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世代的牛仔褲歷史,從牛仔褲的起源到它如何成為橫跨世代的經典談起,除了掀起時尚衣著的另類風潮,牛仔褲也開展了一場靛藍色的性別革命。

致那條陪我們一起歷經風霜從未離開的牛仔褲。

當別人問起你為甚麼愛穿牛仔褲時,如果回答是因為牛仔褲很舒服,那絕對是在欺騙自己。大多牛仔褲面料都是粗糙沒有彈性的,相比起絲綢,棉布或者是混紡等面料,它絕對不是最適合接觸皮膚的材質。

所以,有人回答牛仔褲很舒服,也許他們指的是心理上的「舒適」,而不是真正身體上的舒適。畢竟大眾消費就是這樣,當牛仔褲開始流行時,人人便開始穿起牛仔褲來,你自然而然也希望成為流行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20 年代的女男孩:香奈兒小姐的小黑裙


Levis牛仔褲 1873 年廣告招貼畫

藍色牛仔褲的發明實際上是一個美麗的意外。18 世紀的尼姆是法國的加爾省的省會,當時那裡的人們試圖仿照意大利織布工藝,但卻意外地發明了這種名叫「Serge de Nimes」的布料,簡稱「丹寧」布。


1882 年淘金礦工們穿著 Levis 的牛仔褲

然而,現代意義上人們所認為牛仔褲的历史卻是起源於 1853 年的美國,一個名叫 Levi Strauss 的巴伐利亞移民將丹寧牛仔褲帶到了舊金山。當時正值美國最負盛名的淘金年代,人們成群結隊地去往西部,在荒蕪的山區裡挖掘尋找黃金,普通布料的褲子非常容易磨損,所以耐磨粗糙的牛仔布自然就普遍起來。

在《牛仔褲:美國標誌的文化歷史(Jeans: A Cultural History of an American Icon)》一書中,作者 James Sullivan 認為牛仔褲承載了「兩個世紀以來美國文化的秘辛與理念」。不過,牛仔褲不只影響了美洲大陸。一百多年來,它們逐漸與青春、叛逆、階級以及性捆綁在了一起,相當容易點燃大眾的情緒。

早先,西部牛仔、礦工與農場工人將牛仔褲當作工作服來穿。隨著 20 世紀的到來,牛仔褲為他們打造出了一種浪漫又神秘的外來者形象。東海岸那些穿著牛仔褲的男人被視為具有美國式男子氣概的理想型。

推薦閱讀:100 年前的藝術運動如何在伸展台上借屍還魂


當時無論是牛仔還是演員,都人手一條牛仔褲(大明星 Betty Grable 也一樣)

那麼現在你或許會想,牛仔褲的流行是因為它們堅固耐磨,能穿很長時間。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正是因為牛仔布料的耐磨性極大地增加了牛仔褲的市場需求,而大部分生產廠家都拋棄了傳統的織布機,使用現代自動化設備,生產出來的牛仔褲質量已經大大不如從前,然而,卻歪打正著,正好迎合了現代人們的需求。

人們相信,現在丹寧牛仔褲做得最好的是在日本,因為市場需求量較小,相比於北美 39% 的供求比例,日本南韓的銷售量僅僅才占 10%。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被牛仔褲彌漫的世界,其中明星效應功不可沒。


James Dean在電影《Rebel Without a Cause》中的劇照

隨後,牛仔褲被青少年重新改造,開始進入主流視線。當時的好萊塢演繹了一大把焦慮的青少年,少年人的偶像不是《飛車黨》中的馬龍 · 白蘭度,就是《無因的反叛》中的詹姆斯 · 迪恩。那時候,好萊塢的服裝設計師讓所有的壞小子都穿上了丹寧。

1955 年,James Dean 在他的電影《Rebel Without a Cause》裡 T 恤皮夾克丹寧牛仔褲的打扮著實使牛仔褲出盡風頭,引起當時每個男人爭相糢仿。由於沒有互聯網,連電視甚至都還沒開始普及,電影和當紅的電影明星們便成為時尚流行最高效的傳播者,即便他們本意並不在此。《Rebel Without a Cause》電影裡的服裝受到觀眾的格外關註,制片人決定將原本的黑白片變為彩色電影,Lee 101 Riders 牛仔褲也成為上世紀最流行單品。

2006 年,這條由 James Dean 穿過的原版 Lee 101z Rider 牛仔褲被拍出 35850 萬美金的高價。而 Lee 在日本的公司將這條由 James Dean 穿過的原版牛仔褲,用 13,25oz 窄幅織針機器,並採用防縮處理的靛藍色單面牛仔布拷貝出來,創造出全新的 Lee Archives 系列。


James Dean 的紅夾克,白 T 恤和靛藍色牛仔褲成為歷史經典造型。

當然,除了彰顯野性粗獷的氣質,牛仔褲也表現出前衞時尚,勇往直前的一面。電影中 James Dean 所穿的紅色皮夾克和藍色牛仔褲是對自由和冒險的向往,他並不願意被朝九晚五的世俗生活所束縛。他塑造了一個真正「牛仔」的浪漫形象。

自此以後,提起這部電影,更多的是與美國青年文化聯繫在一起。再加上 Marlon Brando 在 1953 年電影《The Wild One》中的牛仔褲造型,貓王 Elvis 對牛仔褲的情有獨鐘,更是得到了年輕一代的熱愛。

推薦閱讀:從《胭脂扣》到《春嬌救志明》的港女時尚進化史


Tom Cruise 在電影《Top Gun》中飛行員夾克和牛仔褲的造型為重機車騎士們樹立了典範

年輕的男孩兒們大多穿著藍色牛仔褲,因為他們從心底裡希望自己成為像父親一樣頂天立地的男人,牛仔褲已經成為男人的專利,但那些年輕的姑娘們呢?

當時 Marilyn Monroe 成為女性牛仔褲的代言人。她在電影《The Misfits》中牛仔褲的造型幾乎是 James Dean 在《Rebel Without a Cause》中造型的翻版。

一直到五十年代,女裝牛仔褲都是改自男裝的剪裁。但隨著年輕女性對丹寧越發青睞,更優美、更貼合女性形體的設計也逐漸浮出水面。七十年代末期,牛仔褲已經完全被正常化,男女老少皆可穿著,沒有人會覺得有任何不妥。但也是在這個時期,設計師與廣告商們開始意識到,是時候突出牛仔褲的性感程度了。

隨後,緊貼身體的彈性丹寧布料大行其道,女性不再穿著為男性而設計的牛仔褲,一場靛藍色的性別革命就此開始。八十年代, Calvin Klein 的一則廣告曾引發巨大的爭議。廣告中,15 歲的 Brooke Shields 雙腿大張,輕啟柔唇問道:「你們想知道我和我的 Clavin 牛仔褲之間有什麼嗎?什麼也沒有。」這則廣告在許多國家遭到禁播。


Marilyn Monroe,貓王 Elvis Presley 和 Marlon Brando 為牛仔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嚮


長相俊美,風流成性的 Marlon Brando


貓王 Elvis Presley

年少無知時,每個人都想與眾不同。回想當年十幾歲的你或許一身哥特式服裝,或許穿著毛衣搭配毛衣的奇怪打扮,但並不意味著你就會永遠都會這樣。

縱觀丹寧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充滿了爭議與吸引力的歷史,人們至少清楚一件事情:它們既可以作為工人階級的時尚「主食」,也可以走在時尚尖端;既能夠漫不經心地優雅,也可以不以為意地叛逆。於是人們不停地穿著它們,百年以後的今天,早已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再也無法缺失的那部份。希望下個世紀的人類也能繼續愛丹寧,讓這樣的藍色情懷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