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is love made visible. 女人迷一直相信,工作是愛的具象,來瞧瞧我們的工作現場,本週聽編輯說。

這陣子,Slash 一詞再度被翻紅,它出自 2007 Marci Alboher 在《The New York Times》專欄所發表的內容,後來集結在《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書中。這本書由許多身兼「打工者/創業者」的故事點出青年無法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也質問一個人:除了本業,你還擁有有什麼?除了職稱 Title,有沒有比你名片更亮眼的故事?

延伸閱讀:職場筆記:《重版出來》你憑什麼站在這裡?

總經理兼差 Uber 司機、中國《分答》流行用知識賺零用金、一邊做劇場一邊寫稿的自由工作者....。斜槓青年透過多重職業與能力向量,讓自己成為一個難以被框架的人。這類人投資的不是財富,而是自己人生的故事。

斜槓青年的出現早有伏筆,千禧年前,我們說那是複合型人才、而後個十年流行了跨界人才一詞,隔行如隔山這句老話漸漸成了過去式。

從專業的跨界來到職業的跨界,人們不再滿足單調的生活方式。我跟主編說,我們也很像 Slash 啊,做一個新媒體編輯,不過重複的日子,跟著時代學習,以前做慣的事,只要科技前進中,隨時都是從零開始。

女人迷是這樣的一個團隊,以 Lab 為核心、延展出專案,我們稱之為星球。每一顆星球,來自不同 Lab 的夥伴,每個人在新的生態圈灌溉、吸取各自需要的養分。每形成一個新的星球(專案),都有全新的物質混合流動,團隊不斷進化的沖刷感讓工作模式不固態。設計師學寫程式了、媒體公關加入社群小組、編輯深入公司 On Board 流程.....。

每個人都在做自我能力的突破、看看自己的能耐、瞧瞧別人的專業、挑戰安逸。

我都說女人迷是個野蠻生長、溫柔前進的腹地,在這裏,你務必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跨越星球也是種 Slash 化,我們笑這是「偷學」,他人的經驗與寶庫都在那了,你還不吸取精華就是笨蛋。所以身為內容編輯,我看著「投票直播」興起研究 html、我在辦論壇與活動的經驗學習怎麼從一個寫字人走進讀者生活,看著十八般武藝、不甘願停下來的夥伴們,我也想持續往自己喜歡的未來前進。

相較許多彈性玩工作的人們,我還不是 Slash,只是走在半路上的 Slash。多數活在這時代的九零後,都在半路上,一面適應著環境、高速變遷的媒體、不斷更新的工作技能。半路上的 Slash,倒是沒有身兼多職,但可能正在深化自己的不同能力,我自覺斜槓青年不是迫於生存擠壓出不同的專業、而是因有強烈危機感不甘平庸,所以成了斜槓青年。

半路上的 Slash,或許不丟掉正職、但也不止步、延展著自己其他專業。Slash 並不浪漫,但可能精彩,我也期盼能成為一個「為自己工作」的 Slash,給自己更多彈性與空間,去接觸未曾學習的事物、去理解一個新世界的生成。

我身邊許多人已經活著「不被定型」的工作樣態,網路生態遠端工作的發展也將越來越支持多元工作者的需求。他一邊睡沙發一邊接案、她投入社運組織一面寫稿、他邊寫程式邊創業。他們的故事越堆越厚,如果你還未上路,那你該緊張了。

推薦閱讀:該不該與生活的現實妥協?你的選擇決定你是誰

“Be A Slash.” 你未必要辭職去旅行,拋棄麵包追著詩與遠方。但是,你該捫心自問,除了這一份安穩的工作,你還會什麼?你想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