、挫折,同時也是曾讓我快樂、歡愉的;一旦整合這些感受、讓它們同時被承認、接受,此時諒解與接納才變得可能,妳才有機會再度前進。


圖片|《王牌冤家》截圖

「傻女孩,妳可以擁有他,妳曾經擁有。」

我們可以帶著過去的自己與他,繼續在生命之流中前進,返回獨自一人的生命之途。若帶著開放且踏實的心境持續前行,有天若碰巧回頭,或許對於當初的「我們」,有產生煥然一新的發現。

推薦閱讀: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讓我們分開再愛

失戀的復原歷程:「進入悲傷」與「投入生活」

一旦我們開始接受了失戀,將開啟失戀的復原歷程。針對失戀的復原,過去較常聽到「失戀的階段論」,但有實際失去經驗的人們會發現,失戀的階段論不一定貼近於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總在不同階段來回跳動。而我特別喜歡「失落的雙軌歷程」[1]:


圖片|作者提供

失戀後的日常生活將於兩邊持續擺盪,有時我們會「進入失落」中,被失去他的悲傷充滿,此時或許你會想靜靜地、耍賴地沈浸在那些過去妳與他的回憶中;有時我們「離開悲傷」,我們充滿活力,嘗試投入生活、去旅行看看世界、去學以前一直很想學的東西、去參與新的社群認識新的夥伴,甚至發展新的關係。

不管在哪一邊,都不需有罪惡感或擔心,都是前進的必經之途,所以我們反而學會傾聽自己當下的需要,了解此時此刻自己在悲傷中,亦或是離開悲傷,而對於每一刻的自己,都嘗試接受。這份對自己當下感受的「接受」與「允許」顯得特別珍貴與重要。

失戀起初,或許我們處在悲傷中多一些、投入生活少一些,但若帶著「接納」,持續傾聽與回應自己當下的感受,讓這些痛苦與悲傷有機會被妳允許,它們最終將通過妳。隨著時間之流,妳會發現,待在悲傷的時間變短了、越來越少想起他,甚至想起他時,開始伴隨著一股淡淡的平靜——那代表著,妳已從這次經驗中重新日漸成長,妳正在前進了,是真的前進。

何以如此呢?存在主義說——生命本質是流動的,也就是妳每一時每一刻都在改變,但這只能在人們對於事件的態度為「開放」時才能發生。然而,人們不會有固定的自我,在生命底層幽幽地等待我們去發現,「自我」是在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遭逢與經驗中,逐漸長出。因此在妳全心全意投入生活的同時,妳的「自我」也漸漸改變了,變得更成熟而具有智慧、眼神更加堅定真切、更知道自己要怎樣的愛情與人生,這才是為什麼你思念他的時間變少了—不是時間會帶走回憶,而是時間帶走了舊的妳。

當妳接受,放手讓自己隨著生命之流,「妳」將越發不同,也或許站在未來的妳,重新看待愛情的選擇,也將不同。帶著新的自己,偶爾轉身看看在過去的那個舊的自己與他,或許妳只會欣然一笑的,再繼續前進,在下個路口,遇見那更適合成熟美好的妳的那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