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台灣的學生總是太過習慣標準答案。也有人說,出國之後要勇於發聲,否則出去一趟只是白費。女人迷作者 Perfect Balance 卻想告訴你,跳脫框架是好的,創意和勇敢卻需要紮實的功底作為基礎,否則,所有的言論,都只是夸夸其談。


 圖片來源

還記得在倫敦唸書的第一個月,和到倫敦才相識的學妹一起搭著公車回家,雖然已經念完台灣的大學才出國,她卻因為對要再攻讀什麼科系的碩士學位毫無頭緒,或說是毫無興趣,而決定念 Foundation(在英國上大學前幫助學生透過學習不同課程決定未來方向,並準備作品集的課程)。她笑著說如果在英國繼續待下去她會連美醜都分不清楚,因為,她隨便畫的鬼東西,班上的老師們都會以誇張的語氣喊著 Amazing!

你會喜歡:十多年的自己在旅行後瓦解:倫敦 Gap Year,讓我全然歸零

這讓我回憶起小學時每個週三下課,我都會背著我的美少女戰士書包到畫畫班報到。上課前老師都會將一幅畫放在白板前讓大家臨摹,然而每每在結束前一小時,老師會開始到每位學生的座位上替你完成"你的作品",好似如此才能將這幅畫端的上檯面。所以,每次回家後儘管被父母稱讚我的畫作,我也沒有絲毫的喜悅感。

 
圖片來源

還記得有天在學校的畫畫課,我肆意地揮灑後完成一幅非常滿意的作品。之後,老師隨意的把幾個同學叫上台,我也是其中之一,看了我的作品後老師只用揶揄的口氣說到:「大家別笑她,或許她會是未來的畢卡索」,之後,是一陣哄堂大笑。而這句話就此讓我認定自己不會畫畫,在選擇大學時也因此放棄念服裝設計系。

到英國生活一陣子後,我漸漸的開始從拾畫筆,並非這期間我的繪畫技巧進步神速、或是身邊有人鼓勵我再次作畫 ; 而是,這裡的人教會了我一個道理 —— 美醜根本沒有一定的定義。在國外漂泊了三年,不想回亞洲其實有個很大的原因是 ——怕回去會立刻被個隱形框框所套住,當你沒發現時你被套得不痛不癢,但知道後就覺得那框架綁得你形同活屍。

 
 圖片來源

因為大家追求一致的美,所以一張張撲克牌般的面容開始集體在街上遊走。一個問題一個答案,讓多少學子為了那標準答案將青春黏在冷板凳上度過。為了不成為教育體制培育出來不具獨立思考能力的機器人,有人逃離台灣或到異地求學。

同場加映:台灣老師出走新加坡:在這裏,幼兒教育是值得被尊重的專業

然而,第一個大部分人所面對的課提便是“文化衝擊”。當你,到了西方國家,瞬間安靜不再是美德、順從不再是優點,所以許多人慌了、亂了,然後跟著一同慌張的同鄉人互相幫助一同順利畢業。之後,盡快飛奔回國為自己套上那隱形的框架,框架沒什麼不好,因為他不會讓人發現你的不安及無能。

那沒有框架的世界又如何?美醜或許依然有定義,卻沒有世界另一頭那黑白分明的規則,有了自由卻或許更考驗你的能力。沒有了框架的世界你的能力更加血淋淋的攤在陽光下,有人從小就立定目標,在大學畢業前累積了一本厚厚的作品集及豐富的實習經驗。相反的,沒有實力或是生性懶散的人,這沒有框架的世界對他們而言既是天堂又是地獄。

記得班上的一位義大利男生,他十分喜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許多時候聽起來都過於天馬行空),因此在課堂十分受到教授的喜愛。畢業後,他憑著遠大的理想及抱負試圖找份讓他大顯身手的工作,而他也積極的不放過任何機會,只要遇到喜愛的企業甚至只是進到一家餐廳吃飯,他都勇於發表高論,告訴這家公司應該如何加強他們的品牌行銷 ; 然而,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他,憑著想像給予建議,日子也就這麼一天天的過了。

直到 27 歲的今天,他依然沒有獲得任何一份正式職位。

 
圖片來源

獨立思考、自由絕對非常重要,然而,如何在現實與兩者之間找到讓天秤能夠維持平衡的端點是極大的考驗。或許,我們不需要像西方國家般如此的自由奔放,但如果能鬆開些無形的框框,會不會我們能過得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