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真實經歷告白,面對事業、走入婚姻與孕育孩子,這些人生轉變都成了女性職場上獨有的焦慮。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作為一家全體女性合夥人的公司,我們經常會被問到:女生追求事業,怎麼能平衡事業和家庭啊?單身的會被問:這會影響嫁人吧?結婚了的被問:你老公能接受嗎?甚至遇到過投資人很直接地要求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男性合夥人。無

論是處在哪個年齡段的女性,只要你在事業上有所追求,似乎都逃不掉這些困擾:當你在事業的起步和發展期時,會面臨要「趁早」戀愛、結婚的壓力;如果結了婚,則可能要被「催生」;有了孩子之後,人生更是幾乎要被完全地佔有和綁定,並且看不到盡頭。

這種衝突真的是無解的嗎?今天我們和 4 個處在一二線城市、不同年齡和身份的女孩聊了聊,通過她們的故事來表現一些在當今社會,職場女性特有的瓶頸和焦慮,以及她們是如何應對和處理的。不知道你會不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希望能夠給正在焦慮中的你一點啟發。

「我們每年招一兩個女生,為的是和男生搭配、幹活不累」

A,25 歲+,央企工作,未婚

我可能是一個衝突感和焦慮感都比較明顯的例子,因為受到幾重原因的影響:一個家庭觀念非常重的地域(南方某城市),一個極度保守的工作環境(央企),一個男性佔絕對主導的行業(建築),以及一個無法暴露的性別身份(女同性戀)。

因為我是負責人事工作的,所以對行業裡的性別歧視體會得尤其深刻。這可能也是由建築行業的特殊性決定的,我們工作任務重,而且要待在工地上,甚至要住工棚、爬腳手架,而且隨時都有可能出差,到項目上一待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所以,從招聘開始,雖然我們不公開說,但是潛規則就是不招女生,每年幾十個招聘名額最多只有 1 到 2 個女生。有時候招女生是為什麼呢?因為男女搭配、幹活兒不累,如果一個項目上全是男生,就會灰頭土臉、死氣沉沉,所以至少還是要配一兩個女生(而且女生得是未婚)。


圖片|來源

能夠招進來的女生,要嘛特別漂亮、特別優秀,要嘛是關係戶,除此之外,即便男生簡歷一塌糊塗,女生簡歷非常優秀,往往入選的還是男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男朋友/老公特別優秀,公司很想要招他進來,那麼可以以此為籌碼、談條件把你也招進來,在這種情況下,男生還得簽幾年內不能離職的協議。

我還會看到,男性往往會選擇犧牲家庭來獲得事業上的晉升,比如很多男生願意被外派到項目上,因此我們行業 90% 的夫妻都是長期兩地分居的,爸爸在孩子成長的大部分時間裡是角色缺失的;但女生則大部分都會選擇家庭。我們公司的管理層會議上幾乎都是中老年男性,除了我以外只有一個女性副總。

也是在這家公司,我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無論男女)認為,女性就是應該回家帶小孩,不應該在工作場合有特別閃光、強勢的地方,不應該努力獲得事業的高點。比如,我們在同事家裡聚餐時,所有男生吃完飯就下桌,大家都默認是女生收拾餐桌,而女生自己也都覺得理所當然是這樣,還會爭先恐後地表現自己有多賢惠。在很多時候,教育我趕快結婚生孩子的也是女生。

我比較幸運的是對家裡已經出櫃了,父母也不是特別反對,但是在我們公司,我是絕對不能暴露自己性取向的,在這裡出櫃是最愚蠢的事情。我目前謊稱自己有男朋友在外地,並且把住處搬到比較遠的地方,平時不和大家一起玩,因為我實際上有女朋友,我不想讓她們發現我的私生活,這真的會影響到個人的前途。我們公司就曾經有人被發現是男同性戀而被迫辭職了,即便不離職,也會失去很多晉升的可能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壓力其實會越來越大,因為 30 歲還沒結婚也會影響領導對你的看法。所以我現在在業餘時間做副業,希望能夠漸漸獨立養活自己,再從央企的壓抑環境中跳出來。

「我覺得事業與家庭不可能有真正的平衡」

B,35 歲+,銷售總監,已婚,女兒 6 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考慮是否能夠做到「事業和家庭平衡」,現在我覺得它是一個偽命題:完全平衡的狀態是無法達到的,你必須要選擇更偏重其中一方,而相對放棄另一方。

推薦閱讀:為你選書|《未竟之業》職場與家庭,女人為何一定要二選一

首先,女人一懷孕,就會別無選擇地開始被「綁架」,因為你的身體被真實地佔有了,你的精力也幾乎被完全地佔據,你不得不為她而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改變很多習慣。其次,我曾經也像很多人一樣以為,這種「綁架」主要在她出生後的前兩年,但其實這種影響的周期始料未及的長久,相反,在她成長後,我還會更加不自由。因為在早期,你的任務主要是生活照料層面的,比如餵奶、餵食、陪她玩耍等等;但當孩子兩三歲後,她逐漸開始和你交流和互動,你的陪伴不僅更為重要,而且任務更加複雜。

在一線城市,幾乎所有父母都會給孩子報學前早教班、藝術啟蒙班,而每一個教育項目都需要家長的全程參與和全身心陪伴。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家長則每天無論多晚都要做作業、檢查作業,還要幫他們準備烹飪項目、節慶演出和聚會等等,很多學校甚至要求,至少一名家長全職陪護。

而我的工作則是互聯網行業銷售,時間不穩定,經常出差,需要隨時和客戶聯絡。如果要顧及工作的話,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會變少。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人都帶著新的觀點和技能進入了這個行業,如果我要跟上社會的腳步,就必須非常努力、勤奮,不斷吸收新知識。而且我們行業的工作節律是偏離孩子生活規律的,孩子上下學時間是早上 8 點到晚上 5 點,但我早上 8 點送完孩子去工作,別的同事都沒到崗;晚上則更不可能在 5 點下班去接她。

與此同時,讓我難過的是,家人和身邊的人對我的事業無法給予理解和支持。他們覺得爸爸為工作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女性「生而不養」則要受到譴責,但如果我加班回來晚了,丈夫、長輩都會說,工作的付出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你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好我們呀。至於工作之外的興趣點更是應該完全放棄,我以前也喜歡打球、看電影、約朋友,但幾乎身邊所有人都認為,我應該把全部業餘時間留給孩子。

更令我內疚的是,女兒自己也會責怪我。比如有時她非要等我回家,明明很累了也撐著不睡;她報了一個音樂興趣班,在這個班上,家長其實也有很多唱歌、跳舞的任務。平時每週末都是我陪她去,有一次我工作排不開,就讓爸爸陪她去了,結果爸爸的參與程度不夠,回來女兒就說,以後如果媽媽不去的話,我也要請假不去上課。

久而久之,我在工作時經常會感到內疚。有一次在外地出差,回到酒店已經非常累,結果家裡人打電話來,話語中帶有責怪,我只能掛了電話,一個人在床上委屈地大哭。我發現自己必須要做出抉擇:要嘛就在工作上放棄更高的追求,要嘛就失去在孩子生活中的參與。最後我選擇了前者。我也去研究了一些號稱是事業家庭平衡的女性,但發現她們也一定會更偏重一方,如果你事業非常好,那麼家中基本都有一個常駐的阿姨,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往往只做一些決策,並沒有太多事務性、陪伴性的工作。

我開始有意識地給工作做減法,不去過多地追求突破和創新,在職位選擇上,我更願意選那些更靈活的職位,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管理成本,我會謹慎考慮;我也會放緩資源的維護和拓展,盡量減少出差拜訪。更可怕的是,我自己漸漸地也有主觀上的進取心減退。比如,我是公司中層,本來也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但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與身邊的男同事相比,我上升的瓶頸並非能力的差距,而是投入的熱忱程度不同。

我時常很困惑,覺得自己彷彿是在被推著走。在過去的雙職工家庭裡,父母各忙各的,孩子也就這麼獨立長大了;但現在的社會環境又過度強調父母的陪伴和參與,除非你意志非常堅定,否則真的很難抗拒這種影響。


圖片|來源

「我認識的全職媽媽們,都像創業者一樣忙碌與努力」

C,25 歲+,目前暫停工作,成為全職媽媽

在職場的上升期我意外懷孕了,這是我的人生規劃裡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一件事。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整個人是懵的。我曾經是個很能折騰的「事業女青年」,從體制內跳出來,一個人跑去北京,工作沒日沒夜卻也樂在其中;但 25 歲時,父親去世了,那一年我突然很想擁有屬於我自己的家庭,於是我開始了相親。我很幸運,很快通過相親遇到了彼此喜歡的男朋友,但是即便我能夠接受結婚生子,意外懷孕這件事仍然令我措手不及。

男友倒是很乾脆,如果要孩子,我們就先結婚,但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因為那時候我剛開始成為 leader,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而懷孕生子意味著這一切都被中斷。更重要的是,一切太突然了,我完全沒有相應的規劃,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足夠成熟、足夠有能力去成為母親。

那個時候我身邊有很多聲音。首先是我的家人,比如我的奶奶整夜失眠,不斷地擔心我嫁得這麼遠,在北京又沒有買房,生活看起來完全沒有保障,這時候要孩子實在是令人擔憂;我的好朋友也勸我說,還年輕,一切也還沒有著落,現在要孩子「不太明智」。

這一切令我感到無比糾結,我無法思考利弊得失,也來不及去做詳細的規劃。在這種慌亂感快要淹沒我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下定了決心——聽自己的。我太清楚自己的性格了,我是一個即便焦慮不安也會把自己的事情用一己之力扛下的人。我覺得這個孩子就是出現在我生命中、改變我生命軌跡的人,我要對這個生命負責。

之後,我沒再因為別人的意見而動搖,按部就班地準備結婚,也按部就班地上班。我的孕期反應很少,所以直到產前最後一天我幾乎都在按時上班,該有的加班也一次都沒落下。不過即便這樣,公司領導們依舊意見很大,比如在總結工作的時候,會刻意忽視我的工作量,把重點放在我是個「懷孕的女員工」上。我感到很無奈,溝通無果也就只能被動接受。

推薦閱讀:全職媽媽的心酸告白:大家往前走,只有我原地踏步

生孩子前,我原計劃是等孩子滿月就交給奶奶帶,自己重新回職場工作。但生完孩子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才是該有的「養育」。我認真分析了雙方父母的狀況,發現如果說我自己有能力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做到 70 分的話,其他人很顯然沒有一個能夠及格。我不想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將就,於是,幾乎是「別無選擇」地,我決定開啟一個新工作:做為期三年的全職媽媽。

剛開始我的老公是震驚並反對的,他的理由是,同事們的孩子都是奶奶輩帶大的,我們為什麼不一樣?我只好仔細跟他分析雙方的家庭情況和經濟狀況,並告訴他這三年期間我的大致規劃,成功說服了他。

做全職媽媽的艱辛是我一開始沒想到的,尤其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產後抑鬱,24 小時面對哭鬧的孩子與瑣碎家務,遠離職場生活甚至遠離朋友圈與社交,每一件事都快把我逼瘋了,我變得焦慮、暴躁、消沉。

最要命的是,老公雖然支持我的做法,卻在育兒觀念上與我有很大分歧。在他的概念裡,爸爸只需要陪小孩玩玩球、健健身,再適當教育教育就可以了,剩下的養育、陪伴都由媽媽來做是自然而然的,也更「令人放心」。他也不理解我的很多做法,比如我會精心去配比孩子每天的早餐,給孩子均衡的營養和滲透式的陪伴教育,但在他看來,「一碗粥、一個雞蛋羹不就解決了嗎,幹嘛讓自己那麼累?」我們因此有過很多爭吵,我沒有辦法勸說他,他也拒絕改變傳統的育兒觀念。

那些時刻我都深切地感受到,婚前夫妻雙方討論好育兒理念、家庭分工是多麼重要,生孩子絕不僅僅是女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最重大的事。在溝通無效後,我接受了眼下的事實,不再逼迫老公多陪伴孩子,那種非自發的、不夠積極的陪伴對孩子而言也並非好事,而我的暴躁和消沉也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很大影響。我開始把重點真正聚焦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事業。

現在是我做全職媽媽第二年,我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兼職,每天都很忙,比我在公司的時候要忙很多。很多人可能都對全職媽媽有些誤解,認為她們生活閒適,不用為經濟操心,每天做的事情也簡單甚至「低級」,但事實上,我認識的全職媽媽們都在把自己、孩子和家庭當做事業,像一個創業者一樣忙碌與努力。

做全職媽媽的這段時間,我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我必須要學會高效管理一天的時間,利用碎片時間給自己補充知識,無論是育兒知識還是用於重回職場的知識;也要不斷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孩子的事情比一般人想像中難搞多了)。我認識很多「全職媽媽」都在帶孩子期間有了大把的創業 idea,很多人也在從兼職裡不斷檢驗自己的想法,我自己也決定投入母嬰早教市場,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大家學會跟孩子「玩」。

直至今日,我也並不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完美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準備好了再要孩子也許會更好,但已經是我在當時的人生階段裡能做的最好的選擇了,所以我不後悔。意外懷孕可能也是一種女性獨有的特殊人生體驗,你的人生會因此被突然打斷,面臨拐點,它會帶來很多人生規劃上的衝擊,但這個體驗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在面臨選擇時候的強大,讓我解鎖了一個全新的人生和自己。


圖片|來源

「是職場上的進步,反而使我有了暫緩事業去生育的底氣」

D,35 歲+,公司總經理,已婚,暫緩事業生育

曾經的我在剛步入職場做記者時,也會專門追著女企業家問「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直到我自己到達了這個人生階段,才發現這句話太輕飄飄了,這個問題也不該只針對女性。

我是到了 28 歲才開始認真地問自己:未來到底要不要孩子?仔細對比了有孩子與沒孩子的人生之後,那一年我想明白了,我是想要孩子的,於是開始考慮婚姻。等到結婚時,我 33 歲,生孩子對我當時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來說,都成為了一件需要盡快提上日程的事。但是,即便我早有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我還是比想像中更加焦慮。

結婚一年後,我和老公開始第一次備孕,那時我已經是公司管理層,工作強度一直很大,除此之外,整個備孕的過程我都非常焦慮,因為心裡沒底。我見過太多身邊人的案例,女性在公司已經做到中高層的位子,但生完孩子回來之後都會被迫面臨公司的「調整/調動」,找不回自己的定位。我的一位高管朋友,生完孩子兩年再次投入職場,發現自己的處境非常尷尬:生育前她已經是管理層,不願意降級找工作,但當她去應聘時,遠離職場的經歷顯得很沒有說服力。客觀來說,她的人脈競爭力以及對市場的熟悉程度等等,也的確受到了很大影響。

最後我懷上了孩子,但是因為過度勞累而流產,之後休養了一段時間,但那種焦慮感也很久都沒有消除。

變化發生在一年後,由於公司業務變動,CEO 問我要不要去做子公司負責人,我當時有些糾結,畢竟去子公司一定會更累更忙,可能會影響到我接下來的備孕計劃,另外,新的項目也確實有很大風險。但我最終決定「不要多想」,因為我能感覺到自己對於從 0 到 1 開創事業的激情,所以聽從自己的內心,接受了這個機會。

事實證明我選對了。我努力調整了心態,漸漸在子公司獨當一面,不但重燃了我對事業的熱情,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真正的能力與潛能。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不再慌了,我開始有底氣地做幾年規劃,決定暫緩在職場的晉升,為生育空出一段時間。

當然,過程還是要比下決心艱難很多,我也做出過妥協與讓步,比如在公司初步穩定的時候,我也因為一個重要合作而推遲過備孕計劃。不過,我得到了老公不斷的支持,這也是我能努力調整心態、有力量面對巨大焦慮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結婚前我們就已經大致聊過,他認可我對於事業的追求,我們能心平氣和地討論作為一個家庭,在有孩子之後要怎麼一起去平衡精力;在我懷孕後,我們也認真討論過孩子出生之後「浩大的工程量」。他的工作性質相對平穩,而我更偏向於「不穩定、但可能性更多」,於是我們決定,孩子出生後他會拿出多一些精力來照顧,讓我安心開拓事業。我很感謝他的支持,也很感謝當初選擇了一段精神與物質上都相對平等的婚姻。

KY 主創有話說:

雖然我們幾個都還沒有強烈地面臨這個困擾,但今天的幾個故事還是令我們很有感觸。與客觀原因相比,當女性在面臨家庭與事業的衝突時,那種由於事業過強帶來的恐懼感甚至內疚感,仍然是很多男人不曾背負的。社會對於一個「好女人」的要求比好男人更苛刻得多。對女性在職場上的要求已經和男性幾乎平等,但是與此同時,家庭的責任還是會更多地壓在女性身上。

此外,好的事業在男人身上毫無疑問被看成一個加分項,它對於女性在社會評價中的影響卻極其微妙和復雜。女性會因此承擔許多惡意的揣測,婚姻一定不幸福吧,不知道是怎麼爬上來的呢,種種。但我們捫心自問,還是很喜歡這樣不斷迎接挑戰的生活方式。

我們希望,今天文中幾位主人公與焦慮對抗的過程多多少少能夠給你一點信心。因為她們也或多或少傳達了相似的價值觀:無論你選擇偏重事業和家庭,你都需要讓自己更加獨立和強大。你需要信任平等也追求平等,只有你不依靠任何人生活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得到平等的關係,才有可能拒絕那些不平等的、被安排給你去做的犧牲。

我可以為愛犧牲,但那必須是我自主自願的選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