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閱讀散冊,記錄下一本本好書,陪你品味人生!讀張鐵志《燃燒的年代》,讓我們追尋自己內心的理想,相信自己渺小的力量只要持之以恆,為對的事堅持,就會有影響世界的力量!

用純真改變世界

「我期許我的寫作能夠洞察我們的世界,詮釋時代變動的意義,捕捉歷史的理性與感性,並最終鼓舞人們起而行動,因此,必須要繼續與這個時代肉搏下去!」─《燃燒的年代》。

我眼中的鐵哥是純真的,他或許沒發現,跟他合作以來正喚醒了我內心最原始和天真的那一面,所以現在的我可以如此自然而然。

我時常看著他的臉書文字發笑,覺得這位大叔,年紀已屆不惑之齡卻依舊像個小孩般的情緒沒有轉折,在複雜的社群世界裡,他把自己赤裸裸的放在易被猜透和評論的位置上,透明而沒有面紗,但我相信他其實也不想掩飾。(一定覺得太麻煩)

偏向直線性的回答語言是純真的,他寫下的每顆字都反映著,血液裡有股靈魂正熊熊燃燒。這把火,其實從 2004 年的《聲音與憤怒》開始,就跟隨他從年少至今都從未失去過,而純真和熱情也讓純粹的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讓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也讓我這個沒聽過搖滾樂的人,開始聽搖滾和思考政治。

同場加映:從佩蒂史密斯到小野洋子,搖滾樂的靈魂愛侶

初期我跟鐵哥曾在書店合作的共識裡迷失方向,就在我們都猶豫要放棄時,我從書架上拿了這本《聲音與憤怒》,然後開始閱讀。

書裡的純真搖滾故事一幕一幕的寫下美國六零年代的搖滾音樂與世代革命,我從 Patti Smith(佩蒂史密斯)裡讀到《只是孩子》單純追求夢想的純粹與美麗、我從 John Lennon(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他到死前都堅守要用音樂改變世界的初衷,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想像鐵哥站在 PattiSmith 演唱會台下,隨著台上搖滾音樂而身體搖擺、內心激動狂熱不已,他熱切的用文字記下當時吶喊在心中的悸動,書裡也紀錄了這位搖滾人熊熊在燃燒的文字能量。

我放下書本對鐵哥說:「我喜歡 WoodStock 裡的沒有期待、只有真實,『閱樂書店』就像是我心目中的 WoodStock,恆久而美麗,我們一起努力吧!」那時我心裡是這麼想的:「從今以後,我甘心認命的做每件能夠雕塑出他品牌光芒的事,因為現在的我內心充滿力量,我希望世界因為他,因為我現在的眼光,讓每個人都能閃閃發亮。」

如果說《聲音與憤怒》徹底改變了接續閱樂的方向和我對書店的使命,那麼他的這本《燃燒的年代》正是讓我理解,為何他會在 2004 年放棄美國哥倫比亞博士學位,選擇回台、赴港、書寫搖滾音樂史和至今一生的寫照。

有天,記得我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告訴他:「任何人都應該學習搖滾精神!不追求表面,重回到內涵和本質。」

什麼是搖滾精神?

翻開《燃燒的年代》一書,書本的第一章文字標題是:「以寫作與時代肉搏」。我很想立刻跟他說,這就是搖滾精神阿,因為他始終相信最輕如文字也正是最有力量能撼動人心的方式,每每在所有選擇之下,這個看似最渺小、卻也是能無盡傳遞到世界核心的,是文字靈魂的深度。這本書裡的他記錄的是一路以來他帶點與主流反抗的思想脈絡和抗議路程,文字是他的世界,如同用生命燃燒的搖滾音樂終會改變世界,我相信他的文字也會。

延伸閱讀:【張鐵志專文】小確幸年代,是最有創造力的年代

他從大學時代的校園刊物《萌芽》開始,即在文字這塊田地裡萌了芽,接續他應邀請在《新新聞》上首開年輕人看世界的專欄,出版著作《聲音與憤怒》,並在《中國時報》時評版、《聯合報》文化副刊寫文。他跨越美國和台灣,時時關心華人、世界、我們和他們。爾後他一路回台跨越獨立的時空到達彼岸,在《音樂時空》寫文、接著《南方週末》和《南方都市報》都能看見他反思的痕跡。

我認為他最重要的一戰當從香港《號外》開始,這本兩岸三地馳名的傳奇雜誌,開啟了他的跨界眼界也開啟了我的視野。他在《號外》裡作了許多創新實驗,像是書評專欄和對於年輕人獨立思潮的啟發。其中 2014 年 7 月號「書店理想國」,他以兩岸三地的高度寫下了心目中的獨立書店精神,與一群「沈默堅守者」的故事,我從文字裡被他深深觸動而感動,我深信在文字領域,他始終會堅守到最後一刻,直到世人都聽見真實的聲音!

文章脈絡從台灣、香港、中國的每段重要歷史文化事件一一訴說著追求平等的決心,他總是在時代裡敲敲打打,永遠對未來懷抱的無限希望。我們能否用期待的 WoodStock 純真去改變世界?改變這個中港台政治的僵局所牽連的民主和人權?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當純粹的思考邏輯被惡意拆解,層層被覆蓋著的謊言,讓純潔已然不見,原始的模樣考驗解讀人的抽絲剝繭,而音樂卻始終能誠實的反映他原有的純真和美麗!

從鐵哥的書裡我讀到:Live Aid 是易解讀易傳播的搖滾樂,但如果你聽了原真性的 WoodStock,會深深被他的音樂所震撼所感動所啟發所改變!

改變的路要從哪裡開始?

記得某天我們走在通往「閱樂書店」的路上,鐵哥轉頭對著我說:「珊,妳要去看一本書,叫做《階級世代》。」

為什麼?

「我那個年代,階級還沒那麼明顯,可以靠著讀書與後天的努力進而擁有一些可能,但現在,當我望著身旁的少年們,個個都是富二代,彷彿現今還能靠努力獲得成功的機率已是微乎其微了。」

我點頭。

「妳一定要看!然後用書店改變這個世界!」

與鐵哥一起經營書店以來,我們嘗試用講座、影音、社群經營、賣書小紙條、四本以上要跟客人鞠躬說謝謝、五本以上有書衣包裝等各種方式,在書的推廣上持續努力,我也開始學習寫書評,用短文長文來分享書的好。

鐵哥說:「書評不只談書本身,還有書跟現實的連結,以及作者的知識脈絡。」是賣書最好也最直接的方式,讀者會被有感染力的文章感動,進而願意買書閱讀與分享。在他眼裡的寫作與媒體編輯是一個黃昏中燃燈的工作,燃燈者的勤奮和努力讓黑夜永不降臨。

推薦閱讀:台灣四百間獨立書店的故事:人的靈魂越美,書店就越美

或許世界有時對他充滿誤解,讓他在文化和政治的邊界無盡徘徊,時而吶喊或時而掙扎,讓他在追求正義的路上載浮載沈,時而或引來些微訕笑。但他追求書店的獨立精神就如同原真音樂總是帶有顛覆主流的革命精神般,路是顛簸崎嶇的,他說:「這是搖滾帶給我的生命態度,要向一首搖滾曲般寫下去,像一首搖滾曲般活出自己。」

而我,在讀完書之後,我,現在坐在沙發上望向窗外,看著眼前的這扇窗、望著窗外的樹影和陽光;一樣的窗、一樣的樹、同一個光,我想說的是:相同的景物,但我已經是不同的人。這本書像是開啟我人生的另一扇窗,從此我的世界多了另一個眼光,我也想跟著他一起在反抗的進程上奮力向前奔跑,我深信我們會一起用書店、用思想、用熱情,去讓這世界熊熊燃燒!

【同場加映】創作的力量-當《再見瓦城》遇上《燃燒的年代》趙德胤X張鐵志

一位來自緬甸的華裔電影導演,透過電影揭示自身移動各地的觀察與感受;一位是在港中台等地致力探索媒體實驗的作家,透過書寫撐開公共對話的空間。

他們,一個扛著鏡頭一個搖著筆桿,試圖與社會對話的過程中,亦同時爬梳個人經驗歷程與自己對話。
今晚,將以「再見瓦城」及「燃燒的年代」作為引子,來思考如何從每一個「我」出發,連結每一群「我們」,然後與世界對話。

探討子題
-創作之於個人?
-創作之於社會?
-彼此創作的呼應?
-從個人創作看文化出路

時間:12/18 19:00-21:00
地點:青鳥書店
(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一段1號 文創園區玻璃屋2F)
參與:入場費用150元(現場支付),附瓶在地台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