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的世代,當代表你的身份、職業越多,該如何在這些身份裡找到平衡?學會自我管理的能力,才不會累壞自己。

斜槓的職業經營方式,在近期相當受到推崇。如果你尚未聽過這個名詞,不妨想像一下,你隔壁正埋首於工作的同事,可能是晚間知名的直播實況主、3C 部落格寫手、二手旅館房東、假日咖啡店店長,而他們的名片難以用單一頭銜來著稱,而是必須有多個「/」用來表示他們的職業身分,像是:業務諮詢/文案寫手/編劇/活動企劃/英文翻譯/記者/自媒體。

在過去的職場,這種多重角色的職業經營方式會被稱為組合型職業或多重職業,而現在則是以「斜槓」作為這樣趨勢的代表。

許多人倡導斜槓,認為它是種更安全保持收入的方式:「就算失去其中一份工作,我還有四個。」甚至,在多種身分中能兼具個人興趣,實現更多人生的意義,做想做的事情,擁有更自由的生活。

推薦閱讀:斜槓青年:橫向發展是種策略,一生只做一件事太傻了


圖片|來源

然而,若你是認真想要採用斜槓的職涯經營方式,除了這些美好的正面,反面也需要考量進來:

A. 雇主可能無法認可斜槓工作者的經驗值與能力價值

雖然斜槓趨勢備受許多職場人推崇,但站在人才市場的雇主觀念中(尤其是中大型組織),接受度仍然較為保守,對於這樣的職業經營方式,容易產生「這個會一點,那個也會一點」的第一印象,質疑求職者的技能深度。

B. 斜槓工作者自己容易忽略職涯發展意識

若你認真探究,那些在多重職業下,能將所有工作協調運作,甚至放大自身優勢的職場人,便會發現,他們通常是擁有高附加價值的專業人士,能透過強勢的單槓能力,甚至資本優勢做好資源分配組合,將個人經驗能力以不同形式輸出,這和我們認知所謂成功的「斜槓青年」很不一樣。

職涯經營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差別。

對於年輕職場人,如果將「斜槓」運用妥當,的確是可以比同齡人具有更超前的增值累積;而對於資深的職場人,則能運用在轉型期做不同身分的摸索,打破停滯困境。

若你想要採用斜槓的方式來經營職涯,一定要優先問自己:

我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

如果把自己想像成一間公司,你想要這間公司是怎麼樣組合呢?採取斜槓的組合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從技能和興趣的結合,再來搭配主業+副業的比例;或是走多種副業的方式,與不同的雇主合作,同時進行多種兼職,合成一個像是全職的職位。不論選擇哪一種,都將需要更彈性的應變力、技能的多樣性、取捨時間精力的犧牲、與能夠多重任務處理的態度。

遺憾的是,這樣聽起來很基本的職場素養,卻不是容易做到的。許多人都想要有自由的生活,不被組織那些死板的規則拘束。但在沒有單一工作、單一雇主的情況下,想要能將身上這麼多的職業角色管得好,更需要具備自我管理能力,這包括了高度自律性、自制力、組織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畢竟,同樣都是能完成任務,焦頭爛額地花六小時完成,和精簡有效率的花兩個鐘頭完成,是很不一樣的。

在缺乏高度自我管理能力前,若採取斜槓經營方式,或許只是浪費寶貴的時間罷了。

我的專業水平已達到一定高點,足以讓我切換到不同身分了嗎?

在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準,便採取多種職業角色經營時,容易變成:看似什麼都會,但其實缺乏一技之長的狀況。當所做的每件事都屬於那些被分割好的細微事物,縱使完成這些項目能為自己帶來額外的零用錢,但很可能不會帶來「增值」。

不論是能力經驗、個人品牌的累積、解決事情的細緻度。隨著時間拉長,當同期人都因為完成了那些「增值」項目,往上躍升時,你可能變得更加無法翻身,只能持續做那些低價值的事物(甚至同期人外包給你做,好讓他們專注更有價值的事物)。在這樣的循環下,縱使有再多斜槓對職涯成長仍相當不利。

回歸我們先前強調,每個職場人該有個核心三年,做好能力的基礎扎根,培養受人認可的專業(代表符合市場需求),而隨著時間再度拉長,會從更多的經驗總結,形成你的核心能力,成為賴以為生的主軸能力。像根梁柱一樣,當你能站穩之後,就可以思考你要往哪裡斜。

推薦閱讀:斜槓青年:我要的不是多重收入,而是多重人生

而面對這個核心能力,也請要有層次地評估。譬如,會做甜點 → 能做出好吃令人回味的甜點 → 能做出有視覺藝術的甜點;或是,具備帶人的能力,從能分配團員不同任務 → 能激勵他人讓效率更高 → 能說服他人改變往願景邁進。

同樣都是擁有某件事情的「能力」,但所展現的「專業水平」則是大不相同,這攸關了影響力與可替代性。

若是在職涯初期能力形成期(尚未具備主軸的核心能力),就選擇往多重職業方式經營,那更需要仔細判斷額外的事件與角色,到底能否幫助你提升能力。


圖片|來源

職業角色間的重複能力運用情形如何?是成長還是消耗自己?

曾經有工作者問我:「如果我想要在主業之餘,想要藉由副業來培養第二、三種能力,要怎麼樣才不會消耗過多時間變成浪費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認為特別適用在斜槓的情境下。如果你是有目標性地想藉由斜槓提升職涯,在每個人都有限的時間與體力下,我會建議,請盡可能挑選能夠重複運用的能力,選擇要「斜」哪些角色。

Cindy 在某電商公司擔任美妝品項的行銷企劃,在平行時空下的她,可以有兩種方式經營斜槓職涯:

1. 行銷企劃(主業)/美妝部落客/蝦皮美妝賣家/電商講師/網拍顧問
2. 行銷企劃(主業)/3C部落格/服裝賣家/文章翻譯/咖啡師/演員

以 Cindy 來說,如果選擇第一種類型,對於主軸的行銷能力、產品知識的複用是高的,甚至可以透過不同的平台磨練廣度。例如,透過自營美妝部落格,對於使用者的需求瞭解,再帶回主業裡來制定更精準的行銷活動;或是在當網拍顧問時,也能傳授美妝品行銷的實戰建議。在這之間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回收成效相對是高的。

然而,若是選擇第二種類型,每個角色的能力差異較大,像是文章翻譯,更需要語言能力的轉換;而3C產品的知識可能需要吸收額外產品新知。

雖然都可以做,但因能力重複使用的情況較少,需要額外耗費的心力與時間都會更多。

因此,請辨別出這些角色任務的選擇,對自己來說到底是種成長,還是消耗?通常,斜槓如果能幫助主業產生加乘效果,會是求職的加分項。或者,當有天你想回歸到單一職涯的方式經營,利用眾多不同的職業角色,有目標性滾雪球所經營出的核心能力,也能成為信服的關鍵。

不過,也要小心反被斜槓誤的情形,像是近幾年在網路加速了知識商品化下,工作者將習得工作知識與技能,變成知識商品包裝販售,甚至透露行業機密來打知名度。當消費者的興趣褪去後,想要回歸業界,但雇主卻對其誠信有所質疑。甚至有些人最終變成所謂培訓專家、商業顧問等等,可這其實並非斜槓的最終目的。

推薦閱讀:媽咪的斜槓人生|擁有核心競爭力,比全才更重要

經營職業的方式沒有優劣之分,重要的是這些選擇是經由有意識地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與社會互動、維生,也兼顧到個人成長並維持職涯發展。

如果你評估後,覺得自己仍然適合單一職業經營方式,也不代表你過時了,而是如先前分享,經營單一職業的職涯時,需要更敏捷地規劃職涯(短期一年、中期三年、長期五年),用更多順序性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技能與角色,並且隨時做好切換。

好比說,假設你是創業家,將應該成為「連續」創業家,即使現在銷售 A,也要具備敏銳觀察消費者的眼光。當 A 熱潮開始消退時,就該切往到 B。而若你是研究員,利用當前工作中的人脈聯繫,以資源與知識來幫助自己轉型到研究更新一層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