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丞琳,出演《前男友不是人》,聊起生命裡的前男友,她說:「前男友是過客,有他們的意義,但意義已經過去。」我們只管安放回憶,向未來前行。

下午四點,楊丞琳從保母車下來,對車窗鏡面整理儀容。她是願意提前準備自己的個性,從容推開大門,她自帶氣場,不露疲態,看不出剛結束一場盛大記者會。

她簡單要了杯水,露出燦爛禮貌的微笑,專訪開始,一分不差。

出道 18 年,一路不容易,楊丞琳很有危機感,凡事拼命,影歌視三棲,她是完美小姐,好多壓力扛在身上,追時間跑,一路跑到三十歲。

三十歲後,像筋骨某處鬆開,她學習示弱,練習放過自己,越放越鬆,開始享受過程,她發覺自己不再需要用力證明什麼。一直奮力奔跑的楊丞琳,鬆開手,看見自己長出一雙翅膀,帶她去更遠的地方。

到現在,人們想到全方位藝人時,第一個冒出她的名字。

專訪在咖啡廳,我們從她近期出演的戲劇《前男友不是人》聊起。主角黎親愛心裡有魔王,是曾經最喜歡的那個男孩。而楊丞琳劈頭就說,「我不是黎親愛。」

推薦閱讀:【單身日記】你走之後,我就要正經過日子了

前男友就是過客,有他們的意義,但意義已經過去

為了演好這角色,楊丞琳下的演員工夫,是把自己徹底丟掉。

「之所以接這部戲,其實是為了心裡有大魔王的人。跟楊丞琳一點關係都沒有,楊丞琳不覺得前男友難打敗啊。」楊丞琳笑得很帥。

楊丞琳談戀愛很果斷,是一旦放掉就很徹底的性格。「我越演,越覺得我真的不像黎親愛,這可能是我演過最不像我的一個角色了。可是就是因為我沒有這種煩惱,更渴望用這個身份替大家說故事。」

黎親愛這角色,楊丞琳一路從高中演到三十歲,見少女成熟,昔日還有舊傷,舊傷成了未來的疤痕。楊丞琳看明白,黎親愛正在經歷的,其實是「釐清楚愛情」這件事——過去你拒絕面對,沒有真正放下的事情,有一天會回頭找你。

聽起來就很像鬼啊。「對啊,大魔王之所以會存在,都是因為我們允許他存在。他越來越強大,其實是提醒我們,為什麼一直拒絕聆聽自己心聲。」

黎親愛之所以沒有安全感,其實也來自她不敢依賴自己,因而她的勇敢都從別人借來,不能給自己力量。這麼一個正反兩極的角色,觀眾有同感,也有罵聲。楊丞琳演戲,每週也當觀眾準時收看,她說情緒湧動很正常,幸福本來就有各種樣子。「沒有人能替你決定,你要怎麼幸福,陪伴你的人又是誰。」

談起前男友,楊丞琳帥氣得很,「前男友就是過客。他們都有出現的意義,有人幫助你成長,有人讓你發現自己要與不要什麼,有人讓你確定再也不要碰到他。」

「總而言之,前男友們沒有重要到,必須在我的人生裡,要保留給他們很大的空間與位置。」

謝謝再聯絡,或許也不必聯絡,前男友有意義,但你們的意義已經過了。

我的大魔王不是前男友,而是我自己

我說妳很帥氣啊,她說自己人生也有過不去的地方。「我的大魔王不是前男友,而是我自己。」

過自己這關,楊丞琳走得很長,才走出自己舒服的樣子。出道時她不過 17 歲,凡事好強,壓抑到不行。演藝圈的日子,她摸索自己,也問楊丞琳可以是什麼樣子?所以她什麼都試,替自己找路。

推薦閱讀:我不需要頭銜的加冕!楊丞琳:「過一場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28 歲以後,她感受到莫名其妙的焦慮、不安、慌張,現在說起來,還心有餘悸,「很多從前不覺得是問題的事情,突然都變成問題。好像已經不是小孩,必須為自己人生負起全責了;有好多事情要考慮,不再能只考慮自己,比如說一直依賴的家人,眨眼也就老了。」

想起來感慨許多,「所以黎親愛角色設定在 31 歲,那是個集體焦慮的年紀,我自己也經歷過的。」30 歲前後的集體焦慮,催熟少男少女,時間洪流推你向前,回過頭看,楊丞琳感謝自己有過茫然,雖然茫然很苦,樂觀如她,也會撞牆。

「可是,時間真的會帶我們走,讓我們清楚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茫然。」

「那段時間,我更認識我自己,發現自己不同面向,甚至我放掉堅強,練習做一個願意示弱的人,原來我也是可以的。」像人生中場休息,楊丞琳去看自己心裡的結,靠自己找尋答案,時間過得很慢,可是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身上長出安定感,那個東西,別人再也拿不走。

風暴裡行走,知道自己最脆弱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以及能怎麼支撐自己。楊丞琳更鼓勵大家往心裡找答案。「真要答案,其實要靠自己。因為其他人沒有辦法給你你想要的答案。」她停了停,「有更多時候,你早有答案,就是不夠勇敢,不想面對,或根本很懶,只不過到頭來,你的問題還是要由自己來解,才有意義。」

這話,我想她經常也跟自己說,不要怕,慢慢走,來得及。

適婚年齡,是你自己給自己的

「其實我真的覺得,選擇都是來自自己。」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楊丞琳接著說,「比如說《前男友不是人》這戲,其實也是在講,你要不要放棄目前安全的生活,去選一個可能讓你不安的人。」這些年她接到的戲,好多在談選擇。

延伸閱讀:生命沒有錯的路!心理學看《荼蘼》:接納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明明很穩定,卻覺得心裡空空的,總有缺憾,就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生活、感情、事業都是選擇,楊丞琳很認真地說,「我覺得這不是單選題,不是有一就沒有二,不是只能事業或感情選邊站。而是我們可以分配,去找到最適合的狀態。」

34 歲的楊丞琳很是自在,戀情穩定,兩個對音樂懷抱理想的人碰在一起,激盪許多火花。媒體愛拿適婚年齡問她,她輕巧地說適婚這件事,得看你追求的是什麼。

「我一直在想,我需要為了年齡改變現狀嗎?我需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嗎?我現在很好,戀愛也好,有很愛的事業,我其實感謝我的幸運。」

對於現在的伴侶,她有感謝,身邊進入婚姻關係的朋友,給她建議,「如果你想要小孩子,確實可以考慮適合生孩子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特別想要小孩子,你就跟隨自己的心。」

若要結婚,要考慮的真不是時間,而是坦承地問過自己,我要的是什麼?適婚年齡,是你自己給自己的,你說了算。

那一場戲,我是真的很怕他會傷害我

楊丞琳單親,跟媽媽一向很親。她心疼媽媽,也從她身上借得力量。比如說最實際的,戀愛該怎麼談才好?

她說小時候談戀愛,媽媽是軍師,每步她都討教媽媽意見,連分手也問該怎麼分好,深怕分得不好,便有疙瘩,或有危險。「因為我很相信戀愛也好,結婚也好,其實都是賭注。」她笑了笑,「這是我媽告訴我的。」

《前男友不是人》裡頭有一段戲,很反應當代。交往四年的男朋友,一直很柔軟,眼見女友心裡有前男友,情緒失控,瞬間爆發。劇中,立揚自虐賞自己巴掌,也掐著黎親愛的肩膀,朝她怒吼,我哪裡比不上他?我是不是你的備胎?

「那天我們沒有走戲,都直接來。路斯明很在那情緒上,我也是真正感覺到恐懼。」楊丞琳說,我如歷其境,「我的緊張與吞吞吐吐,其實是真的很怕他會傷害我,我很害怕說錯一句話或講錯一個字,他會對我怎麼樣。明明交往四年的人,突然變得很陌生。」

關係裡感受到的恐懼是真實的,這戲不狗血,天天上演,好多女孩子就這樣跌落下去,「我可以理解,那個當下,他真的感覺他要失去這個女生了,所以就是失控。最後他把自己拉回來了,但有更多社會新聞,拉不回來。」楊丞琳語氣認真,「其實我們很多人,在感情上情商都不夠。」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指認對方是恐怖情人,不是預防情殺的唯一辦法

楊丞琳分享自己經驗,「我非常介意只顧吵架,而不溝通的狀態。我自己的經驗是,千萬不要在情緒上溝通,言語裡都是傷害,雙方先冷靜下來,再來好好處理問題。」

「當你有了經驗以後,就會懂得怎麼處理感情。」情商可以學,是經驗累積來的,不要害怕去處理感情問題,不要假裝沒事,不要關係只剩彼此傷害。

不完美的我,也是我的一部分

這些年,楊丞琳說最大的體悟,是學會示弱與休息。「從前我想要每件事情都盡善盡美,現在我告訴自己量力而為,盡力就好,結果還是重要,但我更享受過程了。」

跟家人的相處也是。以前她覺得孝順是對媽媽報喜不報憂,直到媽媽告訴她,我也想知道你煩惱什麼,她才開始練習,在關係裡示弱。示弱其實是攤開自己,讓對方有理解你的機會,能一起面對生命的艱難。

示弱也是說,這不完美的我,也是我的一部分呀。

像水流有方向,有急有緩,能容各種形狀,楊丞琳的休息理論是,休息,是為了再次起飛。楊丞琳說這話是不是很老套啊,可是千真萬確。她從一個 365 天老是忙碌工作的拼命小姐,慢慢開始練習理想的生活,腳踏實地,張開感官,對於未來更篤定也有持續熱情,從容不迫的時間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認真生活的養分也回歸表演,她詮釋角色上更有彈性,觀眾從她身上看見自己,因而也去問,我想要的是什麼。或許這就是做演員幸福的地方吧,你的生命經驗,能成為其他人思考的起點。

最後,楊丞琳跟我講了個關於媽媽的故事,講故事時,她眼神有愛,有嚮往,回歸自己這件事情,真是可以練習的,多好。

「我的媽媽呀,已經六十歲了,她曾經是只有家庭、小孩、老公的人。離婚以後,重心只剩下小孩。大概三四年前吧,她慢慢意識到小孩長大了,要給小孩空間,也要給自己生活。」

「她從一個事事為他人操煩的媽媽,變成每週替自己規劃生活,去重訓呀,去打打牌,去跳國標。她有了自己生活,小孩也還是在。現在我媽媽跟我住在隔壁棟,每天我們都見面聊天。」

「我想說的是,連一個六十歲的人都做得到愛自己這件事,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重點是你能不能放過自己,也為自己勇敢,不怕成為想要的自己。」

啊,楊媽媽的故事,也是楊丞琳的故事,這故事,我要牢牢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