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上的好友可量化連結,卻無法量化友情。當人生挫折、需要陪伴時,現實中的好友往往才是那個拉你一把的人,讓人生重新開闊。

許多人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臉書或者其他的社群網站上有著數百,甚至數千個「好友」,但當心情低落時,你真正想要聯絡並且抒發自己內心脆弱一面的朋友,往往只有那一兩個。

年紀輕時,總以為只要答應所有人的邀約,只要與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聯絡,自己就是一個人緣好的人;再加上近幾年的臉書盛行,你擁有多少個臉書好友,你的貼文吸引了多少個讚,也變成了量化自己人緣的數據。

推薦閱讀:擁有三千臉書好友,比不上一個陪你散心的人

可是在年齡漸長,工作也漸漸地穩定之後,自己也才發現,網路世界裡的好友人數,固然量化了自己有多少個連結,可是卻無法量化友情。


圖片|來源

社群網站可以刻意營造出自己多采多姿的生活,你也可以收到許多不太熟識的人在貼文下方留下羨慕的留言,但在內心的最深處,你知道自己鏡頭以外的人生,或許略顯乏味——一個真正擁有許多好友的人生,是不需要他人的肯定,來證明它的豐富。各位或許有過許多類似的經驗,當你羨慕別人的人生時,或者當你覺得寂寞時,你會想要向大眾釋放出一些訊息,這些訊息或許帶有比較性,又或許包裝著攻擊性,因為你刻意地想要向大眾證明自己也可以很有趣——自己並不寂寞。可是當你與真正的好友出去相聚時,或許只是一頓簡單的晚餐,你內心的滿足感卻超越了網路上那數百個讚。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你就知道擁有一兩個好朋友的重要性,他們很多時候可以為你的人生畫龍點睛。

推薦閱讀:臉書不分享也快樂!開心不開心都是自己的人生

每當我的工作給了我極高的滿足感,每當我完成了一些多年來都達成不了的成就,每當我的自信心讓我開始不可一世時,我會找我的好朋友聊聊,因為他們完成的成就往往會督促我自己要繼續努力,因為我不想要在好朋友圈裡頭成為一個停滯並且沒有價值的人。


圖片|來源

好的朋友也可以讓你盡情地做自己。

就像前一陣子,原本與女朋友規劃許久的旅行因為女方的因素而突然不能成行。這時候一則簡短的簡訊,與好兄弟租了一台車,就踏上了 Road Trip。在 Road Trip 的途中,我們盡情地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一些無聊低級的 Youtube 片段。喜歡就罵聲髒話的稱讚;不喜歡,就叫對方換下一首歌。而旅行的目的地也不是為了要討好哪一方,我們當天起床,在地圖上隨意地搜尋個地點,就開車駛去。

為什麼有人說親情,愛情,以及友情在生命當中缺一不可?親情或許給予了你成長的養分,它塑造了今日的你;愛情給予了你化學效應,讓你在人生的後半段能夠與人互相親密地扶持;而好的友情,說穿了,卻是一個垃圾桶,它讓你能夠毫不保留地宣洩情緒,它讓自己最骯髒、最真實的情緒被檢視。

推薦閱讀:三十歲後的友誼:不必臉書秒讚,卻要遠遠關心

垃圾桶有多重要?你或許可以想想,每當我們在親情或者愛情上發生問題時,我們是否一定會去找朋友們尋找解決方案?它或許不起眼,你或許不刻意地去珍惜,可是它的存在,卻讓你的生命多了一分詼諧和少一分沉重。 最近很幸運地能夠向各位推薦一本關於友情的書「誰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這本書的原作在 2002 年就已經在美國發行,卻一直到今年才被翻譯成中文。作者 Jan Yager 是著名的友誼顧問,全書在探討如何發展一段友情,識別各種類型的朋友,並且如何分辨哪些朋友是敵,哪一些朋友則是真的朋友,最後做出選擇並且維持下去。

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不管命運發生了什麼事,「長久維持的友誼,是每一個人生活下去源源不絕的力量來源。」

知音難尋,既然認定了對方,那就花一點時間去維持那段友誼,你會發現等到生命走到了盡頭,孤單,或許不再是唯一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