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婚啞嫁到自由戀愛的年代,女孩的自我價值與婚姻觀念隨著時代更迭,作者藉由理解上一輩人的想法,爬梳歷史帶來的思維改變。

最近分別有不同的機會跟外婆、媽媽討論到關於「女孩」這個議題。由於這個討論十分有趣,所以很想透過這個平台跟大家分享。

先說明一下我外婆和媽媽的成長環境:外婆的故事就跟很多香港的戰前 / 戰時嬰兒的故事相類似。她出生後不久就開始打仗了,因她還在襁褓,太公害怕會在躲避敵軍時因嬰兒的哭喊聲而被找到,而外婆又不是男生的關係,所以就在她手上畫個印記後就把她放在田間,看之後有沒有緣份才碰到。這個故事外婆沒有多說,只是說後來和太公他們團聚了,一直生活在一起,幫忙帶弟弟(即舅公),做家務,直到適婚年齡。

那時有人幫她和外公作媒,之後很快就結婚了。因為她是女生的關係,一直沒有機會讀書,是後來因為幫我舅舅他們買報紙多了,才開始認得幾隻簡單的單字。媽媽則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儘管窮困,但外公外婆並不像其他家庭般重男輕女,並沒有要求媽媽或姨姨們輟學上班好使舅舅能有更多資源讀書。相反,家中的大小家務都是由舅舅負責,致使媽媽和姨姨們都不太會煮菜。

推薦閱讀:【視野重訊】香港首位女首長林鄭月娥:對不起老公,你要為香港市民繼續犧牲

首先打開這個話題是因為爸爸說他有一個中國朋友,他的太太頭胎生了個女孩,之後 3 次懷孕都是女兒。但因傳統思想及兩孩政策的關係,這兩夫妻拿掉了胎兒 3 次。可這個朋友的表弟婦卻不能生育,婚後 3 年決定從鄰居那裏買一個女嬰作自己的女兒。買女兒的原因是因為女嬰的價錢較便宜吧。

聽到墮胎和買賣嬰兒的事後,我除了感到生氣外,還為中國的落後情況感到相當詫異。在我還未回過神時,外婆說:「墮胎 3 次真折福。生小孩要看緣份,生女兒是福氣呢!」儘管知道外婆一向都不是重男輕女,但聽到這番話從她口中說出來時都照樣感到驚奇。要知道那年代的人有這種觀念實屬難得。想深一層,外婆有這種想法也許是源於她從小到大所受的不公對待,讓她在家裏只能是一個帶小孩,輔助家庭的角色。

有時我亦覺得,可能是因為外婆兒時的生活不太好,所以她待她的女兒比她的兒子好,只是她從來都不承認。記得表哥結婚時,外婆跟我說,女孩子是要結婚的,不過不要那麼早就結婚,不應該那麼快就被家庭所困住。依她來看,家庭始終才是女人的重心,一旦結婚了,孰好孰壞,都該全情投入。

推薦閱讀:不想結婚也不想單身的臺北女生

隔了一個禮拜左右,我都忘了正在跟媽媽談論甚麼,但她就回我一句「女生生來就應該要被人寵的,不要太辛苦。」我真的想不到作為職業女性,亦很自豪自己有在工作的媽媽會說這句話。然後,我問她是覺得女生天生比較弱,所以才要被寵嗎?她又回我不是,只是覺得男生生下來應該要努力工作打拼,但女生就應該要打扮得好好的,然後被寵。

那一該我覺得好氣又好笑,然後就慢慢的跟她說起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來,跟她說女生並非生來就是女生,女生是因為跟着社會的規範種種才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女人」。媽媽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我又想其實她會有這種想法也不足為奇。現今很多受歡迎的劇集,不論是韓劇也好,最近的香港劇集《不懂撒嬌的女人》還是電影《春嬌救志明》也好,它們說的都是最強的女人都會想依靠一個人,可以有一個撒嬌的對象。

家庭未必是女人的重心,但必定是女人的幸福依歸。以《不懂撒嬌的女人》為例,這套劇集並沒有把女人設定成弱者,反而是一個可以與男人爭欋奪利的強者,甚至是強得讓很多男人都感到懼怕的女人。但到了劇集中段,主角因與舊男友愛火重燃而令她變得非常溫柔。雖然未到結局,但劇集中的其他角色都不斷有無意地提到「女人要結婚才是完整幸福的」。

社會給女人的規範大都一式一樣,好像女人非得要嫁人不可。不是說這樣的生活不好,而是不明白為何要把女人的幸福與伴侶 / 婚姻 / 家庭掛勾。但細心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曾受影響,有類似的想法。就好像覺得 30 歲就是女人的大限,一定要在 30 歲前找到一個穩定的伴侶、覺得生過小孩的女人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現在想起都覺得很幼稚,而啟發我的,一定是外國朋友的這一句說話:「男朋友不跟她結婚倒沒所謂,但如果不想要小孩的話就不行!」是因為這句話我才知道 2 個人的關係其實是很多樣化的,而女人的生活亦不是一成不變的。

推薦閱讀:「30歲,該結婚了?」找到一個人相愛之前,我不結婚

因此,婚姻以外,歐洲有很各式各樣的法律保障不同的伴侶關係,如德國和法國的同居法。性別不應是我們生活的規限,不論男生或女生,他的生活模式應該是他的選擇。回頭一想,要是我沒有出國的機會,一直生活在香港,我又可會有這個發現?

看見外婆和媽媽兩代人的想法,就覺發現由盲婚啞嫁到自由戀愛不過是 10 多年之間的轉變。再看媽媽的婚姻觀到自己認為的幸福又不過是數 10 年間發生的事。這不期然讓我想起 Edith Wharton 的 The Age of Innocence。書中未章講述美國由舊式婚姻過渡到自由戀愛的時代,主人翁 Newland Archer 見到自己的兒子的婚姻自主,想起了以前自己的婚姻有多受父母的影響;見到他的兒子的自由和其他人的率性,想起了自己的拘謹。每一代的人的思想上都十分不同,我也很好奇,20 多年後的香港人到底對「女性」這個話題會有甚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