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風氣漸開,強調性別平等的年代,許多針對女性限制的台灣民俗禁忌逐漸開放,從炸寒單到八家將,我們漸漸可以看見女性身影於其中穿梭。


花蓮首位女性「寒單爺」張淑玫被炸得皮開肉綻,廟方執事人員趕快協助刷敷膏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女力時代,性別平權下,許多民俗裡的女性禁區再也不是牢不可破,悄悄掀起一股民俗寧靜革命,女八家將、女性跳鍾馗等出現,以前連碰都不碰的領域,都已經有女性參與。在宜蘭,頭城搶孤、二龍競渡、中秋盪鞦韆是地方三大特色活動,都傳承了 1、200 年,隨時代變遷,有些活動已有突破性改變。

苗栗婦女神轎團 30 年前全台唯一


苗栗縣西湖婦女神轎班 30 年前成立,在遶境、廟會展現活力。 聯合報系記者胡蓬生/攝影

廟會活動中抬神轎的重任,早年一律由男性轎班成員擔任,苗栗縣後龍鎮慈雲宮 30 年前成立全省僅見的婦女神轎團,附近鄉鎮也陸續推廣成立,在遶境、廟會活動展現十足活力。

慈雲宮婦女神轎團當年成立時是全省僅見的婦女神轎團,成員中許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婆、阿嬤,大家不畏辛勞,虔誠地為媽祖婆充當「腳力」。媽祖婆神轎在各地宮廟「進廟」時,團員們當前導、吹號、敲鑼、抬神轎,都展現活力,在眾多遶境陣頭中,格外引人注目。

西湖鄉代理鄉長楊秀瑕 1994 年請慈雲宮神轎團指導,也成立西湖婦女神轎班,當年是苗栗縣客家庄唯一的婦女神轎班,目前成員約有 70 人,年齡從 20 出頭到 90 歲都有,不少成員從神轎班創立迄今都很活躍,一直積極參與,覺得為媽祖婆抬轎並不辛苦,且深刻感受媽祖婆保佑全家平安,讓她們心滿意足。

女寒單爺引轟動 盪鞦韆有女選手


14 年前花蓮誕生第一位女「寒單爺」張淑玫,她在下場前先喝口水、喘口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元宵節炸寒單是台灣傳統的民俗活動,以往多半由男性擔任寒單爺,但近年來也逐漸有女性參與。花蓮玉里金闕堂去年就出現 60 年來第一位女寒單,在小鎮引起轟動。


礁溪中秋民俗競賽盪鞦韆,兩年前已正式開放給女性參加盪鞦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年前已正式開放給女性參加盪鞦韆,雖然女選手還不多,但總是一個開端。」礁溪鄉長林錫忠說,礁溪鄉在中秋節有盪鞦韆的民俗競賽,以竹木綁製,鞦韆前豎竹篙,篙頂掛鈴鐺,選手盪高,伸足踢鈴鐺,踢愈多者為勝。民俗相傳上百年,一直都是男性參加,沒有女選手,前年順應潮流,開放了。

不過,開放不是天上掉下來禮物,也是經過多年爭取。有女性民眾鳴不平,不斷向鄉公所陳情,並寫信到縣長信箱爭取與反映,才終於解禁, 由於事關民俗,開放前,林錫忠還先與相闗地方人士溝通,取得共識。


礁溪傳承 200 餘年的二龍競渡,公所設法「轉彎」,另外打造新船,提供女性民眾以體驗方式參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除盪鞦韆外,傳承 200 多年的宜蘭礁溪鄉二龍村的二龍競渡也有「微幅」改變。二龍競渡有村裡傳統使用的 2 艘船,從船整理、綁尾繩與綁尾槳,到船下水,用扛的或是用推的,甚至下水的祭江獻紙,直到正式比賽,都是男性,至今仍不讓女性去碰。

推薦閱讀:在台東造龍舟的港人胡梓康:捲起袖子,保育海洋不分國界

礁溪鄉公所設法「轉彎」,另外打造新船,提供民眾以體驗方式參加二龍競渡,雖不算正式比賽,但女性「順勢」體驗,也算另類參與。

搶孤禁女子接近 連女記者都請回


宜蘭縣頭城搶孤設有禁區,禁止女性靠近孤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頭城搶孤在農曆七月中元節期間舉辦,是一項高空攀牛油柱的競賽,難度高,禁忌也多。家裡辦喪事、妻子剛生小孩的人都不可以參加;參賽者賽前三天必須沐浴齋戒,吃全素、不可行房,也不可以涉及喪禮場所,或探視坐月子的婦女;參賽當天要穿全新的衣服、鞋襪。參賽者只能是男性,女性不但不能參賽,甚至禁止接近搶孤競賽的孤棚。


頭城搶孤參賽者只能是男性,女性不但不能參賽,甚至禁止接近搶孤競賽的孤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傳習 200 多年,我認為應該尊重,並繼續傳承下去。」頭城搶孤由頭城中元祭典協會主辦,理事長柳萬順表示,不是性別問題,而是尊重,維持傳統的原汁原味;他不是迷信的人,但籌辦頭城搶孤,自己親身體驗宗教上有不可解釋與無形的力量存在。搶孤相傳這麼多年,有相關的禁忌,包括不能讓女性競賽或觸摸孤棚、綁製孤棧等,不是說改就改、說突破就突破,要慎思再慎思。


屏東縣恆春中元搶孤歷史逾百年,仍嚴禁女性參加。 聯合報系記者潘欣中/攝影

有上百年歷史的屏東縣恆春中元搶孤(豎孤棚)民俗活動,鎮公所 10 年前為擴大參與面 ,由傳統的 4 柱增至 36 柱。在性別平權時代,曾有人建議開放女性參加,但被地方耆老打了回票,怕觸犯陰界禁忌,嚴禁女性參加,甚至連靠近會場都不可以。曾有女記者為了工作需要,穿載帽子和雨衣入內採訪,被眼尖的工作人員發現,厲聲請出會場。

原住民性別分工 男性主祭典儀式


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在共舞時不分男女,但內外祭儀由男性擔任主要角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巴斯達隘 (矮靈祭)祭典,主要儀式都由男性負責,迄今未改變。賽夏族苗栗縣議員潘秋榮指出,巴斯達隘主要以姓氏分工,祭屋內由男性負責儀式進行,祭屋廚房由朱家媳婦負責,巴斯達隘在共舞時不分男女,但內外祭儀由男性擔任主要角色,到現在沒有改變。

花蓮縣有阿美、太魯閣、噶瑪蘭、撒奇拉雅、布農與賽德克六大原住民族群,阿美族和太魯閣人數最多,阿美族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活動,最近正在各部落陸續登場。阿美族的原民傳統祭儀規定嚴格,不只性別分工明確,連年齡階層都很嚴謹,豐年祭的上山邀祖靈、報訊息等程序,都由男性擔綱,嚴禁女生參加。

花蓮阿美族部落近日舉辦豐年祭,報訊息都由年輕男性勇士擔綱。 聯合報系記者王燕華/攝影

太魯閣族至今也堅守男女分工的傳統,年輕族人拉比森納指出,族內祭典由男生擔任頭目、巫師則一色都是女性,族人們深信必須維持 gaya(祖訓),若是擅自竄改,會激怒祖靈。

台東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祭司邱新成表示,排灣族傳統祭儀活動中,有部分儀式或物品是禁止女性參與或接觸的,至今仍非常嚴格執行;如五年祭活動中的刺球祈福,搭建的場地就禁止女性進入,刺球的竹竿女性也不得觸碰。活動期間都會有部落人員把關,一旦有女性觸犯規定,活動就必須暫停,嚴重一點還會停辦或延辦。


蘭嶼達悟族人每年招魚祭(rayon),灘頭上絕對禁止女性靠近或是觸碰拼板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蘭嶼鄉達悟族人夏曼‧利達森說,每年島上舉行招魚祭(rayon),灘頭上絕對禁止婦女靠近,只有男人才能在灘頭上活動,不然出海捕捉飛魚會不順利,這個禁忌到現在仍嚴格執行。至於神聖的拼板舟,也是嚴禁女性觸碰,尤其有月事的女性更不能接觸,不然汙穢了船隻,也會對女性朋友帶來壞運。


台東知本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巴拉冠」、「達古範」等聚會所,只有男性才能進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知本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團長陳賢文則指出,部落的巴拉冠(聚會所)幾百年至今,都嚴禁女性進入,聚會所外設立女性止步告示牌,因為聚會所是男人的場所,也是神聖的地方。

民俗專家:「不必太強調性別 民俗會順應時代」


民俗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站立者)表示,民俗對女性的禁忌與限制,有些不合理的已逐漸解禁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俗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表示,台灣有很多對女性的禁忌與限制,有些不合理的逐漸在解禁中,但有的不全然是對女性歧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反而是保護女性。像搶孤是強制驅離孤魂野鬼的宗教儀式,搶孤競賽本身是危險且激烈活動,禁止女性參加或靠近,也是避免她們接近危險,過火也是。

他說,就傳統民俗而言,男女分陰陽,宗教上,神明是陽,因此,有些是適合由男性來辦;再者,從性別分工的角度來看,男的有男的事,女有女的要負責的工作,不全然是性別歧視的因素。

推薦閱讀:俠女的內力!專訪張小虹:「女性主義的努力,是為了讓女性主義死去」

林茂賢認為,性別議題不必太強調,時間到了,自然就發生,原來的禁忌破了,女性參與了,參與了就參與了,沒怎麼樣就沒怎樣,不必太挑明,就像生命會找到出路一樣,民俗也會因時代找到應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