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母親的路上,我們總有許多未知、挑戰得要一一經歷,也會有陷入低潮自我懷疑之時,看著懷中的孩子,我們總想:「愛能克服一切」。儘管過程是苦樂參半,但只要你好,我就好。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 2017 年的統計顯示(張月, 2018),在中國,有 50%~70% 的女性都會在生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機率約在 10%~15%。 

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Speier, 2001)把「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稱為 “matrescence” 來形容從女孩變成媽媽這個階段。「這個轉變過程對於女性來說,就像重新經歷了一次青春期,你的荷爾蒙正發生變化,你的頭髮和皮膚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你的個人身份似乎正在經歷重塑。」

KY 組織了一次關於「從女孩到媽媽」的微訪談,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這段轉變期中,女性經歷了身體和生活的驟變。 

在以前的文章「當我成為母親之後」 中我們提到過,從女性懷孕開始,女性的身體就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上客體化了——你的身體除了屬於自己之外,也像一個器皿一樣,執行著孕育胚胎、餵養嬰兒的功能。

「但作為母親的女性,她們的主體性,並不會由於另一個主體的出現就完全泯滅。她不是一個母親時有過的、對於自己的種種期待,不會完全消失。女性會感到焦慮:我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的身體變得陌生了,我的人生目標被我孩子的人生目標替換了⋯⋯」

這些正在成為母親的女性,並不像關於母愛的傳說中那樣,只擁有正面的體驗。一方面,她們的確能在一些時刻感受到成為媽媽這件事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她們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和衝突,並同時也因此感到愧疚,害怕被別人批判為「不是個好母親」,所以不去和他人談論她們的複雜體驗。 

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說,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對她們的身份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讓我們看看幾位年輕媽媽的故事。


圖片|來源

「母乳夠不夠」成為了我最常聽到的話

匿名|成為媽媽的時間:4 個月 13 天

我成為媽媽的時間,從孩子出生起開始算的話,目前已經 4 個月 13 天了。我立刻擁有了一重新的身份:哺乳者。因為開始哺乳,開始成為一名媽媽,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比如現在我的生活狀態是每天都需要按時回家,因為孩子到一定時間就會餓,他不會說話,只能哇哇哇的哭。這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大的挑戰。在生寶寶前,我不用每天按時回家,也不用因為考慮哺乳,每天逼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蘑菇,還有豬蹄湯。 

以前我是怎麼都不會吃的,但是據說這些都能催乳,我只能逼著自己吃。很多時候我都是吃給家人看,你不吃,你就不是一個好媽媽,你自私,只顧著自己的喜好,不顧孩子的營養全面。 

還有周圍人對我的態度,跟我還是個女孩時,完全不一樣。現在小區裡面平時不認識的人,包括遛彎的大媽們,看到像我這樣的新手媽媽,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哎,你奶多不多?你奶怎麼樣啊?喲,你孩子瘦瘦的,你奶不行啊?」  

在我看來,問人家你奶水怎麼樣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隱私的話題。難道我成為了媽媽之後,乳房就不是乳房了,它成為你打招呼的一種方式? 我覺得在他們眼裡,好像因為我是個哺乳者,乳房就完全屬於孩子了,它變成了一個母性身份的象徵,而母性是可以公開被談論的、光榮的事。

但我覺得乳房同時還是屬於我自己的,是我的性感的一部分,是不能被隨便討論的。

而且如果你的奶水特別少的話,你就會特別在意別人問這個問題。我在月子期間,當時奶水不是特別多,我感到很自責、著急,也很內疚,我就看著我的小孩說:「我的小孩還這麼小,他要長成一個成人那麼大,我可以把他養大嗎?」因為要催乳,不得不喊催乳師到家裡來催乳。但這個過程對媽媽來說,真的很痛啊。   

但同時我也發現, 「母性」的確改變了我。尤其在夜裡,這種感受更加強烈。到了夜裡,寶寶一動,我睡在隔壁都能感受到,本能的會爬起來餵奶,摸摸他小小的手,感受到他的手指也回握住我,那一刻真的會有心都融化了的感覺。

大冬天的時候,我以前情願被尿憋醒,也不會起床,但生完孩子,說起就起,我老公讚嘆不已。這個大概就是母性了吧?雖然我不知道這種母性中,有多少是生理本能,又有多少是被社會對母親的要求洗腦出來的。但我的確是被它改變了。


圖片|來源

成為媽媽對我來說是個「計畫中的意外」

小佳|成為媽媽的時間:還在休產假中

成為媽媽對於我來說,是「計劃中的意外」。因為計劃是會有孩子的,但沒想到這麼快。結婚後,我想過我今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來拖地,一個來洗碗,給我端茶倒水拿拖鞋。  

以前我覺得我自己會是一位「優秀」的母親,我以為我會關注很多公眾號努力學習母嬰知識,爭取最科學的育兒。 但是孩子在慢慢長大,現在覺得要那樣做真的太累了。我覺得我的「自我」跟孩子,總在不斷地拉扯。

我原以為休產假,可以讓我好好的放鬆,恢復產前的身材,但後來發現,產假 4 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你計劃報的瑜伽班、產後修復和體型重塑課程隨時都會被孩子的突發狀況打亂,根本就不受控制。

推薦閱讀:產後媽媽的重訓筆記:鍛鍊胸大肌,養成美好胸型

現在比之前胖了整整 20 斤,身體各處都發生了變化,腳踝和關節也好像變得更鬆弛,經常感到不舒服。自己身體的調節能力也好像變差了,以前少吃點就會瘦,但現在產後其實很努力也只瘦了兩斤。上個月去了一次單位,真是怕見到同事,同時一見面就問我:「現在多少斤啦?」 

快要重新工作,朋友會來問我:「你今後怎麼兼顧家庭和工作的?」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對媽媽來說就是一種焦慮。因為人們容忍男性可以不兼顧家庭,他們換換尿布都要拍手稱讚。我們呢?好像自然而然母親就應該去做這些,也不會有人多說一句「這個媽媽好棒」。  

我在當女孩期間,喜歡事事都依賴父母,很孩子氣。但成為媽媽之後,周圍父母對於你的角色期待,是希望你更加成熟穩重,也給孩子一個榜樣。可是再也回不到女孩的時光了呀,我曾經在日記裡寫過這樣一句詩,算是小小的紀念我在成為媽媽前的自由時光:

「有隻鳥在屋頂上,它飛走了」。


圖片|來源

成為媽媽,讓我同時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強大

coney|成為媽媽的時間:2 年 

我的孩子叫「猴寶」,我做他媽媽的時間已經兩年了。現在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托福工作室的創始人,第二職業則是一位媽媽。 

最早懷他的時候,醫生說是宮腳孕,是異位妊娠的一種,不但孩子可能有危險,我也有大出血的危險。但我還是不想放棄孩子,每天側卧、祈禱,直到有一天檢查醫生告訴我孩子順利著床了。早在那一刻,我就感到了成為母親的不易、擔憂與幸福。

懷孕第九個月的時候,我決定從南昌中學辭職,成立自己的托福工作室。我在家裡的同一個小區裡租了一個工作室,懷著孕自己設計裝修。現在我只要步行 50 米,就能直接下樓上課。 是孩子給了我這樣的勇氣和力量。

因為我這樣做的唯一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兼顧工作和孩子。在懷孕前,我沒有想過成為一名媽媽後意味著什麼。當時我正在美國讀博士,丈夫也在法國念書,我們對於家庭的羈絆心思都特別的少。 

但有了猴寶之後,你必須開始直面身份帶來的變化。當時我請了一個月嫂,我和丈夫跟在月嫂旁邊學習如何給孩子換尿布,洗澡、檢查身體。我的丈夫在我成為母親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多支持,我們的性格很互補,我要強,他細心,他也很願意去做一些照顧孩子的工作。如果沒有他的支持,我的工作和家庭不會平衡地這麼好。 

現在,我每天起床會先給孩子上一個英文課,我會親自給他準備中英雙語的教材,然後送他去學校繼續上早教課,我自己就開始在樓下的工作室給學生補習托福。下班後我不需要花時間在通勤上,所以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維持自己的社交圈,可以跟好朋友吃飯、聊天,然後繼續陪孩子玩耍、睡覺。

備孕時,由於自己媽媽的關係(她對於我做一個好媽媽的要求很高),我總是很緊張,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把每一件事做到正確。現在我已經不焦慮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孩子給我帶來的成長,超過了我前 20 多年的所有成長。

我在跟他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正在不斷的突破,也感受到了孩子回饋給我的愛。我是一個夠好的媽媽,並且會越來越好的,我有信心。

推薦閱讀:職場媽媽的育兒術:「用運動教孩子堅持的重要」


圖片|來源

幾位受訪者,都談到了從女孩變成母親後,自己生活上以及身份感上的改變。身邊的人對自己的要求會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會改變。總結下來看,具備這幾點的媽媽相對來說感受到的挑戰更小:

  1. 對於懷孕後的生活有過合理的預期和設想
  2. 在懷孕早期就意識到了做媽媽的必然的不易
  3. 家人和丈夫給予的理解和支持較多

還有一位已經做媽媽 3 年的 KY 粉絲「斐斐」,想給新手媽媽們一些建議。

她從懷孕起就感受到領導對自己的工作要求降低了很多。在有孩子之後,為了照顧孩子她不得不辭職做了一位全職媽媽。因為以前是單位的中層管理,離開工作讓她的自我價值感有所下降。後來她學習了心理諮詢,現在在當媽媽之餘也是一位兼職心理諮詢師。

她想特別跟女孩子們強調一點:要等自己做了充足準備的時候,再邁入媽媽這個行列。不光是物質上的準備,也有心理上的。你有沒有勇氣面對孩子生下來後種種突發狀況?能不能承受「媽媽」身份的重量?

她說,只有當一個人做了足夠充分的心理建設,她才能夠更好地應對生產前後身份、角色的變化。也才能不帶著自己的復雜情緒,而是去完全接納一個孩子,接納這個新生命給自己的生命帶來的全部麻煩和喜樂。

在準備這次訪談的過程中,我讀到這樣一句話:因為「做母親」是一種充滿了嘗試和錯誤的體驗,我們需要尊重這樣一種事實——即便是在最好的狀況下,「做母親」的過程也註定會是不完美的(Speier, 2001)。

所以,打算成為媽媽,或是已經成為媽媽的女孩子們,永遠不應該為了自己沒有成為一個「完美媽媽」而苛責自己。

我想,社會很少讓年輕的女孩子真實地瞭解「從女孩向母親」轉變的過程中,究竟會發生什麼。成為母親的過程不但是註定不完美的,還包含了一種必然的喪失。我們失去了「不是媽媽時自己的身份感」,我們失去了「可以理所當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權利——即便是那些最灑脫的母親,也會需要權衡孩子和自己。

如果想要更少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每個正在成為母親的女孩,都應該允許自己為這種失去感到哀慟——通過這樣的釋放,你會更容易接納一種新的生活。而到最後你會發現,儘管這種新的生活裡有許多「失去」,但你也有許多新的「獲得」。

成為母親和生活中大部分的體驗一樣是苦樂參半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陳述的事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