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情緒勒索者的獨白:在自己不注意情緒勒索對方的同時,對方什麼反應真能幫助到自己?推薦五個方法讓你與情緒勒索者好好相處。

文|soidid

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我在與 H 的互動中成長許多。想試著把這些互動寫成具體的文字,分享: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他人的人,對方什麼樣的互動方式真正幫助了我。

我覺得 H 在應對情緒感受上很厲害,我對我們互動的感覺是:我可以跟這個人分享我所有的感受,而覺得安全;但同時也會意識到「這個人沒有責任義務要替我的感覺負責」,而不會想一股腦的把自己的垃圾倒過去。

「這個人沒有責任義務要替我的感覺負責」聽起來可能有點「孤苦無依」、「哭哭人只能靠自己」,但這句話同時也代表自己的力量 —— 透過自己照顧自己,我也可以讓自己感覺變好。我把別人的付出想成「瞬間的片刻」:沒有人可以永遠給你幫助,但任何時刻一定有某個人可以給你一點小小的支持。

以下是我感覺到的、從我的觀點看過去的,他與我的互動方式:

1. 不批判,但也不一定要選邊站

談到情緒感受,最常聽到的應該是「不批判」:不說「你想太多了」、「你就是這麼小心眼」、「我看他沒那個意思吧」、「你好情緒化」—— 不要跟對方說「你有問題」。

但同時,也不需要急著選邊站,跟對方說「對啊,那些人都是瘋子」。就像一個港口那樣。當船跟港口說,今天風浪好大,我好難過。而港口不見得需要說「對啊,大海壞壞、大海蠢翻了」。因為其實那樣說,並不見得會讓人覺得比較好過。

最好的回應大概是:I am sorry you feel like that. 或是很簡單的「No : ( 」

瑞典語裡有一個很適合回應情緒感受的句子「Det var jobbigt.」,意思是 —— 「那很不容易啊」、「那很辛苦啊」。一句話肯認了對方「經歷了不容易的狀況」和「辛苦的感覺」。

我覺得他「不批判不選邊站」的反應,不見得是來自於他心裡有一條守則,說:「喔,我要小心,不要隨便論斷」,而是他沒有(像我那麼強的)控制狂傾向。

他不需要馬上知道事物的因果關係,所以不需要急著推斷分析。他可以忍受事物模糊、沒有原因就是發生了,專注在眼前的感受就好,而不用馬上去想「所以下次要怎麼避免」。

我猜,這可能跟他喜歡大自然、野外活動有關。就像 C 說的:自從潛水以後,我的計劃狂傾向就一大部分被治癒了 —— 因為每一次下水都沒有保證,你能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你不能跟大海點餐,大海也沒有義務讓你點餐。

2. 溫柔但是堅定地踩著自己的界線

當情緒勒索者要你為他的感覺負責時,最好的方法是:溫柔但堅定地拒絕。雖然短期痛苦,但長期來說絕對是對雙方最好的方式。要做到這件事並不簡單 —— 你不能「盲目支持」,卻也不能「盲目反對」。

「盲目支持」會讓對方找不到自己的力量,「盲目反對」則容易變成批判、或讓對方覺得你「否定了他的感受」;被否定的感受不會消失,只會越長越大。

你可以同理他的感受,但是對不合理的卸責,卻要適時地點出「你這樣說,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對自己的感覺敏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感覺「界線被侵犯了」、「沒有餘裕了」,然後溫柔但堅定的、以「對自己的感覺負責」的語言表達。

我覺得這點超級難,因為人很容易在覺得界線被踩到的時候,下意識就「指責」回去;陷入那個「誰是對的」的爭執,而不是專注在表達感受。

但 H 不知道為什麼,好像不太會進入「誰是對的」的爭執;他對標籤和對錯都沒有像我一樣強的執念。他不會說「你錯了」、「你為什麼這麼糟糕」、「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依賴」,而說「你為什麼這樣做」、「我覺得很難過」。

他不急著爭執自己是對的,也不隨便貼我標籤(錯了、糟糕、依賴),他就只是表達他當下的感受。

推薦閱讀:恐嚇、冷處理、我需要你愛我!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

3. 不要隨便道歉

該道歉的時候道歉,很重要;但不該道歉的時候不要道歉,也很重要。

不假思索地道歉,其實有點像是一種「和諧」—— 反正「都是我的錯」,我們就不要再吵了—— 這不是一種認錯,而是一種放棄:對的都是你,錯的都是我,我不想再溝通了。

不假思索地道歉,也會讓對方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前幾天我們有一個對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對話方式改變了。我試著打 Skype 給他,沒人接。

於是我發了訊息:「雖然你現在有智慧型手機了,但我還是不能打給你。: (」

一個多小時後,他回:「No : ( 我現在在幫忙搬家。」

他沒有回「對不起,我沒有注意到手機。」而是「No : (」。

我想起以前要是碰到這種狀況,我可能會說:「你為什麼不留意手機呢?所以幫忙搬家比我重要就是了?」

他會對我的「感受」感到抱歉,但並不為他的「行為」感到抱歉。他會說「我真的沒辦法時時刻刻注意手機,但這並不代表我覺得你不重要。」如果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認為自己錯了、「下次應該更加注意手機」,可能緩解了我一時的不愉快;但也可能同時讓我在心理上依賴他解決這個狀況。

「不跟我道歉」的結果就是,後來我學會「對情況表達挫折,而不是指責他人格有缺陷」,並且設想「如果我是他」:

  • 如果我是他,會希望我在幫忙朋友的時候,還要緊張兮兮地一直注意手機嗎?

—— 才不要,我不喜歡總是需要黏著手機;跟朋友相處的時候就好好跟朋友相處吧。於是答案就很清楚了:「好吧,這不是他該解決的問題。」

有時候沒注意到手機,就是沒注意到手機。It happens.

4. 把感覺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H 會忘記任何事情,但是不會忘記我感覺不好。我覺得超神奇的。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超級大的優點,可以抵很多其他的「缺點」,因為這點跟我完全互補 —— 我不會忘記任何該做的事情,但會忘記自己的感覺。

忘記包括「忘記去感覺」和「忘記有這個感覺」:有時候是忙著很多待辦事項,就忘記感覺了,下意識進入麻木的穩定生產力;有時候是睡一覺起來,就好多了,就忘記了。

忘記不是沒有,但我就是會忘記去戳戳自己的心、感覺自己的感覺。

但他常常都會記得觀察我、問我、和「追蹤過去事件」—— 有時候他問我:「所以你今天感覺好點了嗎?」我才會意識到:「喔,對耶!我昨天心情不好,你居然還記得!(我都忘記了)」


圖片|來源

5. 勉強調整,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答應

H 擅長注意到、記得別人的感覺,他從他擅長的方式,讓我感覺「他在意我」。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雖然他不擅於留意手機,但我後來已經越來越少因此推論:「他不能注意手機,是因為他不在意我」而能比較安全的推論:「他不能注意手機,是因為他就是不擅長這件事」。

如果情緒勒索者跟你說:因為 A 這件事,所以我覺得你不在乎我。解法不一定是 A,特別是,如果 A 對你來說「就不是你的個性」、「就不是你的樣子」;勉強的調整,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答應。

如果做得好,對方可能不會生氣了,但是你單方面因此耗損很多力氣;如果做不好,對方更加覺得「明明已經答應了,為什麼還是做不好?這不就是你不在乎我的最佳證明嗎?」。

推薦閱讀:告訴你一個勇氣故事|真的有人能夠永遠在乎我嗎?

就像《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這篇說的:回到抽象的需求去思考,最好的調整,有時候不一定是引爆的那個事件。但如何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努力,什麼又是不合理的勉強呢?這就需要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了解、和感覺。

這可能是對「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互動方式、需求」的自我認知,也可能是動態偵測的能力 ——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可以「努力」,但是發現「不行,對我來說還是太勉強了」,能不能適時偵測到自己的狀態並和對方溝通?

成為一個安全的人

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伴侶的人,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心想要幫助這個人,最好的方式真的是「不要被勒索」(和書上專家說的一樣,老師沒有騙人)。

這是我的經驗告訴我的。也許每個人情況不同,但對我來說:當我不小心開始又情緒勒索你時,「不要被勒索」就是最能幫助我、也最能幫助我們的方式。但「不要被勒索」並不代表「像個刺蝟般反應」;溫柔卻有界限,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我也理解到,好的應對方式需要非常多的能量、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對自己的情緒感受足夠敏感。你沒辦法對人溫柔卻有界限,除非你自己足夠安全。

所以 —— 如果沒有力氣的話,最重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安全的人。在你覺得安全的時候,你能給對方的支持,就算只有短暫的片刻,也可能在未來長成更大的力量。

慢慢的、從心裡,從你的安全到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