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希慈寫攻頂玉山的心路歷程,爬山習得的人生哲學:當你練習與危機共處,就能穩定前行,感受沿途風景。

在幾乎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我要上玉山了。

「我完蛋了。」其實直到面對登山口前的那幾個小時,我心底都不斷冒著這樣的擔心,我怕我體力不支,我怕我受傷,我怕高山症,還有很重要的是──我怕上不去的我會讓安排了一切的隊友 K 被我拖累。

對環境敏感度幾乎為零、對自己身體警訊總不甚注意的我,爬山簡直是我的剋星。在剛開始爬不到十分鐘,我就開始覺得喘。愛逞強的我,又不愛喊休息。所幸,K 一直都走在我身後,當我開始出現腳步不穩時,他常常就會主動說希望休息一下,於是我便會默默地隨著他停下,想辦法讓自己的心律回到正常,再主動踏出下一步。

不到一小時,我依舊感到強烈的脆弱感。怎麼形容那種脆弱呢?就是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原來完全沒有辦法靠自己走下去,心中「我做不到」的聲音變得無比巨大,我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挺過當下的痛苦,痛苦就只是隨著高速地心跳從心口蔓延到全身,手腳發麻。並且因為不熟悉,所以對於所有的不適都變得更加敏銳。心裡開始焦慮,焦慮又帶給身體更大的負荷,突然之間,我眼淚不斷簌簌流下,我想起了我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年。

畢業即創業,儘管現在說起來都輕鬆自在,但是我也始終都記得,那一年我有多害怕。那一年某一晚,當我用盡所有努力想要找到組織的出路與答案,但卻怎麼都找不到答案時,我戴著安全帽騎著機車回家,我心裡想著,「怎麼辦?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的眼淚藏在安全帽裡,爆炸性地崩潰。我從來都不是天才,也不是什麼堅強的人,我只是很想很想做好一件事情的人啊,可是為什麼把事情做好會那麼難?那天,我哭著停下機車,抱著安全帽蹲在馬路邊痛哭。

推薦閱讀:「面對失敗,轉彎沒有關係,一直在路上就好了」專訪 Earwax 創辦人 戴子

「我做不到。」我自己的聲音在心裡不斷迴響著,同時間,安慰自己的聲音也漸漸出現。「我知道你盡力了,一直以來你都很努力。但如果你還有一絲絲力氣的話,就好好騎車回家,真的要放棄,就等到你一絲力氣都沒有的時候吧。在那之前,你一定還能多做一些什麼。」

儘管手腳發麻,我也慢慢地發現其實我的腿部肌力其實是負荷得了登山的情況,最大的問題是我的心肺耐力不夠,於是在海拔逐漸提升的過程,我便越來越容易喘。但是,我的喘不過氣其實只要透過不斷停下休息便可有效緩解。認知到了自己需要休息,於是開始練習掌握呼吸的頻率。一小時後,我開始習慣「喘─緩─喘─緩」的交替,這階段足足持續了三個小時。在這個過程,我不再感到脆弱,而感到真實。

我變得不太說話,而是專注地看著眼前的路,休息的時間開始變得穩定,儘管依然有許多時刻感到氣喘如牛的痛苦,但因為已經體驗多回,我不再恐慌自己的脆弱,而只是平靜地接納這道提醒自己又該停下休息的訊號,沒有抱怨、沒有負面情緒,有的只是平靜。這段路,如同創業後第三年到第五年的日子

「記得多休息!」我朋友見到我第一句話,總是這句。

「每一個我選擇做的日常生活安排,都是我的選擇,人生總是公平的,你總要拿好東西才換得到好東西。」攤開行事曆,都是些非開不可的會議;打開待辦事項,上面已經少了無數被夥伴搶去的責任。你問我不知道健康無價嗎?知道啊,但我更相信的是生命無價,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於是,所有想要做的事,都應該趁當下還能行動、呼吸的時候去奮力一試。

於是總讓身體繃到最緊了,才勉強休息一兩天。但是隨著繃緊的時間拉長,工作效率終於也提高了,漸漸地可以正常下班、正常週休。並不是不會感到壓力,而是開始習慣了壓力的存在,漸漸地可以與壓力好好相處。

以前,我覺得痛苦是生活中應該極力避免的元素。現在,我發現痛苦是一種紮實生活的必然過程。因為想前進,所以用力做到極致,然後不知不覺就逼近了自己的極限,於是開始不舒服、痛苦,這時候,痛苦更像是一種提醒,告訴你該停下休息了。

第二天要準備攻頂,早上兩點半起床吃早餐後,繼續出發完成最後兩個半小時的攻頂路段。最後一段的碎石坡是陡峭的,說是陡峭,不如說是靠近死亡的。儘管全程幾乎都綁有鐵鍊供登山客攀抓,然而若回頭望向另一側,隨時可看見那深不見底的峭壁,像是直視死亡般,山的一端是生命,另一端是死亡,走在其中的我,也只能盡其力,然後承擔起生命的安排。

最終,我趕在日出前完成攻頂。看著日光染紅雲霧與山嵐的那一刻,我彷彿看見微軟內建的螢幕桌布磅礡地在我面前延展成一片無邊界的畫面。拍下眼前的畫面,再次把這無邊際的美景設下了邊界,但儘管如此,我知道這樣的照片依舊會震撼身邊的人們。

山上的景致之所以讓登山者難忘,正是因為過程的艱困與結尾美景的巨大反差,造成登山者更加迷戀那最後為整段磨難過程給予優雅定義的畫面。完成時,我聽見身邊的山友說著玉山真的值得每個人都去挑戰一回,我卻開始深思。

五年創業,儘管外面的人們看著組織越來越穩定,但我心裡知道,組織從來沒有少過危機,差別只是危機的內容轉換了。真正變得穩定的其實是裡頭的人,從感受到未知就感到害怕,到將自己放在危機邊上,專注地前行。

推薦閱讀:致年輕世代的心理學:握有影響力之前,爬坡的等待更重要

人們很愛問我會不會鼓勵其他人創業?我始終認為,創業只是一種生活選擇,這種生活會逼著人們把自己丟在安全的鐵鍊與峭壁之間,訓練自己專注於眼前的道路,接受脆弱的自己,包容需要休息的自己,然後,自己承擔起所有可能遇見的美好與痛苦,你可能會看見一輩子忘不了的景致與勇氣,也可能會帶回一輩子都不會復原的傷疤與恐懼。

我不會鼓勵創業,就如同我不會鼓勵就業。我認為唯一值得鼓勵的是──在最想放棄的時刻,練習接納痛苦;在快要放棄之前,練習先行休息。攀爬玉山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要體驗的事,但是擁有登山者/創業家的精神狀態,卻是值得每個人練習掌握的事。

「當你準備出發,就請勇敢地準備好承擔起所有未知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