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過負面知名度嗎?這個詞看似有點矛盾,但卻實際存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是否只有代表負面?看看文章就知道!

有句諺語說:世界上沒有負面知名度(Publicity)這種東西。這是一派胡言。看看原本擁有無懈可擊可靠名聲的 Toyota,去年一整年都在跟油門踏板瑕疵的負面新聞纏鬥。或是中國的三鹿集團,因為被發現生產的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現在已經破產且公司高階主管已入獄。


圖片|來源

不過,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商研所的經濟學教授 Alan Sorensen 卻說,如果你原本就默默無聞,可能負面知名度也會是一種幫助。他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書評版作為研究對象,他發現,一個知名作家會因為一篇正面稱讚的書評,獲得多 42% 的銷售量,不過,一篇負面書評也會讓銷售量下降 15%。但是對一個不知名的作家,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書評都沒關係,只要可以被紐約時報評論到,就會讓銷售量增加三分之一。

推薦閱讀:【余宛如書評】讀《最貧困女子》:我們處於貧窮女性化時代

Sorensen 將他的發現推展到其他的行業,指出當小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想要獲得知名度的時候,幾乎只要知名度提高,不管什麼方式都會對其有所幫助。其中一個理由是,對較不知名的品牌來說,負面觀感比起消費者對產品的普遍認知要消逝的快。就算老闆是花花公子,看到品牌的時候消費者會認出曾見過那個品牌,但是不記得為什麼。不過另一方面,對知名品牌來說,負面知名度的影響力會更持久。

Sorensen 更質疑,有些消費者其實從探索荒謬事物中得到很多樂趣。2007 年的電影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Borat: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讓哈薩克的形象看起來很噁心,電影裡唱的哈薩克國歌甚至有這一句「哈薩克的妓女是這區最乾淨的,除了土庫曼的以外。」Sorensen 觀察到,自從電影上映之後,哈薩克的旅遊諮詢度成長了 4 倍。

不過這個理論也有一些侷限。線上配鏡網站 DecorMyEyes 的創辦人 Vitaly Borker,以對不滿意顧客做出咒罵的回應,甚至揚言要以暴力還擊,來吸引群眾注意。他對紐約時報驕傲地表示,因為他惹出一堆爭議,反而使他成為 Google 搜尋「眼鏡」關鍵字的排行第一名。不過他聰明過人的計畫還是燒到了自己:Broker 已於去年 12 月被逮捕。

延伸閱讀:「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我不懼怕」被中國綁架的維權律師王宇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