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同志大遊行,將於 10 月 28 日登場,同婚過後我們仍為同志權益走上街頭,期待往後同志族群不再需要「出櫃」,理所當然地活出自己。

寫在 2017 台灣(北)同志大遊行(以下簡稱北遊)前夕,今年除了接下來的北遊「澀澀性平打開開 多元教慾跟上來」、(台)中遊「牽伴」、高(雄)遊的「高性出遊」,剛剛結束的新竹、花(蓮)、(台)東遊行,以及前幾年的(台)南遊,從 2003 年第一屆台灣同志大遊行之後,2017 年的今天宛如遍地開花,但也開始聽到一種質疑的聲音:既然同婚都已經釋憲通過了,那為何同志還要辦那麼多的遊行?為何還要繼續參加遊行?遊行參加一次不夠嗎?幹嘛要年年都辦?

因此本文希望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搭配我個人參加遊行這幾年的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些「為何遊行如此迷人」的原因。


圖片|來源

一、認同與普同感:原來我也能如此「理所當然」地活著

關於同志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經累積了數十年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結果均顯示在巨大的社會壓力、校園霸凌、家庭不接納之下,LGBT 族群呈現低自尊、高憂鬱、高自殺率(方剛、楊志紅,2015),國外學者指出有幾種迷思會讓同志更容易陷入憂鬱或受壓力影響,包含「我是全世界唯一的同志」、「當一個同志是有問題的」、「因為我是同志,所有人都不喜歡我」(Huegel, 2011)。而這些迷思在你踏入同志大遊行的同時,幾乎都可以瞬間破除!

記得那一年青澀的自己,跟著都已經大學快畢業了才剛接觸校園性別社團,跟著社團一起搭車到繁華的台北 City,從臺大醫院站走出來時,第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發現捷運站裡外越來越多我能辨識的「自己人」,而在凱道的周邊道路,越來越多人朝著同一個方向聚攏,幾千幾萬人的興奮、放鬆、愉快、驕傲,瞬間就能感染一個剛出茅蘆的新手男同志,原來這麼多同志也都能活得很好、原來我真的不孤單,原來我真的不是怪物!

而同志大遊行動輒數萬人的規模,正可以放大這些「活的理所當然」典範、楷模、見證的效果,以及提供強大的隸屬感與普同感,因此如果你還沒走過任何一場遊行,邀請你一定要來試試看!

在這裡根本無須出櫃,在數萬人的隊伍裡,我們可以驕傲地展現我們的彩虹膚色!

二、酷兒精神:我們打扮得越刺眼,你越無法忽視我們!

從 2003 年的北遊開始,其實台灣社會也逐漸由不認識同志,慢慢地能到今天逐漸累積出讓同婚通過的力量,以及在日常生活各種面項逐漸對多元性別越來越友善(李欣芳,2013)。可以說被看見、被正視、一年一次到現在一年很多次,改變就發生在這種習以為常當中。

而每年都會有保守的聲音:「為什麼遊行一定要穿那麼少、奇裝異服」。這其實就是多元性別族群每一天要面對的質疑:「為甚麼同志不安分守己就好,要出來爭什麼權益?」、「你們同志是不是都有很多砲友、很多人得愛滋病?」、「為什麼好好一個男生/女生一定要把自己打扮成不男不女?」而同志大遊行某種程度上就以一種最「酷兒」(註)的方式挑戰所有人的耐性,如果大家漸漸不覺得遊行裡的同志很怪,那日常生活中那些怪、背德、汙名,也就慢慢地減輕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同志大遊行要奇裝異服?讓世界生病的「正常」框架

去年我就讀的研究所出動了「娘娘駕到」的服飾及看板,透過扮裝成異性女王,挑戰陰柔男生總是會被笑「娘娘腔、娘砲」,希望透過「娘娘」的形象,翻轉這些汙名,支持那些「我娘,我驕傲」的人兒們。

今天在這裡,我們很怪!但我們怪的很可愛!怪的讓你無法忽視!

三、倡議與打擊汙名:讓溫暖照在更多更陰暗的角落

除了每一場遊行都有主辦單位自己的遊行主題之外,不同團體所舉的不同標語、不同口號,遊行主舞台以及前導車上宣講、演講的專家學者、團體代表,都在這場遊行之中將自己希望倡議、希望推動的目標與大家分享,也建構出「多元」的真實意義。而越來越多人參與的「大」遊行所累積的「大」人氣,也是督促民意代表願意針對這些議題修訂相關法律的來源之一。

當然一百個來參加遊行的人,就有一百種期待與目的,近年來遊行前都要吵一次的「陽光主流男同志」與其他議題、其他族群的戰火(延伸閱讀:這個遊行本來就不是要服務你們),其實拿掉政治正確的外衣後,其實是一種對於同志運動是否應該更關注那些落後在後面的夥伴的省思。因此今年稍稍能放下能不能結婚的大旗,更多關於多元性別的主題都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多元性別的性暴力與性侵害問題、跨性別免術換證、老年同志、同志身障者、用藥、感染者、同志的身體意象...

筆者從小被笑「胖子」笑到大,也成為我認同過程中十分辛苦的一段經驗,心中常焦慮自己這麼胖,怎麼還會有人喜歡我。因此對於前年高雄遊行的主題「身展操」非常有印象,當年的主題關注的是各種身體意象:胖的、醜的、不夠主流的、常常被切割排擠的人,將整場遊行的主軸放在這些平常更少被關注人們身上。

如果以前你沒注意過大家手上的標語,今年努力蒐集看看,你能看到多少種聲音、願意關注多少種生命!

四、成為一部分,為遊行出一份力

除了參加遊行之外,每年各地遊行都會組成新的主辦團隊,並在遊行之前招募志工,學者也指出「Get Involved」(投入、撩落去)的策略,對於提升同志本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幫助,例如參與同志組織、成為平權活動的志工、與不同活動進行串連等(Belge & Bieschke, 2011)。

雖然我並沒有參與籌備同志遊行的經驗,但從身旁友人參與完之後通常功力大增,不論是對於性別的想法,或是辦活動的能力,而這些也都是有志於投入多元性別或其他社會正義運動的人們需要累積的實力。(延伸閱讀:志工訓練實錄- 2015台灣同志遊行: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

如果你已經是進階的遊行參與者,不妨關注一下各地同志遊行是否又要招募人才囉!

小結:用你的方式展現自己,同志大遊行不見不散!

在文章的結尾讓我想起參與遊行的幾個小故事,第一個是某一年在高雄走到一半時,路邊的車子裡傳來「滾回去」的吼聲,聽到之後我們反而一路都把標語對著停下來的公車、汽機車、路邊的店家、行人,而那天我們的口號從來沒有一年喊得那麼大聲過。第二個故事是每年遊行都會四處張望高樓或高台,因為樓上永遠都會有一位高瘦的身影用力揮舞著彩虹旗,後來才知道那是祁家威大哥每年守護同志夥伴的方式,去年 12 月 10 日上凱道,再次看見祁家威大哥的身影,眼淚就從我的臉頰滑落。(延伸閱讀:從1個人到25萬人 祁家威的同志運動長跑

因此,享受遊行中所有激烈、愉快、興奮、暖心、感動、驕傲,如果你還沒有力氣一起投入運動,那在遊行這一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驕傲地讓青少年同志們看見你們臉上的光彩,那也會非常有意義。如果你已經有更多經驗與勇氣,也歡迎你在所屬的團體進行倡議、帶著更多人前來遊行。如果你是願意支持同志的櫃父母、親朋好友、同學老師,秀出你的身份、成為一名直同志(同志的盟友),讓同志們感受一下來自圈外的支持與肯定。

以上所有故事的第一步就是:走出門與大家會合,接下來幾週我們在台北凱道、台中市民廣場、高雄文化中心,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