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一群人出來玩,商量的時候不說話,到達地點後開始碎唸;不論問他什麼,他都說「隨便」,等你把事情說出來,他又說:「我覺得這樣不太好。」。那些喜歡把「隨便」掛在嘴上的人,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們沒有標準和要求,也不是標準和要求過高(雖然這也是問題之一),而是他們的標準一直在變化,你永遠也拿不準這群謎一般的人到底要什麼。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一群人出來玩,選定了地點,十幾個人全數通過,商量的時候他不說話,到達地點後開始碎唸,嫌棄這裡好髒、好遠,不適合自己。吃飯前問他吃什麼,他說隨便、都行。上了菜以後,他說自己從來不吃蔥,對鴨肉過敏。開會時,主管詢問大家對專案的意見,每個人都絞盡腦汁、積極發言,輪到他時,他說自己還沒什麼想法,但興致勃勃地把前面所有人提的建議都點(批)評了一遍。

總之不論你提議什麼,他都習慣性地挑你毛病;好不容易贊同你一次,緊接著馬上來個大轉折,「但是」、「不過」跟在後面,一副他又要發表事後高見的模樣;不論問他什麼,他都笑容可掬地說「隨便」,等你把事情說出來,他又開始緊鎖眉頭,擠出一句:「其實,我覺得這樣不太好。」

在此溫馨提示一個真理:那種越是說「隨便、都好」的人,骨子裡其實越有事。善良一點的,即使不當面給你難堪,內心也早已給你扣了不少分數。

「隨便」二字背後隱藏的殺傷力其實一般人挺難板起臉孔認真指責這些人,畢竟「事兒太多」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無非是做作、矯情、挑剔了些,讓周圍的人不爽、內心吐槽的時候多一些。

反正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是給這個人添麻煩、就是給那個人找不自在,大家禮尚往來、程度不同罷了。

早些年,年輕氣盛時,我不喜歡那些太有事的人,因為和他們相處實在是太磨人了。例如我有個關係普通的大學同學,在校時沒太多交集,後來同在上海工作就聯絡上了。畢竟是同窗校友,過去情誼再寡再淡,也勝過大城市擦肩而過的許多陌生人,所以就相約一起吃了幾頓飯。

第三次見面時,她開始和我掏心掏肺地訴說大齡女青年單身的壓力,家人、親戚洪水猛獸般地逼婚,朋友、同學們的適齡婚育⋯⋯這些都讓她在夜晚心急如焚,便開口央求,請我幫她介紹好對象。

我當時隨口一問:「你有什麼要求?」

她丟給我一個燦爛的笑容,說:「隨便,沒啥要求。」

那時的我還比較天真,沒有領教過「隨便」這兩個字背後隱藏的殺傷力;當時的我也比較熱心,剛好老公身邊也有單身、適齡的同事,覺得他們也許可以試試,所以就接了這個媒人的差事。

結局出人意料。我其實沒指望自己能牽線成功,但也沒料到兩個原本陌生的人能那麼快就建立起鄙視鏈。登場的男嘉賓是上海本地人,房子自然是不愁的,在國家科學院工作,聽起來既穩定又高大上(高端、大器、上檔次)。長相屬於五官端正,能看得過去的那種;身高也比我那位一百六十公分的同學高出一個頭。

說實話,介紹前我擔心的是男方嫌棄女方,因為我這位女同學長得實在⋯⋯說普通都勉強,外型條件用黑、矮、胖三個字概括便足矣,整體感覺又是屬於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北漂女青年,和男方相比真是一點優勢也沒有。不過念及同窗情誼,且她性格又很活潑開朗;再加上男方年紀不算小,著急恨娶,所以我撮合了他們。

愛說「隨便」,是因為自己也沒有標準

兩人約會的過程我沒有參與,事後接到我同學的電話,第一句就是:「你怎麼介紹個這麼矬的人給我啊?」然後,她開始細數男生太瘦、不夠高、臉上有痘、髮型老氣、穿著筆挺的西裝來約會,活像賣保險的、聲音不夠渾厚⋯⋯她的吐槽不算多,我也就靜靜聽了⋯⋯大概三十分鐘吧。

在她中場休息喝水之際,我囁嚅地問了一句:「你不是說隨便嗎?這男生條件其實還行啊。」

「我的確是說隨便啊,我條件真的不高,可你這個也太隨便了吧。」同學甩出這句話,我彷彿看見她在電話彼端翻了白眼。

於是我只能默默把手機號碼換掉,彼此斷了聯繫。

那些喜歡把「隨便」掛在嘴上的人,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們沒有標準和要求,也不是標準和要求過高(雖然這也是問題之一),而是他們的標準一直在變化,你永遠也拿不準這群謎一般的人到底要什麼。

愛說「隨便」的人就和喜歡說「看感覺」、「看心情」的人一樣,他們今天可能迷戀芭比娃娃,明天又會愛上泰迪熊,誰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所以,請各位遠離喜歡說「隨便」的人,因為他們標準不定、捉摸不透,骨子裡非常挑剔卻又缺少挑剔的資本,和這類人相處、合作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內耗。

以前我也是一個喜歡「跟著感覺走」的隨心派小青年,隨著年紀漸長,發現生活還是算計著去過好一些。算計不是斤斤計較、費盡心機、喪失情調,而是多一些理性和坦誠。這樣反而省事。

過去約吃飯,別人徵詢我的意見時,我也會說「隨便」;現在,如果對方真心詢問,我會明確告知「只要不是豬肉、是辣的我都喜歡」。

過去大家一起出去玩,討論去哪裡時,我會說「隨便,去哪裡都行」;現在,我會告訴大家「只要不爬山都可以」。

很多人誤以為隨便就是隨和,不給他人添麻煩,其實,清楚表態、告知想法、明確標準才是「慎獨」,因為你節省了對方諸多猜測、被拒絕、被嫌棄的可能。

當然,我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確有喜歡說「隨便」的人,他剛好真的是一個很隨便的好青年。在小事上,他主動放棄自己的一些原則和標準,以和為貴也好,真不介意也罷,他願意真正把主動權交給你,並且任何結果他都能欣然接受,不抱怨、不馬後砲。如果你遇到了,請拿出你的生命疼愛身邊這樣的人。

兩種「超有事」反而討人喜歡的人

不過另外兩種很多事的人,會讓人越長大越熱愛他們:

一種是,雖然要求很多、龜毛又挑剔,但意圖在於讓事態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浪費彼此時間和精力的人;另一種是,自己有理時絕不頂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帽子輕易讓步、委屈自己的人。

第一種人,我欣賞他的韌性;第二種人,我欣賞他的勇氣。總體來說,我欣賞的是兩者強烈的原則感。在生活中,有原則感的人可列為稀有物種。隨波逐流、緊跟大趨勢、不要成為異類⋯⋯環境種種、發展種種、人心種種,讓原則這件事變了天邊的浮雲——大家沒事兒抬頭看看就好了。每個人都叫囂著想要不平凡庸俗、不落入俗套,但無奈只有心跟著湊熱鬧,身體還是不由自主地往人多的地方狂奔。

反而是因為手繪表格上的一根線條顏色,與其他線條顏色不一致,而果斷棄用耗時兩小時的表格的人;因為買來四個月的鞋子「開口笑」而拍照、寫投訴信據力爭的人;堅持和不願溝通的同事把問題說開的人,他們讓我覺得,這些人仍帶著一顆屬於自己篤定的心行走於世,也許充滿艱辛,但內心坦蕩舒服。

不過,這些人反而最不在乎是否舒服,在他們的世界裡,最最在乎的是好(Good)、很好(Better)、最棒(Best)、使命必達,問題能不能被解決等,讓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挑戰與麻煩。更神奇的是,當一個人成為這類看似貶抑,實則褒獎意味濃厚的「超有事」之人後,全世界都會讓一條路給他走。看看古今中外,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哪一位不是這樣的人。

總之,人生在世,即使自己成為不了巨人,也千萬不要「隨便」去做不受人待見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