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影展從 1993 年開始在台灣豐沛了許多陰性敘事,從提供獨到人文藝術視野、到引介多元性別思潮,我們多了一條途徑,思考「自己」陰性身份與世界的關係。讓我們聽聽這屆策展人羅珮嘉談談女性影展萌發的女性狂熱,在這股沸騰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喧囂的方式。

文/羅珮嘉

常有人問我,關於女人的電影很多,那為什麼還要去女性影展看電影呢?

其實這是兩碼子的事,因為女性影展,是女人共同經歷一連串醞釀情緒、啟動思考和展現行動的集體狂熱事件。

這種姊妹情誼般(Sisterhood)的狂熱意識,從選片規劃、活動籌備到宣傳期皆持續不斷──選片人和評審每每為了捍衛心頭好,總是必須上演如鄉土劇中婆媳較勁的橋段,大哭大笑又或大吵大鬧,卻無損 sisterhood 之間的深厚情感;在片單確定之後,選片大女人們的心頭好交給了影展小女人們持續發酵,於是另人刮目相看的活動文宣和招數因而產生。

甚至那些充滿原創性,卻又無損英文片名意義的中文翻譯,都出自年輕團隊之手──像是今年大玩迷你裙,卻又拒絕被性別標籤的短片集單元「短短迷你群」(The shorts collection),和討論性別與工作生存性的「性/倖存年代」(Sex and Work)單元,以及以公路之旅方式到處撒骨灰意涵的影片 Burn Burn Burn,其中文譯名由女影團隊定名為《奔.奔.奔》,不僅以狂奔之姿展現公路電影特色,又能顧到完整諧音的巧思令人莞爾,女人們的馬拉松式集體狂熱可說是越演越烈。

推薦閱讀:從女性身體解放宿命:《伊底帕斯》

所謂集體狂熱,是一群人對於做某件瘋狂事情的渴望和執著。當腎上腺素飆升,心跳加速、手舞足蹈、汗流浹背,如 G 點式高潮刺激腦內啡之後,久久不散的滿足感令人上癮。今年女性影展就有幾部帶有刺激腦內啡作用,並充滿 sisterhood 精神的影片。

《奔.奔.奔》中的兩個女人賽芙和艾莉,和剛過世的丹是好友,丹死時交代兩個女孩必須將他的骨灰灑在英國四個地點。旅程中遇到嬉皮式公社、性騷擾、協助一位老婦逃出家暴等等意想不到的經歷,也讓賽芙和艾莉彼此吐露最深沉的秘密。

丹面對死亡,對好友說出真實但殘酷的建議,促使她們更真誠面對自己、做出抉擇,以及與過去和解。演員表現精湛、自然,在看似即興的對白中,精準演繹動人故事。

女人的集體狂熱也展現在對某些事物的崇拜,《字裡行間的愛》揭開愛情小說產業的神秘面紗。愛情小說的讀者跨越了世界六大洲、34種語言,每年創造超過 10 億美金收益,卻一直難被視為正典。「愛情故事是無遠弗屆且強而有力的,就如同寫下這些故事的女人們。」,本片跟隨數位愛情小說作家,一窺產業生態,並娓娓述說愛情小說如何成為一種培力媒介,聯繫著粉絲間的姊妹情誼。

同場加映:【女影選片】〈字裡行間的愛〉:為羅曼史戰鬥的驕傲

如果友情、文字與愛情是內斂式的狂熱,《玩我舞孃》則大膽又細緻地描繪了好幾位紐約最光彩四射的舞孃。本片不但跳脫對舞孃香豔演出的獵奇眼光,鏡頭更穿透了表演者亮麗的外表,直剖更為私密深層的個人故事。女孩們爭奇鬥艷,卻無損彼此之間相互打氣與崇拜注視的惺惺相惜。

而展現女人集體狂熱的制高表現的影片,則是本屆開幕片《炙熱豔陽下》── 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娃娃新娘」、「寡婦」、「脫衣舞孃」、「受暴婦女」等四個不同身份的女人,在悲慘的年代,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命運。

女人的人生,讓女人自己冒險;女人的精神高潮,找女人們一起歡慶!電影的女性狂熱將延展至影展期間,那些關於女導演、女攝影師、女策展人、女編劇家、和女影團隊們所量身訂做的集體女人派對,就不單單是去看一部關於女人的電影所可比擬的歡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