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案件兒童性侵頻傳!運用這三個方法加二十個信條,一起預防與了解兒童遭到性虐待的可能性!

這兩天一直在看關於三種顏色事件的報導。我看到的一則報導裡有這樣一句話:家長讓孩子模擬醫生給他們「檢查身體」的情景。當孩子把整個過程模擬出來時,家長的眼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家長從這個動作中,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麼,而懵懂的孩子還以為那是正常的課程活動。

延伸閱讀:中國幼稚園慘案與低端人口,今年會是北京最寒冷的冬天嗎?

兒童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是一個太沉重的話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卻對它知之甚少。在事件暴露在公眾面前,或是發生在自己身邊之前,或許很多人都未曾意識到兒童性侵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知識就是力量在有些情境中是實實在在的,今天推送的是一篇每個家長、每個對兒童有關愛的人,都應該認真閱讀和轉發的科普文。

研究顯示,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孩子在童年時期遭受過性虐待

首先,兒童性虐待發生的普遍程度,可能遠超你的想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6)的調查,在成年人中,每 5 個女性和每 13 個男性中,就有 1 人表示自己曾經遭受過性虐待。其中 34% 的受到性虐待的孩子不滿 12 歲(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4)。

根據彭淋等人(2013)對 2000 到 2013 年間對兒童性虐待研究的回顧(N=16682),在中國,在兒童時期遭受過性虐待的人高達 18.2% (注:在該研究中性虐待指的是無論兒童是否願意,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對兒童直接或間接做出的性利用或性侵犯)。每五個中國孩子中,就有一個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虐待。


圖片|來源

兒童性虐待,遠比大眾所能想像的更為「複雜」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性虐待」意味著身體上的侵犯,這也使得一些社會新聞到了。但實際上,兒童性虐待不僅僅指「猥褻」或「強姦」,一些與孩子年齡不符的、強迫發生的與性相關的活動,無論孩子是否願意,都是對兒童的性虐待,它有時並不「需要」施虐者與受害者之間發生實質的肢體接觸(National Health Service, 2016; Rainn.org, nd)(注:Rainn,這個機構創立並運營著美國國家性侵害熱線)。

兒童性虐待的內容包括並不限於:

  • 給孩子看色情影片,或是在孩子面前觀看色情影片
  • 故意把成人的生殖器展露給孩子看
  • 讓孩子擺出色情的姿勢,和/或拍照、錄像、進行網絡直播
  • 鼓勵孩子去看或者聽別人發生性行為的過程
  • 不恰當地(為追求性快感地)觀看孩子脫衣服或上廁所
  • 不恰當地(為追求性快感地)觸碰孩子的生殖器或隱私部位
  • 迫使孩子脫光衣服或自慰
  • 迫使孩子觸碰他人的生殖器、玩帶有性意味的遊戲,或者把物品、身體部位(手指、舌頭或者陰莖)伸到孩子的陰道、嘴巴或肛門內,迫使孩子發生性行為

以及,其他故意在孩子的面前進行的任何與性有關的行為。

此外,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也不僅僅是女性,男童一樣會遭受性虐待。比如在彭淋(2013)等人的研究中發現,兒童時期遭受性虐待的女性為 11.22%,男性為 8.25%。Rainn 機構指出,兒童性侵害的發生,很多時候與性別本身關係不大,更多時候是施害者利用了兒童的幼小與脆弱。

對兒童的性虐待也不僅僅只發生在成年人與兒童之間,也發生在年幼的兒童與比他年長一些的玩伴、兄弟姐妹之間(Rainn.org, nd)。而兒童性虐待發生的場所,很多時候也竟是我們看似「安全」的地方。根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等(2013)部門對 1994 到 2010 年間發生的兒童性侵案的統計,55% 的傷害事件發生在受害者的家或者附近,8% 發生在校園,其他的案件則發生在公共場合、親友家中等。

兒童性虐待,會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遭受性虐待的經歷,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從短期來看,受害兒童常常感到恐懼和無助,侵犯者往往會威脅兒童不能將事情說出去,兒童因害怕被責備、或覺得沒人信而選擇沉默,他們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有時侵犯者會美化自己的行為,用「我是在幫你檢查身體」、「幫助發育」作為自己行為的理由。被教育成「要懂禮貌」的孩子,甚至會明明覺得有哪裡不對,還對侵犯者致謝。但他們仍然常常感到內疚和羞愧(Secasa,2015)。

如果施虐者是那些本應養育和保護他們的人,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己被背叛,甚至還可能覺得沒能保護自己的家屬也背叛了自己。因此,他們會感到憤怒或悲傷。受虐時的場景可能會在有些受害兒童腦中不斷閃回,他們也會受到噩夢的侵擾(Secasa,2015)。

從長期來看,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與高水平的抑鬱之間的關聯最為普遍。儘管理性可以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但這段經歷仍然會讓大部分受害者產生自我厭惡感。在這種消極思維的多年影響下,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變得失落、抑鬱。如果你詢問這些個體,他們可能無法把這些感受聯繫到童年的經歷上,覺得童年的經歷也許沒有太大的影響,但當你把受害者群體的大數據放在一起看,你就會清楚地發現,童年性侵犯的經歷,與自我厭棄、抑鬱、低自尊、甚至自殺想法,有著顯著的關聯。

受害者對性接觸的態度容易失衡,有些人會覺得性接觸骯髒,設法避免任何性行為,或者在自主發生性行為時,出現生理性的性困難,包括快感缺失等。而有些人可能會性濫交,同樣個體受害者可能認為這是自己自主的選擇,但這一人群也確實在「性伴侶人數多」和「不安全性行為」的表現上有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

在人際關係中,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顯得更為孤僻,與人交流的主動性很弱。他們在建立人際關係上常常感到困難。信任感的缺失使他們遠離人群,經年累月的孤立狀態加深了孤獨的習慣,所以他們不會輕易信任他人,害怕與別人親近,這在施害者與受害兒童是親近關係的情況下更為普遍( Hall&Hall,2011)。


圖片|來源

兒童性虐待可以如何預防?

1. 要知道:絕大多數兒童性虐待都是熟人作案

預防兒童性虐待的第一步,就是先認識並且承認這件看似觸目驚心、十分遙遠的事,其實天天都在生活中上演,並且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孩子身上。

以及,人們對兒童性虐待的另一個非常常見的誤解是,施虐者更多是陌生人。而事實上,英國一家針對兒童虐待和忽視的研究中心調查指出,90% 以上的兒童性虐待事件都是熟人作案(Radford et al.,2011)。

與想像中不同,大多數施虐者並沒有什麼非常明顯的「標誌」,讓我們能夠一眼將他們從人群中辨認出來。不僅如此,甚至有 59% 的熟人侵害者都是被家長評價為「值得信賴」的人,比如受害者的師長、親戚等等。

因此,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侵害,絕對不應該只對陌生人存有戒心,將「熟人」當作一個可以放鬆警惕的標誌。要記得,很多會對孩子伸出魔爪的惡魔,可能就藏在近在咫尺的地方。

2. 參與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營造開放、平等的交流氛圍

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對他們每一天的情緒和活動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和了解,也能夠更好地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及時發現端倪,預防悲劇發生。

為此,首先你要表現出對他們日常生活的興趣 ——他們每天做了什麼事,和誰在一起,參加了什麼活動,以及一天過得是否開心。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是要像一個典型的家長一般居高臨下地「審問」孩子,或是去妄加評判;而是像一個朋友一樣,真誠地關懷和傾聽,並回以同樣的分享,將這培養為你們之間的一個日常的小儀式。

這種平等、開放的交流氛圍會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依賴,讓他們更願意主動地和你分享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感受,而你也能從中獲得對孩子生活裡你可見或不可見的,他們與別人之前的互動有更多的了解。

3. 重視未成年性教育

在性教育的內容方面,孩子從懂事起就應該接受最基本的性別教育,包括最基本的兩性的區別,對性器官的認識,以及與性相關的行為界限,比如哪些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更不能給別人觸摸的。

如果是家長/老師對孩子進行長期、正規的性教育,那種情境是很難走入「色情」氣氛的。因為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會有天然的社會規範存在,之間本來就是離色情最遠的一個關係。

我們的顧慮,其實往往在於我們一步都沒走出去,就想得太多了。把成年人對性的思想代入其中,卻對兒童的發展心理學和兒童教育一無所知,才會讓孩子錯失接受性教育的最佳階段。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避免孩子接觸與「性」相關的一切,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但實際上,從小開始的正規性教育,或許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因為,正是這些知識給了他們在緊急的第一時間、在你無法保護在旁的時刻,得以保護自己的武器。

可以使用一隻玩偶熊,或者在大白紙上畫出一個人形,用玩偶示意,或者用不同顏色在人形上作出標註,告訴孩子哪些部位是可以被觸碰的,表示友好,比如摸摸頭,或者握手,或者短時間的擁抱,哪些部位是絕對不可以被觸碰的,除非是在檢查身體、或者洗澡時,這些部位如果被觸碰,孩子應該拒絕並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觸碰了你的身體,並讓你不要告訴父母,一定一定要告訴父母,承諾孩子自己一定會相信,並不會責備。

以下 20 條信號,表示你的孩子可能遭遇了性虐待。

一項來自英國的數據顯示,兒童性虐待發生後,只有大約 30% 的兒童主動求助或向外界透露了他們的遭遇(Radford, L. et al. , 2011)。

有時因為年紀較小,孩子們往往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受到了侵害。有些孩子也可能會受到對方的威脅,因而不敢聲張自己受到了侵害的事實。這些都要求家長或其他照顧者更加敏銳地覺察並關注孩子的「異樣」舉動。當孩子遭到了性虐待,他們可能會有一些身體上或情緒上的反應。

美國兒科學會(AAP,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s)及英國反兒童性虐待網站 Stop It Now! 列舉了以下兒童可能遭遇性虐待的「警告標示」(warningsigns):

行為或情緒信號可能包括(12 條):

• 性情或情緒發生劇烈變化,如焦慮,抑鬱,憤怒,叛逆,退縮或緊張。

• 離家出走

• 睡眠障礙,如無緣無故的惡夢,夜驚或失眠等

• 飲食習慣突然改變,例如拒絕吃飯、食慾急劇減退或者急劇增加

• 對學校或老師的態度發生變化,對某些人或地方有不尋常的恐懼

• 突然拒絕參加體育活動

• 對身體感知的變化,比如認為自己身體「髒兮兮」,或者身體不好

• 不尋常或不符合年齡的性行為或語言

• 性虐待其他兒童,或試圖脫他人衣服等

• 開始談論一位比他年長的新朋友

• 留下某些「線索」,似乎是想要引起有關「性」的討論(你的直覺會告訴你)

• 在他們的繪畫、寫作、玩耍或者夢裡,出現性的或是令人害怕的形象

身體信號可能包括(8 條):

• 性傳播感染(以前稱為性傳播疾病)

• 陰道或肛門撕裂,疼痛,瘙癢,腫脹,出血或流膿

• 乳房,臀部或小腹部不適,比如淤青或創口

• 內衣有血跡

• 不明原因的頻繁的健康問題,如頭痛或胃痛

• 排便困難,小便或吞嚥困難

• 自殘,如咬自己,拔頭髮,或切割手腕

• 難以走路或坐著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表現出以上某一種行為,並不表示他一定遭受了性虐待,這些「信號」也可能在遭受其他創傷時體現出來,比如身體暴力、情感忽視等。此外,有些遭遇了性虐待的兒童可能沒有任何典型的「信號」,但覺察他們的行為及情緒變化依舊是我們識別孩子是否遭受性虐待(及其他暴力)的重要一步。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一系列如上的行為變化,那你需要保持警惕(對可能出現在他身邊的人,無論男女、無論年齡),並且嘗試與孩子進行一些溝通。盡量選擇一個讓他趕緊安全放鬆的環境,不帶猜測或評判的積極傾聽孩子的表達,確認孩子的經歷。

推薦閱讀:【看見性侵】覺得自己髒!為什麼性侵受害者一再赴施暴者之約


圖片|來源

如果性侵已不幸發生,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家長或其他照顧者,首先你需要了解,在及時的幫助與支持下,受到性虐待創傷的孩子是可以被治癒的;其次,對孩子來說,他可能直到成年之後才能對「兒童性虐待」有一個全面的概念。對有些孩子來說,他們可以在傷害發生後談論這件事並及時應對創傷,對另一些孩子來說,處理創傷的節奏可能需要更緩慢一些,你需要不斷地檢驗他們的心理狀況,他們對關係的信賴程度和安全感,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得到照顧者和專業機構的陪伴。

而父母在孩子的修復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英國反兒童性虐待網站 Stop It Now! 特意強調了在幫助孩子應對性虐待事件中,父母需要注意的以下幾點:

1. 告訴你的孩子,他們不應因此受到責備

家長們往往忽視的一點是,孩子會經常認為自己會因為被虐待而受責備。你需要及時的給予孩子安全感,並不斷地向他強調,這件事情完全是施虐者的錯,不是他的錯,他不會也不應該因為這件事情受到責罵。如果沒有這些及時的干預,這些受到性虐待的孩子可能會感到困惑,並在很長一段時間感到不安等。

2. 擔任起「保護者」的角色的同時,及時做好自我關懷

當大人們對所發生的事情負責時,會幫助孩子們得到「解脫」。由於兒童對周圍世界的理解是「小孩為中心」的,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行為與所經歷的事情之間尋找解釋。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有無法控制的事情(比如惡劣的天氣等等),而父母則會是小朋友的「保護者」。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長們確認孩子被性虐待後,也會產生不同的負面情緒反應,如憤怒、悲痛、沮喪、抑鬱等等,在擔任起「保護者」角色的同時,家長也需要及時做好自我關懷,特別注意不能讓自己過於激烈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很多負面暗示,比如認為父母這麼難過/憤怒都是因為自己。

3. 確保你的孩子知道,你是完全信任他們的

對孩子來說,性虐待行為是對他們信任這個世界的一次巨大打擊。你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知道你相信他們,並且你們是值得他信任的,他可以信賴你依靠你。你可以試著向孩子承認這些事情給他造成了傷害,並保證你會採取行動保護他們,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保護的」,從日常的小事中不斷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4. 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你都是他們可以傾訴的對象

當孩子有所暗示或想要表達他對此事的感受或看法時,你需要提供給孩子與你交談的機會,仔細傾聽他的想法,讓他表達自己的感受,盡可能溫暖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並及時安慰他們。有時父母會覺得談論虐待行為會讓孩子更加痛苦,但當孩子們有所困惑有所暗示時,他們更需要知道,他們可以在值得信賴的父母面前誠實的面對自己,並承認自己的痛苦,試著接納自己的感受。

5.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必要時與孩子一起尋求專業的幫助

站在照料者的角度,你需要在關懷孩子的同時,密切關注他們是否有受情緒困擾的跡象,比如持續性的情緒波動,感到害怕無法信任父母等等,你可以考慮帶孩子去尋求專業幫助,與他一起找到一個「安全舒適」的表達環境,接受專業人士的指導與幫助,比如藝術療法等。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校長姑丈摸我尿尿的地方」面對兒童性侵,你能做的還有更多

最後,如果你曾經是遭受過性虐待的兒童,你需要知道:(Tracy,2016)

1. 在童年遭受性虐待不是你的錯,無論如何你都不應該自我責備,不應該因為這個遭遇影響到對自我價值的評價;

2.如果這個經歷對你造成了持續的困擾,你可以尋求幫助,比如向值得信任的朋友尋求安慰與建議,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統,或是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記住,無論何時,對童年創傷的修復都不晚。

最後,我們在這裡懇請大家轉發這篇科普文,希望更多的家長可以閱讀、收藏它。最近的新聞真的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為了孩子們,我們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惡魔。

我們仍要戰鬥。

以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