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夢想,別急著大聲疾呼而是實際去做,讓自己的行動成為支撐夢想的力量,旁人的閒言也就無法扼殺你的理想。

別輕易告訴別人自己的夢想。

在 TED 上一位演講者曾經講過一段話:有好的想法想去實現,是要深藏在內心不可以告訴任何人的,告訴了其他人會獲得外在世界的讚揚,但同時會失去做這件事的動力。

我們的目標沒能堅持下去,僅僅是因為誇讚讓我們失去了動力而已嗎?當我們把目標告訴其他人之後,我們獲得的全都是其他人的讚揚和鼓勵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

相反的,很多人在一開始有了目標的想法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出去,然而恰恰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太早的分享出去,使得周圍反對的聲音會迅速澆滅我們好不容易燃起的熱情,我們的目標也有可能就此夭折了。

知乎上面一個女孩,20 出頭,熱愛音樂,在大學裡面組過樂隊,會流行吉他彈唱,編唱功夫也不錯,曾經在學校進行過公演。她想學編曲,夢想著成為宋冬野堯十三一樣的音樂人。

然而,在畢業之時,她卻很迷茫。一方面除了音樂之外不知道能幹什麼,另一方面因為現實需要找工作的問題,讓她終日鬱鬱寡歡。

她上去知乎上面求助,想看看有沒有知音能夠結伴同行。誰知道,出來一大堆回答,幾乎都是勸阻女孩要現實一點,夢想在現實面前會顯得怎樣的不堪一擊。

同時也羅列出了要成為一個音樂人,需要具備多少條件,需要達到多少目標,達到目標需要多長時間,以及要去什麼樣的音樂學院進修,總共要花費多少費用等等。

我不知道那個女孩看了回答之後,心中會做出何種抉擇,但是如果是我,多半會選擇放棄。知友所說的都對,而且我相信每一句都是實話,然而,對於一個 20 幾歲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來說,這些答案無疑阻斷了她對夢想做最起碼嘗試的權利。

小女孩太早把夢想喊出來,也許她心中也有徬徨,她或許可以把夢想先藏起來,嘗試一段時間再說。

兩年半以前,我第一次有了想要靠寫稿賺錢的想法。那個時候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些文字,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耐得住性子,幾個鐘頭坐在電腦桌前寫稿。

我覺得這可能是我未來的志向,說不定自己也可以像那些作者那樣發表文章。然而,跟那個想玩音樂的女孩一樣,我沒有把握,甚至連個具體的方向都沒有,我渴望得到支持,哪怕是精神上的一句肯定。

「家人的支持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總能夠聽到那些在舞台上獲獎者的感言,是那樣熟悉。可那是舞台上的感言,現實中,我們能見到的情形,大多數是這樣:

「寫什麼作,靠寫作能掙多少錢,這條路走不通的,全中國能夠靠寫作賺錢的人才幾個。而且這份工作必須給我老老實實地做,靠寫作,每個月收入不穩定,沒有福利,到時你就等著焦慮吧。」

實話實說,我當時動搖了,我害怕了,不是我的夢想不現實,而是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我自己,我拿什麼去說服母親。更何況,我一點成績都沒做出來,僅僅只是在博客上寫了幾篇文字,我拿什麼去證明我有這個能力。

那時候的我,突然感覺到,在現實面前,夢想是那樣不堪一擊。

然而最後我還是堅持了我的夢想,只不過,比原來的時間整整遲了 2 年半。

夢想很多時候是與現實相悖的,當我們喊出我們的夢想的時候,周圍的大多數人是不認同的,甚至會潑冷水。也許你的夢想還沒生根發芽,就已經被周圍反對的聲音扼殺在搖籃裡了。

當我們有了一個想法之後,渴望跟別人分享,討論,以獲取周圍人的鼓勵,同時跟他們交流一下想法,這本無可厚非。

我們只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第一時間想要告訴其他人,心裡想的是,最好有很多人支持我,同意我,跟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樣我才壯得了膽,可以放手去幹。

你可能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目標醞釀,也有可能在你喜歡或者擅長的領域,已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但是別人未必跟你有相同的經歷。

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你把想法告訴你的朋友,朋友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的。如果過一段時間你沒有什麼變化,他們就會來勸你:「我覺得你那個想法還是不靠譜,不是很現實,誰誰誰之前就是這樣,到最後也沒能走成功。」

於是你開始動搖了。儘管你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

如果你正在實現你目標的勢頭上,那還好;如果你恰好碰到了挫折,這個時候,你朋友的勸阻就是對你夢想最致命的一擊。

而你的放棄則更加應驗了他自以為是真理的判斷:「大多數人做不了的事情,你就別想了。」

這個「大多數人」,是我們夢想起航的一道屏障,如果你正在夢想的起點,請先避開「大多數人」。

當你的夢想僅僅只是個想法的時候,請千萬忍住別說出來。

你有夢想時,同時僅僅只是有了一個不錯的想法。請不要著急著告訴任何人,先嘗試著去做。為的就是我們的夢想能夠在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下去成長。也許你的夢想是當一名攝影師,那就先去做啊,這不需要有很隆重的儀式感,去宣布我要開始學什麼了做什麼了,拿起手機,拎起單眼,就可以開始你的夢想。

這個過程也許你沒有老師,沒有同伴,但是你卻擁有了一個沒有外界聲音干擾的環境,可以心無旁騖地去進行你想做的事。

請關閉掉你需要求助的平台,如百度知道、知乎、天涯。很多人的慣性思維是,我有一個想法,但是不知道可不可行,我先上論壇去問下別人,這樣能夠減少走彎路。

錯,是不是彎路只有你自己走過了才知道。對於別人是彎路的方向,也許對你恰恰是康莊大道,而你卻聽信了別人。

而在平台上,別人的回答,都是具備兩面性。

肯定一派大呼實現夢想就要奮不顧身,有夢就要去追尋;而另一派也肯定大呼:要實現夢想首先得有經濟基礎,幾年時間實現這個目標是不現實的爾爾。兩種聲音在對抗,兩種思想在打架。最後你不知道該聽誰的,很快你就又會倒在離出發點不遠的地方。

唯一的方法,去做。去做了不行,也是你自己探索出來的經驗,而不是別人告訴你不行。

面對我們的父母,需要拿出點成績。也許在眾多的「大多數人」當中,父母是最特殊的 2 個。

如果父母支持我們,正如那些在台上領獎者的感言一樣,是我們前進路上最大的動力;而如果不支持我們,會成為阻礙我們實現夢想最大的屏障。

我們的夢想,在大多數父母看來,都是不老實的。而父母的觀念和思維,卻也往往跟不上我們。他們唯一認的就是穩定,福利好,錢多。而你剛好有想法的時候,這三項沒有一項具備。

不要怪父母總是毀了孩子的興趣,當你沒辦法交出一份值得他們信任的答卷,否定你是最穩妥的方式。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你父母的期望下,完成好你的學業、或者做好一份工作,向他們證明自己並未「離經叛道」,同時在業餘時間,向你的夢想出發。

等到真正能夠靠夢想、靠興趣賺取持續收入的時候,你已經被市場認可了,你的夢想也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被證明有一定的可行性,這個時候把你的成績單交給你的父母,相信那時阻力更有可能會變成支持你的動力。

你是要證明給你的父母看,你也是有能力去實現你的夢想;而不是在一開始什麼嘗試都沒去做的時候,大聲喊出你的夢想以求得你父母的支持。

這過程很難,很難,但是有誰的夢想,是一蹴而就的。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面,主人公克里斯加納對他的兒子說:「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它,階段性的,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做不成某件事,包括我。那些人自己做不了某件事,他們也會告訴你,你也做不成。」

不要忽略了那些人的存在,你周圍如果都是反對的聲音,你的夢想是很難一直堅持下去的。正如同克里斯加納,如果他的兒子跟他說:「Dad,你不要再去做那個什麼狗屁股票經紀人,害得我無家可歸,睡地鐵睡廁所。」我想,克里斯加納也沒辦法有後來的成就。

有夢想,不要輕易地去暴露它,因為它像個嬰兒一樣,非常脆弱,需要你去安靜地去呵護它成長。

推薦閱讀:終有一天,我們並不是得到夢想,而是成為自己的夢想

推薦閱讀:一場跨國演講的震撼教育:沒有搭配行動的夢想,稱不上夢想

推薦閱讀:全球夢想指數調查:為什麼 54% 的台灣女性不再追逐夢想?

推薦閱讀:誰說過了青春,就不能再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