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母親節特企——進擊的女兒,邀請你帶著母親啟動親密關係的革命。郝譽翔說得動人,母親與孩子是一起成長的,孩子出世,讓她重新思考與母親的關係。

我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中,跟著母親長大。我曾經立誓這輩子一定不要生養小孩,因為我總懷抱著一種原罪,覺得如果不是因為我和姐姐,我的母親就可以自由自在,不會明明已經離了婚,卻還要被家庭、被小孩綑綁一輩子。

同場思考:25歲女兒寫給母親的一封信:我多希望,把你消失的人生還給你

我的母親每天一張開眼睛,就得要操心柴米油鹽醬醋茶,她再也沒有作夢的權利了,再也不是那個心比天還要高的浪漫少女。

有了孩子,女人的生命從此有了大翻轉,但男人卻不一樣,大多仍是自由的,依舊可以盡情地作自己。這不公平,卻是鐵的事實。我拒絕掉入女人的宿命。

然而在四十歲那年,簡直像是命運之神不可思議的安排,不知為什麼我忽然改變了先前的想法,覺得自己或許可以試著接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雖然那時候的我一點也不知道,那究竟會是怎麼一回事?也或許結婚生子,都需要一點莫名的勇氣吧,我只知道我那延長了過久的少女時代(當時台灣文壇正流行著一種「少女心」的奇特說法),一種因為無家累、無牽掛,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懷,都要從這個時刻起宣告結束了。

有了女兒以後,陪伴著她成長,我也彷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的我,並不是我母親的拖累和綑綁。原來生養小孩這件事情,雖然辛苦,但其實也帶了很多正面的力量。所以我的想法完全改變了,我覺得幸好我母親當年生下了我和姐姐,因為有我們,她的人生活得更有力氣也更踏實了。

我便是這樣看待從「女兒」成為「母親」這件事的。

我也才知道對女人而言,孩子或許不單純只是一種責任,他還可能是一本嶄新的大書,一部還沒有上映過的電影,將會帶領我航向一個未知的世界,踏上一段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旅程,而那將會是連探險家也不曾涉足過的處女地,南極洲之外的南極洲。

推薦閱讀:相信你的孩子!五個和孩子當好朋友的幸福溝通術

而如此幼小的女兒,就彷彿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對於什麼事物都還是新鮮的,好奇的,興味盎然,會大笑,會害怕,偶爾也會大哭。而相較於進入中年,對於一切世事早就見怪不怪了的我,感知已逐漸趨向麻木,甚至成見已深,但如今因為孩子,我竟又長出一雙新生的眼睛似的,而看出去的風景竟也從此全都煥然一新。

而我果然也沒有因此被她綁住,相反的,這些年來因為有了女兒,我反而更積極地行走,我和她走過了二十多個國家,足跡遍佈亞洲,歐洲到美洲。我也在客廳的牆壁上貼了兩張大幅的世界地圖,在每一次長途旅行回來之後,我便喜歡和她一同站在地圖前面指認,我們剛剛走過了哪裡和哪裡?而台灣又是在哪裡?

從台灣看世界,台灣可以變得好大,世界可以變得好近。

而從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不管什麼人、事或風景,都充滿了新鮮的滋味。

我也常把「以後我帶妳去」這句話掛在嘴上。當我和小虎一起看電影《里約大冒險》時,看到亞馬遜河我就忍不住說:「以後我帶妳去」。看《小愛因斯坦》出現埃及金字塔,我又說:「以後我帶妳去。」小虎不知從哪兒聽來巴黎這個地方,我也說:「沒問題,以後我帶妳去。」

這些承諾我都放在心上。我沒有讓小虎上美語幼稚園或補習班,把這些錢省下來當作旅行的基金。在她六歲以前,英文基礎多是靠我每天晚上陪她讀故事繪本,看英文卡通,以及出國旅行一點一滴打下。我相信與其把錢花在補習班背單字,練句型,還不如帶她出去行走、去看、去經驗,去和地球上千奇百怪的人們交朋友。

同場加映:【劇場媽媽第一幕】孩子,不是你的負擔

愛玩如我,應該不算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吧。但我其實不知道什麼叫做「典型」,因為我的父母就不是一個「典型」,我的父親比我還熱愛自由,所以早早就離開了家庭,我的母親則忙於生活,也鮮少用高壓的方式對待孩子。於是我就像是一個「野孩子」般自己糊裡糊塗地摸索長大了,如今也是如此。我沒有什麼好傳授給自己的女兒,除了給她一個好大好大的世界,讓她的好奇心和熱情得到滋養,可以開心地展開雙臂去飛翔。

我為孩子,也為自己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窗,然後感到:生命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