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後春節症候群」嗎?好好地規劃年假之餘,也記得讓出一天讓身心休息,擺脫後春節症候群!

新年快樂,各位讀者的年假過了幾天了啊?今年年假特別的短,也讓很多人開始擔心「後春節症候群」的產生,有的人想起開工後又要面對機車老闆,就焦慮地繼續吃進更多的年菜與零食,有的人則在收假之前才開始寫寒假作業,你也慢慢出現後春節症候群的徵兆了嗎?

後春節症候群

後春節症候群是收假症候群的一種表現方式,收假症候群指的是長假後,因假期中的壓力、作息混亂,導致假期即將結束的前後,人們出現焦慮、憂鬱、易怒等情緒反應,以及酸痛、提不起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胃口不好等生理反應,並造成收假後的課業或工作受到影響。國外以聖誕節與年節長假最為明顯,國內則以農曆春節為出現症狀的高風險期。

在國外的心理健康觀念中,收假症候群是非常被重視的,甚至用收假後憂鬱症、收假後焦慮症來說明一些比較嚴重的狀況,然而在國內我們常常忽略了其實用錯方式,假期也可以非常折磨人!


圖片|來源

「不是都放完假了嗎?怎麼會越休息越累?」

參考資料:春節畫句點 假日後症候群纏身另外春節前與春節中則容易出現「春節恐慌」、「春節身心症狀」,這些來自人際與過年壓力的症狀可以參考:春節恐慌症:為什麼老愛問我畢業、工作、有對象了沒?

其實春節後症候群會讓人疲勞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含:

1. 長假讓人有從沉重的工作壓力中釋放出來的空間,我們往往會高估了自己身體能承受疲勞的程度,因為歡慶與玩樂其實也是很需要體力的,俗話「說出來混總有一天是要還的」,如果再加上作息不正常、熬夜,就會讓身體累積過多的疲勞與睡眠的債務,等身體開始抗議與反彈,就是症狀出現的時候。

另一種可能則是在年假中沒有喘息的空間,掃除祭拜年夜飯、走春拜年回娘家,這些都是非常累人的「工作」,其實是古時候農忙完可以慢慢完成的,當我們把這些工作壓縮在幾天內完成,往往還沒休息就先累壞自己。此外在華人的性別刻板印象之下,婆婆媽媽們的春節幾乎都只能當成勞動節來過,讓本來應該休息的身體「累上加累」。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年節不再是戰場,一場年長女性的溫柔革命

小撇步:

(1) 區分真正的休息與玩樂,凡事勿過度。

(2) 找到能好好修復、照顧自己身體的方法,有時短短地喝個下午茶、泡個精油澡、冥想、瑜珈,都可以讓身心真正休息一下下

2. 對於假期結束後要回到壓力繁重的日常生活中,人都是會抗拒的!如果工作崗位又充滿機車的職場人際、年前拋諸腦後的工作進度,那「假期」對很多人來說就變成暫時逃避壓力的管道,收假在即,原先視而不見的壓力排山倒樹而來,恨不能鞭數十、驅之別院!

小撇步:

(1) 漸進式回歸:按部就班地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一步步將壓力收回自己的身上、適當地放下過多的預期與恐慌。

(2) 好好整理自己:或許這是一個開始進行壓力管理的好機會,或許...年後是個把慣老闆炒魷魚的好時機!

(3) 幫自己設定收假後可以期待的目標,例如假期結束一陣子後的小旅行

3. 而假期中的「人際關係」也是很弔詭的,國外常在聖誕節團聚後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頓失熱鬧與人際陪伴的人們很容易出現收假憂鬱的狀況,但華人的相處往往是過於緊密的,年假期間高強度、頻繁又持續很長的人際互動,也常常讓我們喘不過氣來。

延伸閱讀:春節自救手冊:面對親人麻辣質問,劃清心理界限


圖片|來源

小撇步:

(1) 除了心理界線,也要建立好情緒界線,降低他人話語中的惡意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儘管那些可能是我們很親近或很在乎的人。

(2) 給自己一點空間:無論「團圓」有多重要,這至少一個禮拜的假期,留給自己一些「一個人」的時間與空間,切忌也不要獨自一人卻仍被手機、3C產品綁架。

(3) 如果你屬於團聚分離後覺得孤單的類型,細水長流地持續與人接觸,這些人可以是朋友或陌生人、店員,出門與人聊聊天。

別害怕後春節症候群,這些壓力、焦慮,也可能是提醒自己對身心「除舊佈新」的好機會:

過去這一年我有沒有哪裡勉強自己?
這幾天的情緒代表我在逃避什麼?
接下來一年我可以怎麼好好的更愛自己,也更愛那些我想愛的人?

讓我們一起用更溫柔的方式把這個年節、春節過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