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國的《芝加哥》音樂劇,寫實刻劃那世代人們記憶中的芝加哥,社會充滿貪汙、權利、背叛,進戲院感受這黑色喜劇風格的音樂劇。

作者|葛瑞(表演藝術工作者)

金邊鏡框舞台,聚光燈打在黑幕前僅有的一張黑色斑駁木椅,及斜掛著的禮帽。隨著場燈暗下,滿場的喧囂轉為沈寂。頓時,一名身穿黑色性感薄紗的表演者奪走大家目光,她話語有力卻又帶點戲謔的宣告觀眾:

「歡迎。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即將要觀賞一個有關謀殺、貪婪、貪污、暴力、剝削、通姦及背叛的故事: 一個會引起你我共鳴的故事。」


圖一:睽違 12 年,《芝加哥》音樂劇 8 月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登場

不要以為這就是一個陰鬱暴力的故事,大幕旋即拉開,進入眼簾的是同樣金邊裝飾,幾乎佔滿舞台的樂池, 指揮激昂的喊出「five, six, seven, eight」隨即拍點落下,傾瀉而出的是輕快歡愉卻又帶點揶揄的爵士樂曲,拉開整個《芝加哥》音樂劇的序曲。


最美國的音樂劇

《芝加哥》音樂劇,或許在劇迷心中不似《歌劇魅影》或《悲慘世界》般的重量級,但他經典的爵士曲風、獨特的舞蹈風格、嗆辣充滿爭議的故事議題再加上獨特的表演形式,讓《芝加哥》的存在特別的獨立於其他經典音樂劇之外。又或者我們可以說,他是「最美國」的經典音樂劇,不論是從美國發源的爵士音樂,從早期美國歌舞雜耍表演(Vaudeville)衍伸而來的表演風格,或是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 1920 年代美國社會縮影的故事。也或者是這樣的獨特,讓充滿美國風格的《芝加哥》從 1996 年起,便風靡全球,直至現在 21 個年頭了,還能在龍爭虎鬥的百老匯舞台上,屹立不搖。

推薦閱讀:「美女與野獸」音樂劇,百老匯團隊點石成金

真實殺人事件改編

在 1920 年代間,芝加哥這城市,變成兩個 C 和 2 個 G 的同義辭:琴酒 gin、槍 gun、貪污 corruption、犯罪名媛 celebrity criminals。庫克郡監獄甚至還有著名的「女殺人犯列」(murderess row) 是特別為謀殺情人的女犯們開設的時段。《芝加哥》的故事,最早是由身兼劇作家及記者身份的華金絲寫成舞台劇。她採訪了當時兩位著名女囚的審判,目睹了當時司法體制是如何被操控,犯罪名媛的誕生,以及全男性陪審團怎樣都不肯相信年輕貌美女性會是一個兇殘的殺人犯!而《芝加哥》故事裡的兩個女主角 Roxie 及 Velma 便是根據這兩位女囚發展出來的角色!其後再由編劇奇才Fred Ebb 及搭檔作曲家 John Kander 改編為黑色喜劇風格的音樂劇《芝加哥》。

傳唱經典的爵士名曲

作曲John Kander和編劇 Fred Ebb 是多年合作的創作夥伴。兩人共同合作的著名作品除了《芝加哥》之外,更包含了《酒店》Cabaret 與《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John Kander 曲風歡快卻又詭譎,搭配上 Fred Ebb 諷刺又略帶揶揄的歌詞,成了風格強烈的爵士經典。劇中的經典歌曲除了 〈All That Jazz〉,尚有〈Cell Block Tango〉及〈Mr. Cellophane〉等,屢次被搬上電視螢幕翻唱。

推薦閱讀:抱走東尼獎 11 項大獎!音樂劇《漢彌頓 Hamilton》:革命與嘻哈,永遠不死


圖二:爵士音樂風格強烈的《芝加哥》音樂劇 2017 年 8 月臺北場彩排照片

引領風格的舞蹈編排

《芝加哥》的風格獨樹的舞蹈,將本劇推升至劃時代鉅作的高度。編舞家 Bob Fosse 身兼導演、演員、舞者等多重身份。他各方面的作品都備受好評,獲獎無數。而《芝加哥》一劇中的開場大秀 〈All That Jazz〉(爵士春秋),更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這支舞碼中,他精確的掌握了音樂劇的舞蹈形式,更將爵士類型舞蹈的精神發揮至淋漓盡致。他編排的動作有著高度的創作力,若將動作一一拆解分析,或許看似古怪,但經過他巧妙的編排,讓這一系列的動作,化成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舞碼,讓人無法忽視,又能一眼感受到:「阿!這就是 Bob Fosse 的作品!」


圖三:《芝加哥》音樂劇,2017 年 8 月臺北場舞台側拍

臺北卡司 令人驚喜!

國際巡演往往令人質疑及卻步的,便是卡司及製作團隊的專業性。巡演不同於定目劇,每次的組成,都像是遠征軍招募一般,要招集能夠配合特定檔期且能夠忍受旅途勞頓的龐大數量演職員們絕非容易,往往需要在招募標準上打折扣才能順利完成。但本次來台的演職員群們,從指揮到主角群們,各個合作多年且具有百老匯經歷。舞台上呈現出來的是流暢卻又自然的表演,可以感覺到整個劇組表演者間的默契及和諧。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主角群們皆有超過 10 年的《芝加哥》演出經歷,但不論在演唱或是表演上,看到的是內化後的自然,而不見重複演出的僵化及匠氣。

推薦閱讀:聲音的瑰麗劇場:從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到可可羅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