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移工 Lia 的告白,在台灣開店工作多年,付出的青春成了對台灣的依戀,比金錢更無價的是不可取代的回憶。

文字/黃妤婷
攝影/陳凱翔

我總覺得移工就像一隻隻小蜜蜂。他們飛越了好幾公里,來到台灣辛勤的工作,就像蜜蜂幫助花朵繁殖,他們協助看照我們疏於照顧的老人和小孩、擔負很少人願意做的苦力工程。而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他們也帶走一些花蜜、一些養分,回到自己家,搭建出自己甜蜜的小窩。

2017 年十月,我們再一次去到印尼做田野調查,拜訪一些曾經在台灣工作的移工朋友,試圖更加了解他們在這段跨國工作旅程的全貌。

我們抵達印尼鄉野中,那些相較於其他平房還華美一點的房屋——那是移工用在國外工作六年、九年所賺來的錢,從買地到蓋房,一手獨立搭建的家。我們拜訪了他們的家人——那些讓他們無懼出國、並且努力工作的原因。

我們一起坐在地墊上吃飯,聊聊回到印尼的生活和台灣的回憶。言談之中你會發現,「在台灣工作」的經驗,遠遠不只是用勞務來換金錢的意義而已,還有許多是他們在台灣這段期間,真真切切的感受,還有和台灣這片土地、和台灣人們的連結。好像就變成他們的一部分一樣,讓他們再回到自己的家鄉之後顯得多麼的特別。

推薦閱讀:雪兒專欄|你對移工的偏見,你真的知道嗎?

「你有從台灣帶回來什麼東西當紀念嗎?」

在正式訪談之餘,我們聊到「你有從台灣帶回來什麼東西當紀念嗎?」,我們獲得了各式各樣或溫馨或有趣的答案。想和你分享這些小故事,或許你也正是這些故事裡,那些讓移工們回到自己的家鄉之後,懷念的美好之一。

「一開始老闆對我很不好,但我要回印尼的時候,她送我很多東西。」

就像許多台灣雇主可能都有的心態,對於剛來到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必須用適度嚴厲的相處方式,才不會讓移工「學壞」。而對於移工來說,這些台灣雇主對他們來說又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我第一次去台灣,我的老闆對我很不好,第一年完全沒有放假,三年差不多放了三次假,每次只有半天。我的老闆會一直唸我、要我認真、把所有事情都弄好好的。」

但是第二年的時候,我的老闆跟我對不起,他說『:Rina 我對不起你,因為我每天都罵你,但是我希望你要好,所以叫你工作要做快一點、做好一點,因為如果我沒這樣,你就會亂七八糟的。』那時候聽到她對不起,我跟她說:『姑姑沒關係。』我覺得姑姑讓我變得比較會想事情、做事情主動一點。』」(更多 Rina 的故事,請點這邊

要回到印尼的時候,Rina 口中這位姑姑也送了她很多東西。其中 Rina 特別喜歡的是這個小茶杯。「我覺得很可愛啊」。現在開雜貨店,這個平凡的小杯子,也就成了店裡一項特別的擺設,吸引著許多印尼當地顧客的目光。

「你知道這上面寫什麼嗎?」
「心什麼東西的吧。」
「心想事成,意思是,你心裡想要完成什麼事,那件事就會成功,這是祝福的話!」
「哦~這樣喔。」原本話多的 Rina 突然陷入了短暫的安靜沈思。

我想起稍早和 Rina 的訪談,他是如此堅毅的說出「開店是我喜歡的事情,而且我相信我可以。」

就像我們所有人一樣,總是會在每一份工作中,和老闆、和同事的相處過程中,獲得一些養分、成長,然後繼續走下去。或許在台灣工作這六年, Rina 也在與這位或許嚴格、但也令人懷念的姑姑的相處過程中,得到些什麼、學會些什麼事情。

「放假的時候,我會去上課,這是我和老師、朋友的合照。」

相較於同個社區其他平房,Lilis 的房子顯得精緻。踏進他的家,彷彿走進一個時光小屋,讓人產生「我是在台灣嗎?」的錯覺。實在很難想像,那些我們在台灣習以為常的小物,有一天會出現在一個遠在南半球的國家、其中一座爪哇島上的一個小鎮裡的一戶人家。

客廳的牆面上,掛著一幅學習注音符號的塑膠版,「那是我第一個老闆送我的,叫我學中文」。餐桌上擺放著專程從台灣帶回印尼、還印著「吉祥如意」字樣的鐵筷子。走進廚房,甚至還看到有著台灣原產包裝的壓力鍋。客廳的一角,是一個雅緻的櫥櫃。透過玻璃櫥窗可以看到裡面有很多小娃娃,「這是我在台北動物園買的熊貓、在那個夜市夾到的娃娃⋯⋯」。

推薦閱讀:數十萬印尼移工的「網紅媽媽」:我搞笑,是要妳們看見自己笑起來多美

午餐時間,不同於其他印尼家庭以地毯或類似野餐墊的地墊當作餐桌,Lilis 拿出一塊竹蓆、熟練的張羅在客廳地板上,「這也是我從台灣帶回來的啊,天氣熱的時候坐在上面涼涼的!」(想要更了解 Lilis 的故事,請點這邊。)


來自台灣的餐具和竹蓆,搭配最道地的印尼料理

聊起在台灣工作這六年,在台灣最懷念的事情是什麼,Lilis 從櫥櫃裡拿出一張宣傳卡,那是 One-Forty 為了向印尼移工介紹我們所提供的課程和活動所製作的。

「為什麼是這個呀?」我們問
「因為這張照片阿,裡面有我(笑)」

我們看著上面這張照片做成的小卡片,令人驚奇的是,Lilis 幾乎記得所有照片上的人。

當她如數家珍地唸出每一個照片裡的人的名字,在氣溫高得令人飆汗的印尼午後,我突然感到一陣雞皮疙瘩,在心底驚呼,緣份是一件這麼奇妙的東西,當你和一個人建立起關係,那麼這段情誼便能夠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限制,成為每個人眼裡的一個小光點。

「我的台灣朋友送我這支筆!我很幸運,在台灣遇到很多很好的人。」

在台灣工作兩年多的 Lia,因為申請上印尼的大學,所以提前回到家鄉唸書。雖然在台灣的時間並不長,但聊起在台灣的生活,她的口中淨是台灣的好:「在台灣,我全部都遇到很好的人!老闆很好、印尼和台灣的朋友都很好。」(想要更了解 Lia 的故事,請點這邊

「那你有什麼特別懷念的事情嗎?」Lia 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回答,並拿出那她特別珍視的明信片和那一支看起來非常別緻的筆「這是 Zenyu 送給我的!」

原來,Zenyu 是 One-Forty 在 2017 年初所招募的其中一位「Guru」。我們用像大學時期「抽學伴」的方式,將 One-Forty 的贊助者們(我們稱他們為 Guru!)和參與我們課程的移工隨機配對。我們希望用一種好玩、特別的方式,透過線上或實體活動,讓兩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有機會用像朋友的方式好好認識彼此。而 Lia 和 Zenyu 就是其中一對。

最初這個 Guru 計畫,只是單純希望創造一個機會,但沒想到,真的有人因此成為互相通信的好朋友。看到 Lia 能夠因為這個小小的計畫,就結交到一位台灣朋友,心裡也感到一陣暖暖的。

你願意成為他們故事裡的「好人」嗎?

在這一趟印尼田野調查的旅程裡,我們拜訪了許多移工也遇見許多印尼鄉親,他們之中有人知道台灣,而他們口中的台灣總是那麼的正面:生活便利、人很好,都很好啊。但一如許多人會有的質疑,不是每個故事都有美好結局,更不是每個移工在台灣工作都像這些少數「幸運」的人一樣,可以遇到好老闆、好朋友、對台灣留下美好的回憶。

每趟移工旅程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為了更好生活而勇敢出走的故事。東南亞移工走進台灣,已經將近三十年的光陰,這些年人們來來去去,至少有數百萬的東南亞人們到來、離開或是選擇留下,其中好多人把人生最青春美好的年歲,悄然無息地獻給台灣。這些東南亞移工進入家戶、散居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與台灣人並肩撐起許多產業的運作。他們勇敢出走、犧牲了和家人時刻相處的時間,就是為了一圓從東南亞帶來的夢。

面對這些大把大把的青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One-Forty 成立以來,認識了上百位的移工,有的人像 Rina 一樣想開店;有的人想和 Lia 一樣,交上一位台灣朋友、生活在一個友善的環境裡。我們小心地蒐集這些夢想,期望成為移工夢想的推手、協助他們完成夢想。三年來,我們用移工的母語開設各種實體課程;拍攝上百隻的線上教學影片;也舉辦各式台灣人與移工的交流活動,許一個更溫柔美好的社會。

推薦閱讀:兩個故鄉,一個移工故事:遠離家鄉,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我們的夢想,就是實現移工的夢想。現在,我們想在台灣建一座更大的移工學校,讓更多的東南亞移工可以在這裡勇敢地實踐理想。而我們需要你的支持,你的每一筆捐款都將化作這座學校的一磚一瓦,堅定而密實地撐起移工的學習之路。歡迎你,成為 One-Forty 的一份子,成為友善社會的推手。點這裡,讓改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