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細看高需求寶寶的教養過程,理解孩子的需求與心理是父母最深刻愛。

文|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常見到許多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傷神,當他們拋出無助訊息的時候,其實不只是想知道如何解決,更是一種情緒到達臨界點的警示,不少人聽過「自己的孩子最難教」,但當這樣的求救文一被丟出,大家總是先檢討主要照顧者,卻忽略小孩也有自己的個性。

我一直相信,育兒教養不該是個公式,雖然是自己的骨肉,但小孩的個性不見得跟家長一模一樣,或許在同個屋簷下的潛移默化,孩子會依循爸媽的生活習慣與思考模式,但本質「性格」上,絕對是有差異的。

拿我與女兒來說,DAHLIA 從一出生,就是個高需求的孩子,所有育兒方面的疑難雜症,她幾乎都對我出過題,小嬰兒時期,她易吐、多病,常常讓我夜不成眠,不是在陪病,就是在洗床單。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老師幹嘛露奶?小孩與大人的性別再教育之路

這些都無所謂,最令人害怕的是,小 DA 哭鬧時特有的高分貝尖叫法,其刺耳銳利的音頻,大概就像希區考克電影《驚魂記》中,Janet Leigh 遭刺殺時那樣地穿腦,這等「魔音」曾讓她第一個新手保母主動投降,說小 DA 一哭,自己就不由自主地焦慮。

我從小被親戚認定是很「內向」的小孩,不太哭泣,很壓抑又很沉默,雖然長大後變得不太怕生,可是本質是一樣的,我依然喜歡獨處、享受安靜,有時候仍對人際關係感到羞赧,但 DAHLIA 不是,她很活潑、愛熱鬧、敢冒險,所以,我跟她是不斷在衝突與磨合的。

沒辦法,自孩子一出生,「教養」就是父母得不斷學習的功課,這門功課是必修,得研讀加實作十數年,還不准轉學(笑)。

實際帶過小孩的家長都知道,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孩子的毛病不曾減少,只會轉向別的層面,而且,通常他們最不乖、最無禮的那個相貌,都被保留在家裡,僅有父母等主要照顧者看見。

DAHLIA 敏銳、擅於觀察,而且挺「聰明」,雖然在華人世界裏,說自家小孩聰明常是一種炫耀,但在這裡不是我的本意,因為,你知道的,這樣的孩子通常特別難教!

他們太有主見,雖然腦袋小小的,卻已經擁有自己的邏輯與審美觀念,但這也是我從小讓她自己穿搭、自己決定,長期培養出來的,所以怪不得別人,只能盼望她長大因為自主,而更有決策能力。

正因此,通常我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去批評他們管教孩子的方式,像是有人說「孩子這麼狂,一定是妳太寵、太縱容!所以,把妳吃死死!」但嚴格如我,面對小 DA 這個大魔王,卻仍有太多的難關正在等著。

推薦閱讀:致孩子的一封小情書:你不必當好孩子,我不必當完美媽媽

沒碰過「好好講不聽,打罵也不怕」的孩子,又未詳細了解來龍去脈,逕自隨意批評、要發問者堅持原則,「孩子就會乖乖聽話!」這樣的文字,看在無助家長的眼中,根本是落井下石,不如把刻板印象收起,鼓勵他們多嘗試不同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