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閉上眼回想父親的樣子,你的腦海中的他是什麼樣子?父親突如其來的逝世,成了導演蕭如君探討生命的契機點,進而催生了《經》這部實驗短片。她開始思索這片土地和溪流帶給她的生命體悟,河流不只是生命的誕生,也乘載著岸邊人民的生活與悲歡離合。

走過碧潭風景區的商店街,從小吃攤位傳來一個明朗而親切的聲音,「你回來啦?」商店街的阿姨親切的問著如君,如君親切地向小吃攤阿姨打過招呼後,便領著我們走向停靠天鵝船的岸邊。採訪當天,受到如君的邀請,回到她從小成長的新店,和她一起踏上天鵝船,用另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看實驗短片《經》。

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都是傷痕

踏上天鵝船前,對如君的第一印象來自《經》實驗電影募資計劃的短片,影片裡出現一個平穩而堅定的聲音:「今年(2016年)的新年,還沒過元宵,我的爸爸過世了,他是一個做鋁門窗的頭家,一輩子做工,話很少,卻是個浪漫的人。我沒有想過會這麼早失去他。」,父親的逝世,對於蕭如君而言作為探討生命的契機點,催生了《經》這部實驗短片。

「家庭」對於如君而言,是一個從小到大都需要一直反擊及證明自己的地方,在傳統的家庭中成長,爸爸在外主持事業,媽媽在內管理家務,身為長女的如君,不免得背負起父母及社會的眼光和標準來檢驗自己的成長。而女性的角色,更是為如君的生命歷程設下了許多框架, 因此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在所謂的社會期待和不經意的言語中碰撞,「在家庭裡,自己總是在面對其中所有尖銳或被隱藏起來尖銳的事物。」。

推薦閱讀:【劇場媽媽第二幕】爸爸,你不只是賺錢的機器

這也是她這些年來創作的關懷,包括她第一部執導紀錄片《給兒子的備忘錄》,如君深深被主角-馬尼尼為的勇敢與離經叛道所吸引,「我總是會特別在意女性受到壓迫的一些感受,我就從小到大對這方面很敏感,所以就會挖掘出這個部分。」如君這麼對我們說道。

跨越生與死的河流

在採訪的過程中,如君總是淡淡地望著眼前碧綠色的河水,對於生長在碧潭風景區的如君而言,所感受的「碧潭印象」並不如旅客想像般浪漫,「小時候我媽就會跟我說不要靠河太近,我覺得這條河水對在地的人來說內心深處還是很害怕被它吃掉、吞噬,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這條灌溉及餵養百萬人的新店溪,作為台北的母親河,它所乘載的不只是生命的誕生,也乘載著百萬人的悲歡離合及逝去,看著碧潭風景區岸上旅人如織,當地居民安逸的坐在沙洲上,拋出漁竿,靜靜地等待歲月,「我常覺得這個地方真的很奇妙,好像活的死的、介於中間的,都一起在這裡。像靈界的感覺,過渡。」。


《經》實驗短片的重要場景之一(攝 / 江雅薇)

這次《經》的拍攝場景,除了碧潭作為主要場景之外,還選擇了一座位於新店的廢棄房屋,原本獨立而氣派的別墅,火災過後,房屋不見任何的人為修繕,只任由芒草花佔據屋裡的各個角落,在華麗大廳裡的旋轉梯旁順勢而生,在繁華與荒蕪的強烈對比中,蕭如君藉由演員流線般的肢體表現,試圖連結時間的裂痕,展現出所有的生命形式是如此和諧地共享及共存在這個空間。

影片中的拍攝場景,其實都和實驗短片的名字《經》一樣,同樣作為一個載體,乘載著生命的流動,乘載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在這些文字和空間裡生與死彷彿不再這麼二元對立,而是兼容並蓄的共存在同一個時態中。問起為什麼選擇「經」作為影片名稱,「其實我一開始想的是女人的月經,經血和生命是如此的密不可分。」如君笑著回答,「我覺得『經』不像其他名詞,這個字沒有那麼容易去定義,那種開放性又更大。英文片名應該就會是 Period。Period 也有階段的意思,生命本身就是不斷「來去」的過程。」這也是自父親逝世後,如君從生命中得到的重要啟示。

推薦閱讀:藏人的天葬死亡觀:死亡只是肉身消逝,精神永存

更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

在父親離世之初,如君常聽人用往生一詞來代替過世,「那個時候就一直聽到,就覺得這個詞很隱諱,其實就是死掉,但換成另一個淒美的說法,強調要去另外一個新生的世界,而不是結束這件事情。」,這也讓如君思考了,生與死之間的壁壘並不那麼分明,「那個時候我就有一個親人他說,其實是有可能把爸爸生回來的,所以感覺好像是一個循環,一切自然會有一個循環,人類、萬事萬物都有。」,從這些切身的生命經驗裡,展開了如君拍攝影片的契機,透過影像內容拓展內心的視野,反思生命的界線及意義。

推薦閱讀:【獨處練習】名字的回憶列車:每個名字,都有意義


​新店溪作為台北的母親河,它所乘載的不只是生命的誕生,也乘載著百萬人的悲歡離合及逝去(攝影/沈君翰)

在痛失至親的過程中,如君就像有很多相同經驗的人一樣,開始學著堅強及面對,「我覺得自從我爸過世了之後,很多事情都轉變了,就是很多意義、很多角色上的心境都不一樣了,以前會比較憤世的那種個性,會比較不能容忍這個世界為什麼一直要求拿出條件來符合他們的期待,但是現在就是拍這部片,我想要找到一個方式走出來,不特別迎合誰,找一個比較溫柔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吧,面對活著這件事情。」,這也是為什麼這次以實驗短片的形式,來呈現這個討論的主題,「其實有時候我們會執著於太多條件,執著於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

推薦閱讀:在愛面前生與死皆渺小:若今天是生命最後一天,只想說我愛你

實驗電影有很大的空間,可以不必把事情說得太清晰生硬,而觀眾可以釋放自己的靈感去接受影片裡面的錄像。如君希望不論藉由影片內容或影片形式皆能對觀眾傳達這樣的訊息。

 訪談中途,我們搭乘的天鵝船逐漸地駛向沙洲,意外地在沙洲上擱淺,在擱淺等待求援的時間裡,不禁將眼前的景象與生死議題連結起來,親者逝世停止的是逝者的時間,但生者卻也如這艘船般動彈困在沙洲上動彈不得,任由時間流逝,如君便娓娓道出,「自從開始準備《經》之後,我感覺生命中總是存在著兩股力量促使我們前進:命運之流,還有自己的意志力。」語畢,我們便看見救援小船緩緩向我們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