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越來越糟,市面上有這麼多的空氣清淨機類型,價錢從數千到數萬元都有,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除了口罩之外,能過濾空氣的只剩空氣清淨機了。但市面上有這麼多的空氣清淨機類型,價錢從數千到數萬元都有,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其實我的實驗室也曾經接過不少家廠商的產學計畫,一來是要替廠商檢測清淨機的清除效能,看看是否可以達到歐盟等級 EN 1822 或 ISO 29463 的標準,二來廠商也希望可以利用技術提升他們的過濾效能。老實說,清淨機的技術不外乎是 HEPA、負離子、靜電濾網、電漿甚至是比較新的光觸媒,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若主要是在密閉空間內使用,根據我們之前測試的結果,即使 2、3 千塊入手的清淨機,其實一段時間下來,清淨的效果大部分都不會太差,少說都會有 85% 以上的清除率。

就我們熟知的 HEPA 來說,技術比較相近的應該是靜電濾網,都是以過濾的方式將 PM2.5 去除,若我們選擇等級在 H13 以上的 HEPA 或薄膜濾網清淨機,基本上 99.95% 的 PM2.5 都可以被過濾掉,效果相當的好。但它們有沒有缺點呢?當然有,就是噪音。以它們的過濾設計原理來說,是用很細的濾網層層堆疊起來後,讓它的過濾效能達到讓 99.7% 以上的 0.3 微米顆粒完全無法通過,這就很像我們戴了很多很多層口罩是一樣的道理,為了要讓我們可以吸得到氣,我們是不是需要花比較大的力氣去呼吸?所以,這類型的空氣清淨機也是一樣,當然它們就會有一個相同的缺點,功率消耗較高,比較費電,噪音也較大。

另一方面,負離子和電漿的清淨機技術比較相似,它們都是可以被歸類在一起。原理都是把空氣經過的電流電場作用,使得空氣微粒帶有電荷。產生電荷後,把空氣吸回去以正負極的原理過濾,達到空氣過濾的效果。這種技術推出時,因為效果不錯,很能將過敏原去除,而且沒有什麼噪音的問題,曾經一度要淘汰HEPA,橫掃各地市場。然而,後來卻發現透過這種技術過濾的空氣會有臭氧釋放的問題,這又延伸出了另一個安全性的問題,因為臭氧是毒害氣體之一,吸多了會造成過敏加重、胸悶甚至呼吸道發炎等症狀。

把光觸媒結合到清淨機上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光觸媒的原理主要利用二氧化鈦當做催化劑來與紫外光做反應。二氧化鈦本身具備穩定度、無毒等優點,而且價格較便宜,是一個環保又實用的材料。而當二氧化鈦經過紫外線照射後,光觸媒能把光能轉為化學能促進有機物分解包括懸浮微粒和空氣中的 VOC 化合物(甲苯、甲醛、氨類)臭味,進而達到去汙、除臭等效果,根據我們實驗室的技術報告,光觸媒也可以將PM2.5表面的細菌或一些有毒化學物質破壞,分解轉變成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目前光觸媒仍屬較新技術,產品選擇性仍有限,若知名大廠可以將光觸媒等技術開發在HEPA的清淨機上,空氣過濾的效能不僅會大增,也是給民眾健康的一大福音。

除了以上原則之外,噪音、省電、耗電量也是大家在購買的時候最關心的項目,在挑選時可留意空氣清淨機上是否有台灣本身的節能標章,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 10∼ 50%,或是擁有美國環境局認證的 Energy Star 能源之星認證標章,不但有效節能,更是節省民眾荷包的一大方法。

外出活動,記得挑時間

基於 PM2.5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環保署自 2016 年 12 月 1 日整合原先的空氣汙染指標(Pollutants Standards Index, PSI)及 PM2.5,改採美國的空氣汙染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教育部亦依據環保署「空氣汙染防制法」相關規定,於 2017 年 7 月 3 日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明訂空汙停課標準,台北市近日也已公告施行。

但一般來說,外出活動真的需要看空氣品質,而且最好挑一下時間,比如說,上午 7 點到 10 點、下午 5 點到 8 點,因通勤車流量很大,同時包括汽車、機車、公車等,PM2.5 與二氧化氮濃度都會局部超標,而下午 1 點到 3 點之間的臭氧濃度則為全天最高。所以這些時間如果人在戶外,盡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也盡量不要在街道上行走,以免長時間曝露在汙染環境中。

另一方面,在這些高汙染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是非常危險的。以一般正常呼吸來計算,每分鐘大約可吸進 7 至 14公升的空氣,但如果是跑步,1 分鐘就會有 50 公升的空氣在我們的肺裡面,很快就增加了暴露於 PM2.5 等有毒物質的風險。近幾年來,路跑風氣盛行,但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運動前「一定要確認」當下的空氣品質,而且運動的時間還是必須再斟酌,或是選擇在室內運動,至少有空氣清淨機做陪伴,比直接吸入髒空氣要來得安全許多。

不過,空氣汙染真的無所不在,最好的防護其實是不要再汙染環境,例如不抽菸、不燒香、不燒紙錢、少開車、少炒菜、不燒烤、不要放煙火⋯⋯但可能做得到嗎?

回到家多做這些事,減少 PM2.5 持續汙染

每天,儘管時間長短不一,但我們都會暴露在外面的髒空氣中,我們的臉頰、皮膚、毛細孔、頭髮、四肢、衣著等,就像是一個磁鐵般,會把我們在戶外接觸到的 PM2.5 吸附在上面,在返家的同時,也一併帶到家裡汙染室內的環境。所以,當我們回家後,除了脫鞋之外,為了減少 PM2.5 持續汙染毒害家中環境,以下 3 步驟是我們一進家門立馬就要做的事,而且順序還不能錯唷!


圖片|來源

1. 開啟空氣清淨機:

切記,空氣清淨機的擺放位置很重要,只要抓住幾個擺放原則,使用哪一種設計的清淨機其實差異並不大,但前提是「擺放的位置」。

首先,清淨機一定要靠牆,清淨機排氣孔正上方不能有阻礙物,必須直對天花板。另外,清淨機的擺放位置必須要臨近汙染源頭,像是門口、窗戶或是廚房內。而且對應的坪數一定要足夠,不然清淨機會一直不斷的過濾,但因效能不足,濾了半天都只是濾心酸的,而且還很浪費電。

至於空氣清淨機是否要全天 24 小時都開著呢?目前線上的清淨機均配備有自動化控制系統,室內空氣品質若淨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自動轉成低功耗的模式,耗電其實不多。但若真的要做到「極省電」的狀況,有人在家時才開啟也是可以的。

2. 換下外出衣物:

身上穿的衣服與褲子擁有最大的表面積來包覆我們的身體,前前後後、從上到下全部都是,但整天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想而知身上的衣著一定黏附了為數不少的 PM2.5。所以,回家開啟清淨機之後,站在「空氣清淨機可過濾的範圍內」將衣物脫下,順便拍抖掉可能吸附在衣服上的灰塵和 PM2.5。換下的衣物除了馬上丟進洗衣機之外,若是像外套類這種可能會穿幾次再洗的衣物,實際上是已經接觸過外在空氣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等級,記得一定要集中管理,把它們放在專用的收納空間裡,累積數次後再清洗。

3. 洗頭、洗臉、洗四肢:

換完衣服,再把臉與四肢清洗乾淨,這樣就可以把大部分的 PM2.5 去除掉,讓我們皮膚上的毛細孔不至於被堵塞,也就不會這麼容易生粉刺或長痘痘了。但在睡覺前還是會建議大家去洗個頭,除非你能接受裝滿 PM2.5 的頭髮在枕頭上滾來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