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裡我們思索設計的藝術性,在設計裡我們看見慾望帶來的創造力。以下四位領航時代設計的創意工作者帶我們看設計於他們的核心價值,我們也能從窺見他們思想的過程反思,設計的創意與藝術於我們的關係。設計是具詩意、充滿慾望、引領思維地,散落在我們生活裡的每個細小之處。

用欲望成就未來閱讀

原研哉《欲望的教育》:「將產業的潛在可能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視覺化,這便是設計師的職責!」

設計之於美學,有如文字之於閱讀。

一場時代的美學,有多少人扮演幕後推手? 端看「設計」這個從零到一的創作過程,國際策展人,賦予原有物件新的意義; 時尚總編輯有如賦予設計靈魂的創造者,將拼圖化做一幅風景詮釋在大眾眼簾,並注入經濟思考實體產出,加上文化評論家的論述,塑造出一股時代新美學?靈感與養分奠基於閱讀,我們計畫從細節當中抽絲剝繭,重構美學的方程式,以閱讀培養有意識的獨立設計精神。

推薦閱讀:如何成為設計之都?和荷蘭人學習生活中的城市美學

即將來到的台北國際書展(2/8~2/13)中,我們不禁深思:當出版品要站穩實體市場,設計絕不可能僅靠舊有思維,然而台灣的設計在哪裡,閱讀有實體的未來美學嗎?青鳥依此策劃了既獨立書店、獨立媒體、獨立音樂、獨立建築後的第五個系列:獨立設計思考。

從富含美思想的意識,台灣是否有自有設計來談未來閱讀。延伸到青鳥書店線下策展則是:「出版品的設計與台灣力」

四個時代領航者看設計:張鐵志╳杜祖業╳方序中╳梁浩軒

著名作家與愛書人,過去幾年他更不斷透過設計的力量,希望讓思想更性感,2012年在香港擔任傳奇創意文化雜誌「號外」總編輯,結合該雜誌前衛設計風格,推出多個引起廣泛迴響的封面與封面故事。回到台灣,更與多位重要設計師一起創辦直播節目「政問」,並擔任主持人。也曾在台北城市設計展擔任分區策展人,並曾任學學文創顧問。

台灣的設計擁獨特靈魂嗎?從在地出發的思考融合外來、在地、國際文化走向主流殿堂,回到經濟的論述,回到閱讀思索究竟什麼是屬於台灣真正的設計精神?

曾在 2013 年 8 月創刊 GQ BUSINESS 的 GQ 總編輯杜祖業,讓其成為全球第一本 GQ 經濟論,將風格時尚注入經濟思維。

他說:「設計師必須是不滿現實的哲學家,再小的設計都要有經濟價值。」正因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好的設計師一定不滿現實也樂於思考,他們能透過設計不斷的與這世界戰鬥,永不停止!而祖業的核心信念在於「How to Think Different?」

推薦閱讀:給年輕人的投資經濟學:把錢花在栽培自己的價值上

他形容這一切如同走進不被框框束縛的建築師高地扭曲的作品裡,從中感受到很獨特的詩意,用巨大的存在感抵抗既定的系統、世界,不被約定俗成或現實狀態吞沒,永遠相信所相信的事,即便那件事在當下並無法被世人所理解。

去年風光操刀設計金曲獎、金鐘獎,並延續了屏東家鄉「小花 ‧ 時差紀錄展」的究方社創辦人方序中,他認為:如何用想像力的設計說好一個故事是重要的,運用在地生命力來代表真實台灣的影像。在他眼中創意是一種浪漫,除了能解決問題之外,更要丟出一種新的思維與邏輯。創意工作者要能為未來提出了新的看法與觀點,這正是創意工作者的使命與價值所在。

推薦閱讀:「破壞式創新」世代:台灣人有沒有大膽的勇氣?

他說:「以前人會覺得把華人文化的元素運用在設計上很老派,但現在反而很受歡迎,文化的元素若經過轉化,反而更顯得珍貴。」

啟藝文創創辦人梁浩軒:「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小宇宙,小眾市場也都可以是藍海。」

總是從時代的潮流回看設計世界底下的台灣。他認為所為之策展即是時代的潮流,而他完全就是時代的產物。始終相信可以從策展設計間為每個人帶來一些改變,讓眾人思考,從這些行為裡可以看到哪些事情在改變,讓每個時代都能擁有自己的文化和語彙,以音樂來說,他即從從林強的『向前走』聽到滅火器的『島嶼天光』一直到草東沒有派對,這就是時代的樣貌。

出版閱讀的未來與設計息息相關,原研哉在《欲望的教育》裡提到:「所謂設計就是欲望的教育,無論是商品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是以人類慾望為土壤所長成的收成之物。倘若期待創造出優良的商品或環境,我們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提升人們的欲望水平,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設計,便擁有著影響上述欲望底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