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籌備四年,以所有的愛成就《相愛相親》,一出手即入圍金馬獎七項大獎,釜山影展選其做閉幕片,勾動千人一起哭笑,她如何辦到?

她相信一輩子,我相信一句話,你只相信一剎那。——《相愛相親》

抵達飯店 17 樓,推開厚重吸音門,兩大面落地窗光瞬即湧向腳邊。抬眼,見張艾嘉站在窗下,披著水藍絲巾,同款上衣印著幾簇紅花,她像湖面閃閃發光。

有些剎那,你會記得一輩子。

張艾嘉,任何人都難以忘記的名字,前些天中國一条訪問她的視頻一釋出就即超過四十萬人觀看。四十年從影生涯,主演超過百部電影,精彩一生彷彿今敏《千年女優》真人版。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提供

張艾嘉一具嬌小身軀,演過百種人生、收攏好幾輩子,橫跨千年電影時光,此時她坐在我對面,對著我溫和地笑。

我心裏緊繃,就嚴肅地問,張姐,《相愛相親》跨幅三個世代談親密關係變遷,這樣龐大的故事妳如何起心動念?為何選擇在人生此時拍攝?

張艾嘉輕輕微笑,把空氣中的張力卸下來,「其實這個故事,是從一本很薄很薄的劇本來的。」

2011 到 2012 年,她辦公室出現了薄薄劇本,一個成都女孩寫家裡遷墳,張艾嘉很喜歡,喜歡它的簡單。

「簡單的故事,卻有很多空間,探討不同年代女人對待愛情的態度,以及整個大環境的變遷。」

張艾嘉眼光銳利,她看著這時代的人經歷史無前例的快速遷移流動。「所以我們大家都有脫節的部分,造成很多誤會。這部電影就是提醒大家要互相瞭解、關懷一下囉。」她眼角帶著笑意,叮嚀語氣像母親。

不過,拍這部電影她其實是懷著少女式好奇,對整個中港台社會發出疑問:「為什麼時代讓我們每一代都有這麼大的隔閡?」

等不到別人給她滿意答案,張艾嘉已經上路拍攝《相愛相親》。

人與情感,永遠都在遷徙流動

《相愛相親》是一部難以使用單一標籤框架理解的電影,故事從一場遷墳事件出發,設定簡單,卻豐饒描繪變遷中的愛情與家庭圖景。

張艾嘉飾演的岳慧英面臨退休,生活劇變使她焦慮惶恐;女兒薇薇與駐唱歌手阿達相戀,阿達為愛情擱下夢想,兩人都心有不安;外婆的離世,意外將靜候外公一輩子的原配姥姥牽扯進來。三代人為外婆後事奔波,衝突不斷,卻也在過程中重新自我認識,並逐漸理解彼此。

「我一直是非常重視情感的人,」張艾嘉語氣如其人,抑揚頓挫分明。「情感是動態的。戲裡的阿達就是因為愛情,選擇在原地踏步,所以他有痛苦。戲裡的姥姥,為了短短生活不到一年的丈夫執著一輩子,也是原地踏步。」

「一旦往前衝出去走第一步、開始流動的時候,就可能放下。放下了,才有機會提起新的東西。」張艾嘉一句話,劍指電影核心。

《相愛相親》裡有這樣撼心一幕:姥姥坐在墳前,眼神珍重撫過丈夫骨骸,吹一口氣,輕聲說「去,我不要你了。」再抬頭就兩個字,「進城!」

頑石般倔強的姥姥送走丈夫,放手迎向未知。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個真心的人,勇敢啟程的事。

張艾嘉在攝影上也使用流動技法,「我與攝影李屏賓討論,鏡頭沒有幾個真正架在腳架上,必須一直流動。」

「因為時間在流動,情感也要往前流動。人不能夠原地踏步,不能麻木。」張艾嘉說著就瞪大眼睛。要怎樣不麻木?衝突是契機,讓人脫離無動於衷。整部戲的動能與張力,都是從衝突裡湧出。

張艾嘉要衝突,不是她喜歡,而是她不願將就,衝突才能展開真正對話,才能接通心意。

世代交錯,已難透過單一信念做法維繫自己與所愛,「我最終想談的,還是情感的對話交流。」張艾嘉希望相愛的人,在不斷奔湧變動的時代裡仍能相繫相親,她想溫柔挽留,她願勇敢去愛。

我愛了,就是愛了

「我們所有人,都是時代轉變之下的產物。」張艾嘉坐在對面看著我,用溫柔語氣講。

「在網路與科技的快速環境下,人的確對很多事情都變得模糊,沒辦法討論細節,快速來、快速去,留不下來,甚至連情感都無法留。」

「所以這個人來了,短時間發現兩個人不適合,趕快分手換一個吧!」整個攝影間的人都笑了,因為精準,也聽得心驚。

張艾嘉說了句話,「以前東西壞了我們會拿去修,現在東西壞了我們就扔了去買一個新的。」她這句話說過不只一次,但我感覺她本意不是批判,而是困惑。

姥姥的角色,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張艾嘉說那是一種做法。「姥姥其實從頭到尾是最少女的一個,她可以為了那麼短的感情,給一輩子。」

「可是我覺得她就是最勇敢的。」張艾嘉聲裡有欽佩的力道,「她的角色讓我們回溯到底什麼是愛。」

姥姥的愛很簡單,「我愛了,就是愛了,沒有任何要求,沒有任何比較,沒有任何慾望,就是給,全部的付出,我就是最勇敢的那一個。」

這或許也是張艾嘉對愛的看法,只是藉由姥姥這個角色表達。我追問她自認愛是什麼?

「我覺得愛就是一個無私和無畏,我不害怕給,也不害怕你不回給我,我 ok 的。」她眉毛一揚,雙手一擺,心無畏懼,就能愛得自在。

因為愛,甘願做紙老虎

張艾嘉在現實生活裡是兩個兒子的母親,她告訴我,母親也是無私的,但無私到了極點也有挺多苦水,「我們做母親的,有時候真是眼淚往肚子裡吞。」

她常開玩笑,說現代母親沒有什麼威嚴,「都是紙老虎!」慧英這角色,張艾嘉從頭開始寫,「她就是紙老虎,嘴硬心軟,她再怎麼逞強,也無法上前撿母親頭骨,她不敢面對死亡,不敢面對女兒離開,很多母親都是這樣的。」

夾在世代變遷之間,張艾嘉那一代女人做母親,學著上一代的威嚴,也要學下一代的自由,有時無所適從。「你看楊德昌《海灘的一天》裡頭一段話,他說,教育從來沒有教我們該如何維持婚姻、怎麼做一個父母,我們就是自然地開始做或不做父母的事,一路學習摸索。」

維繫關係的唯一方法,是尊重

張艾嘉飾演的慧英,教養方法卡在在兩代中間,示愛也是。「上一代告訴我們,婚後很多愛的表現就不必有,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也把情感壓倒了,但其實我們是還有機會(愛)的,只是我們都不說了。」

所以張艾嘉才拍丈夫開新車載著慧英那場戲,戲裡丈夫說「我肯定是要出去的,有你在最好,沒有你在,我也會走。」慧英一聽愣住了。張艾嘉笑說那其實是個小小威脅,也是戲裡夫婦唯一表達愛的剎那,一個突破口。「突破以後,還是會回到原點生活,只是情感又往上了一層。」

那一段戲,講的也是尊重。人各有路,沒有誰拉著誰是應然,要記得珍惜。

張艾嘉談夫妻相繫之道也是這兩個字,「夫妻之間可以維持長久,就是有一份尊重。我替你著想、你替我著想。」

「如果這個人不想跟你走這條路,不代表他不愛你,是他不認同這條路,那就代表是要溝通的。」還是回到那句話,東西看似壞了時候,記得拿起來上油,別急著丟,也是尊重時間,尊重你們曾一起相處的時光。

尊重,可以把對方好的一面帶出來,關係才維持得長久。

張艾嘉回想年輕時候也有很瘋狂的戀愛,「哇!愛得不得了,可是把對方愛得不好,有害怕失去的恐懼,把對方所有不好的東西都帶出來,那種愛不會長久,只會帶來很多痛苦。」

「可是痛苦也是談戀愛的一部分。」張艾嘉想了想,她不願武斷否定痛苦的價值。「經過這些才知道該如何愛。愛要能把對方最好的一面帶出來。」

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少女心

這齣戲,角色們吵吵鬧鬧不斷,「可是心都是軟的。」心軟,就不會倚著大人姿態,以單一框架宣判他人,張艾嘉說這就是少女心。

「我的少女心,也來自我的好奇心吧,我對每件事都抱著喜歡問問題的心情,不用單一角度去看事情,就算很多事違背我的看法,我都會問。」

她一直在開解自己,在開解和等待過程,有很多意料不到的驚奇發生。「人生是奧妙的,很多事無法解釋,很多你問我的問題,我也不能給出百分百解答。因為有些答案適合我去解,但有些事怎麼在你身上我不知道,就不能擅自解。」

她其實很怕解釋愛、解釋婚姻,電影也能感受到她開放給觀眾詮釋的彈性空間,「因為每一個人對愛和婚姻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如果抱著一個開放開懷的心,接受還沒發生的意外和驚喜,可能會讓生命更豐富。」

張艾嘉笑著,「期待著很多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個少女心吧。」

有少女心的人,不論活到幾歲都懷有好奇。好奇心是向世界開放自己,世界會翻新你,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是寂寞的。

「說老實話,人一生出來,永遠都在和另一個人對話。寂寞,孤獨,那是你把自己陷在那裡。」張艾嘉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急了點,因為心熱,她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接通,她的電影也慣常處理這樣的題目。

「達賴喇嘛講了說,人生下來,你躺的那張床是另一個人做的,你坐這張椅子,是另外一個人做的,你所有的接觸都是跟另外一個人有關係,人不是寂寞的。」說完,她敲敲自己坐的那張木椅,椅子也悶聲回應。

「只要這樣想的話,就會覺得滿開心的你知道嗎?」她眼睛放光,開懷了,露出少女笑容,「像我拍一部戲讓人反思,或是釋放情感,大哭一場、大笑一下,那都是很讓我開心的。」

一生很短,記得把它活得淋漓盡致

專訪走到最後,我問,如果有一本書能與這部電影對話共讀,會是什麼?她想了一下,很快回答,「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你看,一個人、一條魚、與大自然,簡簡單單的故事可以講出多少東西來。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希望把最簡單的題材做得淋漓盡致。」

她說人生也是這樣子,「你可以把一個很簡短的人生活得很好,就是看你要怎麼去活。」

說到這,張艾嘉看著我手上的筆記本,說她覺得以手寫訪問很棒。「寫字好,不只是手與心結合,而是能看到自己的軌跡。」

她現在偶爾會回去看自己的手寫劇本,「過了一段時間,看了會思考為什麼當時擦掉這段,因什麼而改變心情,留下的痕跡都是手寫才有,改天再翻過來看,你會看到自己的成長。用電腦或其他東西就是 delete 掉,留不下生活的痕跡。」

再看《相愛相親》,我想起來,她描繪三代女人與家庭的故事,是以手寫心,因心有熱念,便想替我們把這時代裡容易被快速抹除、刪去的場景留下。

四年,一把手,她為這時代攝像,留下這時代專有的情感衝突、和解與溝通,溫柔描繪三代女人的生命紋理。「留下痕跡才能再看回來呀!」她說。

要記得,我們是這樣相愛相親地共同走過這些年,這些路。

劇照來源:甲上娛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