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影集《使女的故事》,當強暴被合理化,女人成了行走的子宮,反思女性的子宮自主權議題。

今年 9 月的美國艾美獎 Emmy Awards 出現了一匹黑馬,《使女的故事》擊敗了大家一片看好的 Netflix 推出的《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與 HBO 的《西方極樂園》Westworld,奪下了最佳劇情類影集,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劇情類最佳女配角等五大獎項。

使女的故事由加拿大女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所著作的反烏托邦小說(Dystopia),與其他經典的反烏托邦小說一樣,《使女的故事》有著一個架空的世界觀,一個極權統治且封閉的國家政權。國家中充斥著監視者,凝視觀察著書中所有角色,一有風吹草動這些角色就有著「被消失」的危險。而反烏托邦小說就是在描寫生活在這樣體制下人物對國家體制與國家機器的反抗。


圖片|來源

當女人成為會行走的子宮

雖說反烏托邦小說架空的世界觀對生活在現代化社會的讀者有些陌生。《使女的故事》卻十分貼近讀者生活的時代。講述著現代美國高度資本主義化後,因為環境汙染及不明原因,女性逐漸無法生育,只剩下部分女性可以健康產下下一代。奉行基督教舊約聖經的反抗分子藉此興起,在各地發起武裝革命掌管美國,迅速成立了「基列國」 (Gilead)。為解決不孕新生兒人口減少的問題, 基利國將國內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抓起來送至紅色感化中心 Red Center 進行使女訓練,也就是思想改造。之後每個使女會分配到不同大主教 Commander 也就是國家最高掌權者家中生活,這個新生的職業工作內容,就是為大主教家中產下嬰兒。

推薦閱讀:中國孕婦跳樓的反思:別讓女人的子宮,成為香火悲劇

拉結說,有我的使女比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孩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聖經創世紀,第三十章一~三節〉


圖片來源|THE SUN, A NEWS UKCOMPANY

每個月使女排卵日到來時會與大主教進行「做人儀式」。劇中稱之為 Ceremony,使女將躺在主教夫人雙腿中間,再由大主教扳開使女的雙腿強行進入,整個儀式途中三個人的眼神沒有任何交流,成為一個詭異且尷尬的光景,史上最弔詭的三人行。這不就是打著宗教旗幟的強暴行為?使女們回想起儀式的內容總是眉頭一皺。「儀式」不也恰巧呼應了現代人當性沒有了愛,就等於為了生產的僵化例行公事嗎?

劇中藉由女主角回憶,穿插了自由美國與現今生活(基利國)的對比,看起來格外諷刺。女主角 June 曾是跟你我一樣的獨立自主的女性,喜歡閱讀、運動,熱愛工作,享受生活。她勇於追愛,不在乎對方膚色,是否已婚,她認為愛上就是愛上了。在基列國中她完美的家庭被打碎重組了,而在這個國度中家庭實質意義已消逝,只有國家是真實存在的。

推薦閱讀:致精神高潮!女影策展人:女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女性狂熱

當所有人都習慣後就沒有不合理這件事情。

基利國中形成明顯的階級制度,且每個階級只能穿著同款制服與同一顏色。

大主教,多數身著黑灰色套裝;主教夫人,藍綠色裙裝;使女,鮮紅色斗篷與連身裙裝;紅色感化中心的嬤嬤,咖啡色;監視者,黑色。


文藝復興三傑 Raphael-Small Cowper Madonna

使女穿著紅色服飾,自古以來象徵了生命、鮮血、革命等意涵。古典繪畫中聖母也多身著紅色或是天藍色長袍,使女能夠誕下孩子的意象不由得讓人聯想起聖母與聖子的形象。在宗教中受人景仰的象徵卻在故事中成為一半受尊敬一半受壓迫的形象。劇中使女的集體群像成為這冷色調畫面上最美的流動風景,也提醒著其他角色使女是重要且須嚴加看管的存在。

給我們失去的自由

影集中你可以看見合為物化女性的極致。使女被剝奪名字,女主角 June 被賦予了新的名字 Offred,這個名字的意涵就是 Fred 之物的意思,使女的主體性已蕩然無存,成為了男人的所有物。她們耳後跟奶牛一樣被釘上了編號,在誕下新生兒後便前往下一個大主教家中執行任務。與日前因倫理爭議炒得沸沸揚揚的代理孕母議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外交使節來訪的橋段中,新生兒與使女成為展示國力的象徵,甚至也可能成為交易的物品。諷刺的是在基列國統治之下,國家似乎看起來更有秩序,出生率上升,社會底層的人獲得完善的照顧,整個社會呈現假性和平的狀態。


圖片|來源

FRED 大主教:我們只是想讓世界變得更好,但不代表對每個人都好。

在這個極權社會主義的國家中,貧富差距縮小了,看似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是建立在女性們的痛苦之上。她們為了國家犧牲了自由,被剝奪了主體,被剝奪了情慾自主的權利。在這個國家異性戀才是王道,同性戀被貶為邪魔歪道─對於生育率是有害的存在,必須一一剷除。原本為同性戀的使女必須隱藏自己的性向,違反規矩只能遭受女性割禮之刑。是一種對女性的性控制,連生理上微小的愉悅都被奪去。

身為現代女性在觀看這齣戲劇時,不自覺寒毛直豎,但是每一集卻又可以見到使女們在這個體制下展現的能動性,她們不是傳統定義下的良家婦女。不安於此,不願成為俎上魚肉,她們祕密地規劃著革命以尋求更好的未來。每一集的劇情中看到她們為了逃脫專制父權社會得到的小小勝利,心中就會暗自為她們竊喜。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從輔大性侵到母豬教逆襲,拆除父權違建的一條路

《使女的故事》可謂是專給女性看的恐怖片,也是給女性看的戰爭片。在這部片中我們見到了不同敘事角度,不同女性的心底的聲音。女權發展至今,現代女性擁有了自由戀愛,受教權,參與政治的權利,是抗爭了數百年才有今天的成果,而《使女的故事》反向操作將女權打回保守封建時代。反思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即使女權受到重視,不過在各個角落仍重現著故事中各項殘忍的情節。面對美國川普總統重啟的墮胎禁令,子宮自主權的議題重新浮出水面後。《使女的故事》重新被世界看見,更是原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於 30 年前就寫下的警世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