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親愛的畢業生,前方沒有盡頭,唯有在你心中燃起火光,為自己指路。臺大法律系學生畢業演說,願你乘風破浪前行。

文|邱瀞慧

各位師長、嘉賓、各位畢業生 :

大家好,我是畢業生代表,法律系四年級的邱瀞慧。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我的三個朋友:第一個朋友在學校修了印尼文之後,每次都很開心的搭訕路上的印尼人;第二個是法律系的朋友,在修完教育學程後決定去當老師;第三個外文系的朋友,透過台大系統到台科大修了很多藝術課,畢業後決定到美國實現她插畫家的夢。

你可能會想問:印尼文對以後找工作有幫助嗎?轉行當老師的話,法律系四年學的,是不是都白費了?藝術家有辦法活得下去嗎?

對於這些問題,我只能說,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們正尋找。


圖|作者提供

上臺大以前,不管是基測、學測、指考,我們總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明確的目標;但是大學畢業,象徵著我們從現在開始,必須主動闖出自己的路。我們所讀的科系,不應該限制我們未來的工作或人生,因為,學校真正的意義,是提供我們這個自由、多元的空間,讓我們擁抱不同的事物,找到自己的熱情,同時形塑我們的想法和價值,定義我們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推薦你看:渴望跟什麼樣的人工作,就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兩年前,我看了一本書,是美國教授 Baz 寫她到世界各國監獄參訪的故事。書中討論到很多大家平常看不到的、受刑人的一面,還有對「正義」的想像和反思:把大家都關起來,其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方式,也不是「正義」唯一的答案。我讀完書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五點,但卻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情緒,促使我去做些什麼,於是我馬上寫了一封 email 給作者,「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我說,「只是,我們的社會在正義這條路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很希望妳也可以來參觀我們的監獄,然後和更多台灣人分享妳的故事。」

去年十月,在許多人幫助下,教授真的來台灣參觀了監獄,也在臺大法學院舉辦了一場演講。演講結束的時候,我看見大家臉上的感動,也更看見自己對於人權與社會議題的熱情。

表面上,策劃這趟參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如果預設法律系學生要成為律師、司法官,那麼這不管對考試、對履歷都沒有幫助。就像我爸開玩笑的說,我只是憑著一股「大學生的激情」。


美國約翰傑(John Jay)刑事司法學院卓辛格(BazDreisinger)教授參訪臺北看守所。圖片|作者提供

但是,每一股熱情的背後都有原因,因為那才說明哪些事情,對我們真的有意義。

而我相信,就算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情,就像找到海上的燈塔後,可以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偉大航道,然後朝著燈塔的方向前進。

同場加映:20歲,迷惘得很剛好:別放棄為任何迷路找答案

我們都一樣,對未知的將來感到害怕。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同時代表更多可能性。

親愛的爸媽,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對未來感到不確定,請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有全心全意的支持與信任,因為,我們不是迷航,只是在重新定位方向,準備要去闖出自己的人生。

親愛的師長,謝謝你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帶給我們的收穫。不管是專業知識,或是你們在正課的縫隙間所分享的價值觀和勉勵,都是課堂中珍貴的寶藏,讓我們對未來多了一些信心和想像。

親愛的畢業生,如果你現在也對未來感到迷惘,請讓我們一起相信,只要勇敢追隨自己的熱情,在每一個當下全力以赴,所有走過的路都不會白活——因為不論外界怎麼定義成功跟失敗,我們每一個勇敢的決定,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彰顯出他的價值。

推薦你讀:大人學選擇|當你覺得人生卡住了,不妨做個小型實驗

印尼文的用處、藝術家的出路、法律系出身的老師,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就等著我們繼續寫下去 。

如果熱情是海上的燈塔,而勇氣是風,祝福我們,都可以乘風破浪,迎向心中的那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