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學不會把自己從忙碌裡拯救?或許從規劃時間、列出人生目標開始,你會找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方向,而非庸碌地忙一場。

KY 作者|隋真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最近,我感覺人們都變得越來越忙。

身邊的人總是抱怨,覺得好像自己一直在工作,很少有自己休閒的時候。也有粉絲來後台留言,說:「父母總催我找對象,但我平時那麼多工作,哪有時間和人談戀愛啊?」還有人留言說,為了滿足工作的種種需求,他們會嘗試同時完成許多事、壓榨自己的睡眠時間,根本沒時間休閒。

這種工作與生活失衡的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在美國一項 2008 年的調查中,2/3 的參與者認為,沒有時間留給自己或用來陪伴侶。精神病學家 Ed Hallowell 表示:「忙碌成為了一種新的流行病。」(Schulte, 2015)

為什麼人們難以平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有什麼方法可以給自己多一點的生活?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推薦閱讀:一邊工作一邊抵達理想,可能嗎?七步驟創造理想生活


圖片|來源

工作生活失衡,有哪些不良後果?

工作與生活的失衡,會給我們造成許多不利影響。例如,研究顯示,長期、長時間工作會損傷我們的大腦。長期承受工作壓力的人,大腦中額前區與海馬體的體積減小,進而減弱人們的認知與記憶能力;同時,大腦中的杏仁核部分體積增大,杏仁核影響著人們的情緒,體積增大後,人們會變得更焦慮、更容易在恐懼中做出不理性的決定。而且,年紀越大,長期的工作壓力對大腦的損傷越是不可逆。

只工作不休閒不單會損傷大腦,還會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比起普通人,過度工作者心髒病發作的可能性會高 30-50%,死亡率提高 20%;而沒有休假的女性,則更容易會患有抑鬱症。這可能是因為,由於得不到休息,人們的自控能力會下降,會更難以控制住自己去迴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降低了健康程度。

而且,只工作不休息,也會令我們錯失休閒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休閒能促進我們的創造力。我們在放鬆的狀態下,能夠用更寬廣的思路與更抽象的方式去思考,於是容易產生具有創造力的洞察。而研究發現,長時間的工作反而會降低人們的創造力,反而不利於工作表現。(Schulte, 2015)

為什麼平衡工作與生活那麼難?

既然平衡工作與生活如此重要,而許多人也渴望有更多的休閒。那麼,為什麼人們難以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1. 過於樂觀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工作所需的時間

很多人在估算自己完成任務的時長時,會過分樂觀地估計​​自己工作需要的時間,而實際上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超過了估算的時長(Schulte, 2017)。這可能是因為人們本能上就傾向於美化自己,比如認為「雖然我現在不工作,但是我等會一定會效率很高地完成任務」、「這個任務花不了我多少時間」,於是預先留給工作的時間就不足。

推薦閱讀:告別窮忙循環!如何重拾工作以外的生活?

2. 平衡工作與生活,往往不意味著你可以更放鬆,反而需要更嚴格的時間規劃

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工作-生活」失衡是因為他們太忙、需要更放鬆的狀態;但事實上,工作生活失衡,可能是因為人們對自己的時間管理過於放鬆。「工作-生活平衡」的狀態,事實上要求人們時間規劃的能力更高。如果要改善失衡的情況,人們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更認真地規劃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舉個例子,缺乏有效時間規劃的人們可能會對各種任務都「來者不拒」,會中斷自己的工作、轉而去完成碎片化的任務,比如寫項目書的中途去回覆郵件。碎片化的工作會讓人覺得自己更「忙」,他們感覺自己不斷在工作間切換、好像完成了更多工作;但實際上,每一次中斷工作,人們都需要花費十倍、二十倍的時間才能重新集中註意力,導致人們有效工作的時間反而減少,還會消耗原本可以用來休息的時間(Schulte, 2015)。

而由於感覺工作很累,人們會在工作中鬆懈、忍不住地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一些其他事,比如刷朋友圈、閒聊幾句。而工作時段裡的鬆懈,就會侵蝕本屬於生活的時間,讓人不得不全天候處在有一些工作還需繼續的狀態裡。

推薦閱讀:給自己的一封離職信:別讓你的生活價值,被工作綁架


圖|作者提供

3. 人們對休閒有誤解,認為「工作狂」更有價值

研究忙碌的作家 Brigid Schulte 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讓自己持續地忙碌,可能是因為如今的工作環境鼓勵人們成為一個「工作狂」。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只有不斷工作才能證明自己有能力、有責任心;甚至原本比較空閒的員工們會假裝不斷地在工作,因為他們怕自己一旦顯得很閒,會被指責「工作懈怠」,或者「不合群」(Schulte, 2017)。

人們推崇工作,又對休閒有誤解,沒有認識到休閒的重要性。比如會認為休閒只是在浪費時間,甚至為休閒感到愧疚,因為在休閒時「沒有任何產出」。而相對於男性,女性更難做到理直氣壯地享受休閒時光,由於女性更多地被教育要考慮他人的需求,因此許多女性只有等其他人都開始休閒後,才能停止忙碌。比如,有女性表示:「每當我出門和朋友聚餐,我就會責備自己:你怎麼可以拋下你的孩子和家庭出去玩呢?」(Schulte, 2015)

人人都在說工作-生活平衡,但好像都不敢真正擁有它。無論什麼時候,沒有在工作,好像都會成為被負面評價的理由。

4. 移動互聯網,正在讓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變得更模糊

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令人們習慣於保持「始終在線(always online)」的狀態。當人們用信息工具進行休閒活動時,他們同時也在工作。比如,你的聊天工具中同時包含了工作與生活裡的對象,當你與朋友閒聊時,可能還要留神回覆工作夥伴的信息。人們越來越少地擁有純粹的休閒時間。如果試圖將生活圈與工作圈區分開,人們又得花費更多精力與時間進行管理,比如整理聯絡人、進行分組等等,而管理本身就會消耗人的精力。

一天中,似乎只有午夜以後的時間,才是可以完全從工作中「下線」的,這也是越來越多年輕人調侃自己有「晚睡強迫症」的原因。

5. 忙碌的惡性循環:越忙越亂,越亂越忙

當人們覺得自己很忙碌、沒有閒暇時,他們會更加不願意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時間規劃和管理上。比如,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來不及做完所有事情時,會覺得「規劃接下來先做什麼」以及「及時檢查是否完成階段性任務」是浪費時間,而選擇急吼吼地完成任務,結果手忙腳亂地出錯,又得花很多時間修改錯誤。但實際上,越是忙碌時,越需要做好時間和任務的梳理,良好的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的質量 (Mullainathan & Shafir, 2013)。

如何做到更好地平衡你的工作和生活?

那麼,我們可以做哪些事,來讓我們擺脫過度勞累的狀態、開始獲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呢?

1. 磨刀不誤砍柴工:花時間做規劃

越是感覺工作與生活失衡,越說明我們需要重新花費時間與精力,來審視和規劃生活與工作。首先,你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不僅僅是工作目標(比如賺多少錢),也包括生活上的目標(比如有時間陪伴家人、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等等),你可以有好幾個目標,將它們統統列下來。

隨後,試著給這些目標排列優先級:哪些目標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哪些目標是可以延後滿足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目標太多,那就要學會做減法。要明白,我們不可能完成所有事。「即便在你死了以後,你的郵箱依然會塞滿郵件。」 如果想要高質量地完成重要的目標,我們只能有所取捨(Schulte, 2015)。

我們對目標優先級的判斷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比如,當周圍人都忙著出國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出國很重要,而如果周圍人做出了多種多樣的選擇,我們會感到茫然,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越是迷茫的時刻,越是要慎重地思考、要堅持自己認為重要的事。

推薦閱讀:為什麼做熱愛的工作還是不快樂?在工作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

等確定哪些目標較為重要後,接下來需要細化你的目標,把原本籠統的目標細分成具體的任務。比如:如果要實現目標,要經過哪些步驟?什麼時候截止?怎麼樣評估任務完成得是好是壞?如果我們把目標分解得越細緻,越是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預測所需時間、更準確地進行規劃。最後,注意在規劃時減少碎片化的時間,盡量保留大段的時間用於工作或生活,避免任務的切換導致時間不必要的浪費(Schulte, 2015)。

2. 形成日常慣例,減少意志力的損耗

在不同時間選擇做什麼事也會損耗意志力,選擇本身就會讓我們覺得更加疲勞。因此,我們可以嘗試把一些定期的活動固定下來,成為自己生活的慣例,例如,每週四的晚上去健身、每週六的下午和家人在一起。等形成日常慣例以後,我們可以自動化地完成活動,而避免將寶貴的意志力損耗在選擇上(Gausepohl, 2016)。

3. 學會有效地休閒

時間管理專家建議,要平衡工作與生活,人們不單要學會更有效地工作,也要學會如何有效地休閒。休閒時間不在長短,而在於質量。高質量的休閒,最重要的是你的主觀體驗,它應該是讓你放鬆的,而不是無聊和空虛,也不是依然憂慮著未完成的工作。

要獲得高質量的休閒,我們先重視休閒的必要性:放鬆可以讓人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效率更高,並且休閒的時刻有助於我們產生創造性的頓悟;而我們接觸到的工作之外的信息,也能給工作帶來更多靈感。當我們為休閒感到愧疚時,可以用這些理由自我開解。此外,要獲得高質量的休閒,也要求我們在休閒時保持專注,全身心地投入在休閒活動中,而不要「一邊休息,一邊還想著工作」。

在不工作的時間焦慮工作並不會提升你的工作能力,只會讓你更加疲憊,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表現。

通過今天的文章,我們想強調的是,不論是休閒還是工作,都需要自我管理。歸根到底,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來源於我們對時間的良好規劃、來源於我們日常的高度自律、來源於養成良好的生活慣例。它一點都不意味著更懶散、沒有節制和紀律的狀態。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中國年輕人的生存壓力是很大的,階層上升的渠道是基本關閉的,能夠真的隨心所欲就獲得生活-工作平衡的年輕人,仍然是掌握著資源的少數人。大部分人,都要懷著壓力工作、以獲得未來的發展和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只能通過更高的自律,平衡生活與工作。

延伸閱讀:「與其管理時間,不如管理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十個秘密

紀律是我們要獲得好的生活和幸福感所必需的。更自由的生活,與紀律並不衝突。因為,你遵守的紀律裡可能也包括了「這個時段,按照規劃我一定要休假」這件事。

不過,將失衡變成平衡需要時間,一下子把工作與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條是很難的,如果想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慣例特別嚴格的人,時間規劃和管理的壓力可能就先把我們壓垮了。可以先嘗試規劃小部分時間,例如周末,再逐步發展為更全面的自我管理。

忙碌,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上表現出自己忙碌的一面,正在消解原本真正屬於你自己的生活。當工作逐漸控制了你,如何拿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不為了他人眼中的自己表現什麼,是你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會關注你取得的成績,並不會關注你在過程中付出的痛苦。

你的生活在哪裡?你的生活就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