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志向、實踐夢想,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能做的或許是,自適地活、從心地選,真切地相信自己,先找到所熱愛的東西,它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想畫的東西會一直變動,但喜歡畫畫的心情會一直持續,就是越畫越喜歡吧!」非繪畫專科畢業,從中山女高念到師大圖傳,之後又因一次機遇進入了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插畫碩士班深造。

身上的標籤看似隨著時間的流逝一次又一次的改變,然而對於繪畫的真心她從未動搖,而每一次不同經歷的學習也都幻化為其作品的養份。以職人嚴謹細膩的心思對待自己懇切熱情的初心,也曾迷惘、也曾恐懼,但她仍然繼續向前奔馳。

她是培綺,是一名全職的插畫家。

推薦你看:幽默就是我的超能力!專訪插畫家 Duncan:請永遠當自己的第一個觀眾

讓畫面擁有聲音

總能看到可愛的動物們在培綺的圖畫紙上恣意尋找自己的棲所,紐約市中心慵懶躺臥的大狗是培綺對於當地夏天陽光普照的回憶,而那些在公共圖書館裡呆楞閱讀的小豬則是她對人深入細微的觀察。


圖片|作者提供

還在唸中山女高的時候,培綺就對生物有著很大的興趣,而這個愛好就算歷經年齡增長也未因此消磨。大學時修習生科系的無脊椎動物學,之後就算進入插畫產業,她也會用生物特性的呈現手法去結合繪畫的意境。


圖片|作者提供

「當你開始研究那個地方的地理環境、歷史等等,與畫面相稱的動物就會自己跑出來。」構築一個畫面之前,培綺通常會先查閱當地的資料避免自己畫出沒有任何意義的物件,接著,當大的框架被建造完成之後,就會在景色之中融入一些人物或是動物,讓畫面擁有自己的聲音,顯得更加活潑。

在漢堡繪製壁畫的時候,培綺先將畫面上的景物建物繪製到趨近於完成的階段,剩下的一塊空缺,她決定要放入當地人對於漢堡的記憶,於是她開始向漢堡的民眾探尋,發現大多數的人們都喜歡和水有關的意象,比方說大海、湖、川流等等。

往下深掘,原來漢堡在二戰前是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大港,雖然此時此刻仍擁有歐洲第二大港的美名,卻仍因戰爭的喧囂中沒落許多。但對於漢堡的民眾而言,港口仍是根深蒂固不可抹滅的漢堡印象,海水對於他們更是故鄉的氣息。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遠方巨大的輪船像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那是在台灣看不到的景色。」於是培綺在那空缺之處畫上了一隻巨大的鯨魚,自由翻騰,棲於漢堡的景色,也聯繫了當地市民對塊土的情誼。

讓插畫成為專業

「我沒有想過自己不成為插畫家的未來,雖然以前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插畫家。」

大學畢業之後培綺一邊在家附近的軟體科技公司工作,一邊準備出國唸書,換個環境。當時的台灣插畫並不盛行,她以為自己要做平面設計師,便找了間英國留學的代辦中心進行準備。

一次因緣際會之下,代辦中心告訴她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的代表要來台灣,他們可以安排她在會後五分鐘和代表談談自己的作品,讓代表給她點方向。沒想到當時的代表在看過她的作品之後認為十分不錯,直接邀請培綺隔個禮拜進行面試,之後更在面試中被代表指出擁有就讀插畫學系的天賦。


圖片|作者提供

「妳適合念插畫系。」那時的培綺給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代表看的是工作中她所繪製的台灣針葉林圖鑑。操縱著巨大的搖桿,透過 3D 影像窺視那些樹冠層的奧秘,她將那些立體的影像一張張轉換成平面圖,並和許多森林系的專家討論,將那些三叉的、毛茸茸的、花椰菜似的樹種製成一年生、三十年生、百年生、三百年生的樣貌。就是那一張張細膩的圖畫勾起了代表對她的興趣,最終邀請培綺進入插畫學系就讀,開啟了她的插畫之路。

你所熱愛的,會有自己的出路

就讀研究所的期間,培綺除了要定時繳交 sketchbook,還需要準備一本 reflective journal 來紀錄自己的繪畫歷程跟觀察,並且與同學分享。有一次她翻閱到了兩篇不同人寫的繪畫實驗觀察,其中一篇的作者表示這個過程讓他很享受,雖然這次失敗了但他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另外一篇的作者則說做這個實驗讓他看到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許多失誤,他下次必定會做得更好。

「我還沒看署名就知道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東方人。」培綺燦爛的笑了,她說自己以前創作的時候也沒有隨心所欲的想法,都是要送張卡片給朋友或是要交些什麼的時候才能繪畫,亞洲人好像失去了目的也就失去了動力。畢業前夕她甚至覺得如果無法靠插畫養活自己,就真的不知道要怎麼畫圖了。

延伸閱讀:蔡康永專文|被自卑拖垮?那就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吧


圖片|作者提供

在一次聆聽演講的機會中,培綺向著名的插畫家 Laura Carlin 表達自己的難題,然而 Laura Carlin 卻以一種頗具禪學的道理來回應:「她說,我必須先找到我所熱愛的東西,它就會自己找到它的出路,這實在是太哲學了,我完全不覺得我活得下去。」

但出乎意料的,這句話果真在她畢業後的半年實現了。喜歡建築的培綺畢業之後專注於自己所愛的建築插畫創作,一筆一畫總想將那每一條線都繪製完美,除此之外她也勇於嘗試更有趣的呈現方式,將自己對於周圍的觀察融入其中。

在 2015 年,她所提出的「5 年 25 國」城市創作計畫獲得了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贊助,於是培綺開始遊歷於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地,並在這段時間盡情的揮灑自己對於插畫的熱愛,而在這份熱誠之下所誕生而成的作品也讓她獲得了業主的關注,回國前就已接到六七個案子,就真如 Laura Carlin 所言,這些創作確確實實的找到了自己的歸處!

Take Action

除了插畫以外,培綺還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知識都很感興趣,而這些「與自己職業無關」的內容也都成為了她創作的靈感。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要開始行動!」

不論是在紙上寫字、去旅遊、看書,培綺說,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是要做些什麼,去探索自己的生活。本身就十分好動的她就常常被各式各樣的插畫工作者啟發,看到別人畫的很好或是用了很棒的配色,就會想要去嘗試。

「以前畫建築會很開心,但現在想挑戰更多非實體的東西,所以我會在每個案子裡都試著做做看,加上新的東西,如果做到的時候就會覺得『哇賽這個草稿超完美的!』」其實開設第一堂線上課程的時候,培綺十分擔心學生會學不到東西,然而當她看到學生的回饋才發現,將眼前的事物畫出來不是誰都做得到的事情,原來自己擁有插畫的天份,繪畫是她獨一無二的天賦。

「有些學生會告訴我,我給了他人生的啟發跟勇氣,當下會覺得真的假的!不過如果能夠給他們信心,我花兩三個小時撰寫作品的小建議也值得了。」

拿起筆自由的畫圖需要多大的勇氣呢?培綺說以畫圖來創作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先不要急著用橡皮擦,畫歪就歪了,一本本子裡面有二三十張紙,畫錯再來一次就好,沒什麼好擔心的。

「現在的我也畫不出以前的畫了,筆觸差了很多。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怎麼這麼粗糙的使用筆法,但回過頭來,還是會覺得以前的畫也頗有自己的風味。」

你會喜歡:專訪宇宙人:「十年之後,我們依然是當年愛音樂的少年」

搭著地鐵來到倫敦六區的薰衣草田,遠離塵埃遍佈的街道,研究所時期的培綺將眼前的風景畫下,讓人與狗一同仰望星空。即便此時的她筆觸仍有生澀,也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但這幅畫確實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也許,插畫就是這樣,創作也是這樣,技法永遠不是評斷一個作品優劣最終的根據,重點是你想要用這個作品傳達什麼。

或許你曾經想過,如果無法以插畫養活自己便再也無法創作,又或者你對於沒有目標的畫圖感到恐懼,然而繪畫終將是一種了解自己的過程,而拿起畫筆揮灑的瞬間,你也就開始面對心中最真實的自己,並藉此,逐漸自由。


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