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給予男性的期待仍保持傳統父權思維,邀請你思考,講究平權之際是否還有平責的問題,看見那些男人重擔,並一起將之卸下吧!

男人不能只是「被人要」,而是要「被需要」。

我們相信自己必須當英雄,只是因為我們看不到其他的角色。——諾亞 ‧ 布蘭登 ( Noah Brand )

「好男人計劃」( Good Men Project ) 在許多方面,女人會比男人體驗到更強烈的無力感。約會強暴、身體被壓制、在協商和事業成功上有較少的社會化、老化的生理跡象、失去青春與美貌帶來的權力,都是女性必須處理的挑戰。

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性別歧視是雙面刃。男孩受到的制約和女孩不同,當男人不像在公園散步那樣簡單。

從一出生,只有幾天大的時候,許多男嬰就割了包皮。有人認為這個過程跟生殖器閹割一樣痛苦。我們覺得某些文化的陰蒂閹割儀式原始而粗野,但美國大部份男孩仍然被迫割包皮(英國較少)。

男嬰哭的時候,成人等更長的時間才抱起他,暗示他抱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成人也比較少對男嬰唱歌、說故事、唸書給他聽。這個現象其實是負面教育,讓男嬰覺得自己不值得父母和照顧者花時間和力氣提供這些活動。

青春期之前以及青春期初期,男孩經由粗魯的團隊運動學會忍受痛苦。

推薦閱讀:運動場上怎麼了?從排球正妹沙賓娜看另類運動暴力

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兩性關係中需要提供什麼的時候,尤其是經濟上的期待,他們開始接受比較不愉快但是收入比較多的工作。現代的年輕男性仍然受到社會化,認為自己必須找到高薪工作,以便支持妻兒,但是年輕女性不會得到這種訊息(所以才會有約會時誰應該買單的統計)。

男孩也發現了家庭主夫的汙名化——皮尤研究 ( Pew Research ) 調查顯示,待在家中照顧孩子的家長中,有 84% 是女性,並且,51% 的人認為母親待在家中對孩子比較好,只有 8% 的人覺得父親待在家中也很好。

很明顯的,雖然有更多男人接受「照顧者」的新角色,男性身為照顧者的角色仍被忽視了。

國中或高中男生開始想要約會時,非常可能約束自己創作上的興趣,因為他知道藝術和文學賺的錢比較少,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科目(理工科,STEM)賺的錢比較多。他會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將來可能必須養家,而且無法期待女性——尤其是他想組織家庭的對象—支持他。

雖然現在大學畢業生中,女性佔大多數,但是數理科大多還是男性,社會科學則大多是女性。2007 年,83% 工科學生都是男性,77% 的心理系學生和 79% 的教育系學生都是女性。碩士班則是 77% 的工科學生是男性,77% 的教育系學生和 80% 的心理系學生是女性。在英國,超過 90% 的工科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 GCSE ) 發給男生,超過 90% 的健康和社會照護的證書發給女生。

根據人數分佈與薪水差異,乍看之下像是有性別歧視,但是男女雙方都早就知道理工科比較容易有高薪工作。反之,女性受到社會化,經濟期待的差異更強化了約會時不拆帳的行為。大部份女性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都會請一年產假。

有很多獎學金提供給兩性以及各種族裔,但更多獎學金——學術和體育——只發給女性。scholarships.com 網站——美國最受歡迎的協助尋找並申請獎學金的網站——提供給女性的獎學金種類是男生的四倍之多。

所有的男性獎學金都限制申請者必須申請某個地區或大學,女性獎學金則有一半都接受全國各地的申請。有幾個獎學金針對單親女性,卻沒有一個獎學金針對單親男性。1970 年代的家長在兒子的教育上花更多錢,到了 1990 年代變成在兒子和女兒的教育上花一樣多錢,到了  2000 年代,反而是在女兒的教育上花更多錢了。現在的家長教育女兒所花的錢,比兒子多了 25% 。如果別人花錢讓你讀書,為何不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呢?

簡單地說,年輕女性沒有年輕男性需要面對的現實。男性知道世界不會圍著他轉。

我們很容易談權利平等,卻不容易談責任平等。

不過,如果我們希望看到兩性之間有更多的慈悲和合作,責任平等就是合理的下一步。

權力是什麼?

雖然最早期的農業可能是社會學者埃莉斯 ‧ 博爾丁 ( Elise Boulding ) 主張的古代中東女性發展的野榖類培育,但是許多學者,例如喬治 · 華盛頓大學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教授海蒂 ‧ 哈特曼 ( Heidi Hartmann ) 認為當農業發展穩定之後,男性逐漸成為社會強勢,逐漸對家庭、勞力、經濟、文化和宗教有了控制權。

因此,我們往往從父權的角度看待權力。誰控制了錢就控制了其他一切。毫無疑問地,金錢讓人在生活許多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和控制,但是能夠發號施令只是權力的一種而已。還有另一種權力不那麼大聲,但是同樣有力:個人權力。

推薦閱讀:女性主義要的男性解放!告別厭女、恐同、陰柔賤斥的父權暴力

真正的權力是全面性的,不僅僅是外在獎賞,例如收入、社會地位和物質財產而已。全面性的權力也包括內在獎賞,例如健康、內在的平和、心靈、被愛、被尊敬、情緒的覺知和開闊、正向的自我概念、運用個人價值為個人及社區增進日常生活品質的能力。最終,權力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擁有令人滿足的個人經驗。

以這個角度看,壽命是一個合理的測量工具。世界衛生組織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列出 1990 年到 2012 年出生在低收入戶或高收入戶的男女平均壽命:

  • 低收入戶男性:54.7 歲
  • 低收入戶女性:57.3 歲
  • 高收入戶男性:73 歲
  • 高收入戶女性:80 歲
  • 出生於 1990 年到 2012 年之間的男性,全球平均預估壽命:64.7 歲
  • 出生於 1990 年到 2012 年之間的女性,全球平均預估壽命:69.7 歲

全球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 5 年 ( 8% ) 。富有男性比貧窮女性長壽 15.7 年 ( 27% ),富有女性比貧窮男性長壽 25 年 ( 46% ) 。超過100歲的長壽老人之中,81% 是女性。

患攝護腺癌的男性比患乳癌的女性稍稍多一點,但是中央提供的乳癌研究經費幾乎是攝護腺癌的兩倍。美國政府也為女性健康設立了網站 ( womenshealth.gov ) 卻沒有為男性設立健康網站。有趣的是,男性健康是女性健康網站裡的一個項目 ( womenshealth.gov/mens-health/ ) 。網站上有一個橫幅,宣布了全國女性健康週 ( National Women's Health Week ),讓女性學習更多健康議題,卻沒有全國男性健康週 ( National Men's Health Week ) 。

世界上有些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開始慶祝國際男性日 ( International Men's Day, 11 月 19 日 ),目標之一就是提升男人和男孩的健康,但是尚未受到與「為女性癌症遊行」同等的重視。

在前 15 項重大死因中,幾乎每一項都是男性的死亡比例較高。最大的兩性差異是心臟病、自殺和意外受傷致死。女性比男性較易有自殺念頭,但是男性自殺成功的比例是女性的 4 倍。美國自殺者 79% 是男性。在英國,男性自殺比例比女性高出 3.5 倍,自殺比例最高的是 40 歲到 44 歲社經地位低的男性。

2012 年,美國有 4383 人死於職災,其中有 338 人為女性,也就是 92% 死於職災的人是男性。職災死亡比例最高的是營造業,最多的意外是墜落或滑倒。在英國,2012 年到2013 年之間,有 99 人死於職災,其中 94 人是男性。全球而言,擔任危險工作的男性遠遠多於女性。

有孩子的女遊民比有孩子的男遊民多,但是在美國,超過 68% 的遊民是男性,其中有 40% 男性遊民曾經從軍。相對而言,一般成年人口中只有 34% 曾經從軍。全國無家榮民聯盟 ( National Coalition for Homeless Veterans ) 估計,任何一個夜晚都有 27 萬 1000 名榮民無家可歸,大部份是男性。這個國家之恥不斷持續發生,卻少有重大媒體報導或討論如何回報這些勇敢的榮民。在英國,86% 遊民都是男性。

從這些事實,我們可以推斷,在某方面女性其實比男性更有權力。

像個男子漢:壓抑情緒的重大代價

對男人而言,被欺負、被取笑是童年的主要經驗,以至於大家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大家會說:「男孩就是男孩。男孩玩起來就是那樣。」

當男孩內化了這些信念,相信自己很強悍,認為自己應該像個男子漢地面對這一切,他們最終會切割自己比較敏感的那一面,而這個部分卻是他們之後會需要的。結果就是成年之後的親密感和兩性關係可能成為很大的挑戰。一個推論就是他們沒有學到跟朋友、家人、老師、教練或其他人求助,這些人原本可以協助他們減輕他們面對的負面經驗。

當有人跟年輕男孩說「只有女孩才哭」的時候,他學到他不可以表達情緒,所以他忍住。每當有人告訴他們,他是誰,他們的感覺是錯的,他們就開始壓抑或試圖改變他們的內在經驗。在關係中,他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誰或自己要什麼。他們開始根據毫無真正深度或根源的劇本行動。

二十年後,這個男孩成為男人,遇到一位很棒的女人,戀愛了,當她說她感覺不親近時,他會覺得困惑。她要他更打開來,他卻完全不知道她在說些什麼,因為他從來沒有打開過。

有些男人小時候在學校被霸凌,長大了仍然為此感到憤怒。當這個憤怒沒有被承認,就會在潛意識發揮影響——往往成為背景聲音,告訴他,他有多壞、多醜、多笨——幾乎取代了外界的霸凌。

這會傷害自信,表現在人際關係上,他可能很難拒絕別人,同時會堅持自己想要的事物。他甚至可能因為害怕自己也成為霸凌,寧可被歸類為「好人」。另一個方式是和別人保持距離,因為他相信別人都有惡意,不值得信任,如果讓別人接近,就會受傷。在更深的層面,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同儕都很壞,他們會認為自己也是一樣,所以不值得被愛。

推薦閱讀:愛與被愛的心理學迴路:跳脫「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

如果有人在內心相信自己不值得愛,就不可能接受愛或付出愛。

想像一下,如果你唯一被碰觸的經驗就是粗魯的推打,或是別人試圖傷害你,會怎麼樣呢?

研究顯示成人較少碰觸男嬰。很多男人喜歡性,因為這是唯一能夠得到正向身體碰觸的機會。否則的話,他們的生活基本上都沒有和別人做肢體接觸。如果缺乏碰觸以及滋養,內在的個人掙扎可能導致性與兩性關係空虛、寂寞和沒有意義,無法體驗真正的愉悅和連結。我們要再一次指出,當年輕男性轉向色情片尋求想像中的情色經驗時,他們從來不會看到男女溫柔關愛彼此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