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帶來一些影響力。」初出社會,面試官問到對於未來期待與工作想望時,你是否也曾回答這樣遠大理想的自我許諾?然而該如何達到?如何定義影響力?這些問題背後還有更深遠的意義。千禧世代的這一群人,生在一個家庭保護、快速滿足、社群媒體充斥的環境,我們總想著山頂上的風景,卻忘了那段蜿蜒爬坡的狼狽努力;我們總期盼能改變這個世界,卻忘了從最微小的日常堅持起。親愛的,當你對某件事投注心力,它之所以變得特別是因為時光鑿下了你努力的足跡。

年輕世代,「你想擁有影響力,然後呢?」

分享 Simon Sinek 訪問影片時,我想起去年 12 月底跟學長請教念博士班的事宜,而有的一席談話。學長把問題層次往上拉高,問我,「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心理師?」

學長的問題,很在意料之內,這問題就如同我一般對諮商來談的案主進行的問話的一樣,目的是想帶對方看看未來。

畢竟,就像柴郡貓告訴愛麗絲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那麼你走哪條路都沒差」,我們總是得先了解自己想去哪。

這問題對我來說,不難。我是一個太有方向感的人,只是前方的路還是迷迷茫茫,走的搖搖晃晃,在叉路時也會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決定?麻煩的是,要回頭,也許還不太容易。那個岔點,就像移動迷宮一樣,當你回頭的時候面目已全非。

推薦閱讀:人生就是不停做選擇,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遺憾

我毫無疑問地回答,「我想擁有影響力。」對,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從沒有一刻懷疑。

倒是沒想到,學長接著問,「擁有影響力然後呢?你想做什麼?」

想站在山頂,你必須親力親為地爬山

我與學長的對話,先暫停在這裡。

因為正在看 Simon Sinek 影片的我,實在太震撼了,他的話一句句如同當頭棒喝一樣,敲到頭骨還會有回音。


(Simon Sinek 談年輕世代職場上的困境與問題,推薦你看)

他說:「年輕世代總說自己想要有『影響力』。這現象就像是年輕人想站在山巔上,卻完全忽略中間需要慢慢爬上山的過程。爬山的過程,你會很辛苦,很累,覺得不夠快,流很多汗,看起來很狼狽,感覺想放棄⋯⋯」

看著影片的我心裡 OS:Simon Sinek 的影片打到的不就是我嗎?

回到那天,我反問學長的問題,學長的回答實際又踏實的讓我五體投地,他並不諱言地說,自己目前正在努力的,只是求一溫飽和生活穩定。與學長的回答相較,我的回答簡直是宏願了。

美好事物的養成,都需要時間,不論你想要的是工作成就、愛或是喜悅。偏偏耐性,又是我們這世代最缺乏的。無論何時,你對辜狗或 FB 大神提出問題,它們總是能夠即時地回應你。我們的耐性,一再被削弱。渴望立即滿足的那一面,不斷被增強。

整個媒體與社會告訴我們的是,狼性,是競爭,是快速汰換,是不進則退。以至於,我們都很擔心表現出「等待、耐心」,就代表不積極、不前進。

所以我們根本不判斷,先抓在手上了再說,先開創了再說。所以年輕世代總是看起來著急瞎忙,過於理想化,這些形象在職場前輩眼中,成了眼高手低。

學長說:「想要有影響力很好,但是,要切實。」是,要切實,要親力親為地上山。

雖然心理總會想,能有一台直升機該有多好?不過,就爬吧。

等待與你的玫瑰

影片裡,我覺得最最深刻的,是 Simon Sinek 提醒年輕世代「等待」的重要性。

等待,需要刻意練習。若是你想到山頂,就必得親力親為地爬山,沒有人能夠替你代勞。即便你會很辛苦,很累,覺得不夠快,流很多汗,看起來很狼狽,感覺想放棄,但正是這個過程磨練了你「等待」的心志。

等待具有「讓一切變得獨特」的心理意義。

還記得小王子嗎?還記得小王子想念他那朵獨一無二的玫瑰時,狐狸告訴小王子的話嗎?

推薦閱讀:我義無反顧愛過你:重讀《小王子》,放下曾悉心澆灌的玫瑰

狐狸說:「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玫瑰花本身無異於其他,是小王子在它身上投注的時間與精神,讓它變得獨一無二,變成「小王子的玫瑰」。

等待,不是退縮,不是不積極。是你耐心觀察,沈著性子培養自己,內外在皆然,性情與能力皆然。知道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

等待是一個過程。你透過等待,為你投入的人事物賦予意義,讓這些人事物最終能變成「你專屬的」。在名詞之前,加上「所有格」,不是隨便一個人擁有的、相同的人事物。

對你而言如何?你想灌溉的花園在哪裡?找到你的玫瑰了嗎?

「擁有影響力之後我想做什麼?」學長問。

「我最想做的,是讓有能力的人進入會談;讓沒有能力的人,也能透過會談以外的方法受惠。」

這是我的玫瑰。

我找到我的玫瑰了,問心無愧地。

心理師這份工作,就是我的玫瑰。

你們,就是我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