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說,女人是後天生成的。其實,男子漢也是一套父權社會的養成遊戲!Listen To Men 投稿女人迷觀察家,讓我們一起看看男生的生存路徑,回到小時候的記憶,他們總是被告知:不准哭、不要和女生玩⋯⋯。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男人?性別的痛癢,存在在所有性別身上。

History:一窺男子漢的養成過程

Listen to Men 這個粉專的創立動機,是有鑑於目前關心性別議題的,仍多為生理女性和 LGBTQ 族群,然而性別平等的願景需要所有性別的共同努力,男性視角的注入對於改變父權結構有其正面助益,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個粉專,試著貼近生理男性的生活樣貌,點出生理男性與父權社會的關聯,來喚起男性關心性別議題的意識。

而 History 懶人包系列文章,是這個粉專的重點單元,裡面囊括了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時期到老年時期的男性常見生命經驗整理,我們期望藉由這些常見現象的分析,提供男性認識生命中父權軌跡的參照。

小男孩時期──你是男生,怎麼可以打輸女生?

還是孩子時,男孩就不被允許流露出害怕或軟弱的情緒,必須壓抑恐懼的心情強作鎮定,以表現出作為男性的勇敢、無懼特質。和同年紀的女孩爭吵、打架時,大人在意的通常不是事情的緣由,反而常是「男孩是否輸給女孩」;若「輸」了,便嘲笑身為男性的男孩竟然會輸給女孩。

年幼的男孩不被允許示弱、不能輸給女孩,這些都屬於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父權制度創立了一套「男性範本」要求所有男孩遵守,從年紀尚幼便要求他們適應體制,呈現出陽剛氣質,逐步培養他們邁向未來的「合格男人」之路。

小男孩時期──為什麼我不能穿粉紅色、玩洋娃娃?

性別意象也延伸到男孩們的喜好建構上。男孩們該玩「男生的玩具」,如機器人、球類等;他們也該穿「男生的衣服」,從小便被教導要遠離化妝品。男孩們甚少接觸這類「女孩的玩意兒」,即使他們有興趣,也常因為被質疑「太娘」、灌輸各種「男生不應該...」的種種,感到壓力而作罷。

在父權體制下成長的父母,在耳濡目染下經常內化了這套標準,以主流的「男孩教養方式」作為教養方針,培養他們「男性化的生活方式」。然而,這樣的教養方式忽略了男性群體的內部異質性,忘記了不是每個男孩的性格和喜好都剛好落在「男性化」的範疇。這些溢出性別框架的異質性和多元性,是父權體制所不願看見的。

同場加映:男人真心話:我覺得自己最 man 的地方其實是...

 

男孩時期──是誰說男生都又高又壯

到了青少年時期,男孩們開始面臨到更多社會對於男性的期待。在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過程中,父權社會期待男孩成長為強壯、高大的男子漢,因而這時候的男孩們,不再被允許在身高和體能上輸給女孩。對於男性應具備的體格,父權社會建立了一套標準,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地滲透著。男孩與女孩的生理差距似乎理所當然地存在,在女孩們跑八百公尺做體適能檢測時,男孩們不論體能好壞,都必須跑多出一倍的一千六百公尺。

然而,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異固然可議,但個體間的差距卻未被考慮。父權社會對於性別的二元區分,使柔弱的男性、健壯的女性都在其中遭到隱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男孩們被期待去承擔消耗體力的勞動,父權社會一方面透過這些日常的「男子氣慨操演」,逐漸培養出更多父權價值認可的男子漢,一方面也藉著這樣的方式,鞏固男性在體格上較為強健的刻板印象。

男孩時期──到底怎樣叫做「娘」?

國中、高中時期,男孩與女孩之間的界線似乎不再如小男孩、小女孩時期那樣清楚。然而,某些不完全符合父權體制下社會期待的男孩們,卻隱約能察覺兩者之間的界線。當男孩想選擇第一類組時、興趣是做美工時、氣質較為文靜內向時,男孩要面對這些自己內心的想望,似乎比女孩受到更多阻礙。

那是一條不明顯的界線,而男孩們卻都知道不能輕易跨過去。為什麼呢?在父權社會之中,我們常常被定義了男生應該有的樣子——符合的就叫作「男人(man)」,而不符合的就叫作「娘」。可是,在習慣使用「男人」和「娘」這樣的語彙前,我們也許可以多想一下,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娘」?

「男人」和「娘」,其實都是一套僵固的想像,而父權體制賦予我們了想像的內容。到頭來,「男人」和「娘」不是一套自我認同,而是一些外在的行事風格、行為模式。作為生理男性,我們必須「看起來」男人一點。誰是男人、誰「娘」成了學得像不像的問題。

那是一種姿態,卻只是其中的一種生命姿態。透過了不斷地模仿、實踐何謂「男人」,我們不斷地在穩固這樣的性/別界線。「男人」和「娘」之間,一道容易劃過的界線,卻也讓男人們的生命那麼難。

推薦閱讀:男人解放你的眼淚吧!熱淚,是最溫柔的勇敢

男孩時期──為什麼不能跟女生做朋友?

為什麼男孩總是不跟女孩玩?為什麼黃色笑話好像只有男生們在講?為什麼從小,男生跟女生就被分得這麼清楚?從頭髮、衣服、遊戲、運動、聊天的內容……,男生為什麼就是跟女生不一樣呢?

這些從小開始培養的「不一樣」,隨著成長過程漸漸累積,終於在長大後使男人變成火星人、女人變成金星人。當人們硬被分成兩群人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立、貼標籤、甚至造成壓迫,不再把對方當成一個完整個人來看待,而是個「女人」或「男人」。

父權體制正是利用這點,把男孩跟女孩硬生生分開,使他們再也不被允許玩在一起,無法成為相互理解、彼此扶持的夥伴。男孩於是在父權體制的安排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男人」,不論他喜歡與否,父權已經將他與和女性有關的一切割得一乾二淨了。

拆解父權,從你我開始

「當我們公開拒絕走阻力最小的路,我們就增加了別人在這路徑上的阻力。」──Allan G. Johnson

Allan G. Johnson在《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一書中,將父權社會持續運作的機制歸因於人們對「阻力最小的路」的選擇。根據他的說法,拆解父權結構的最佳方式,便是拒絕去走受身邊人安排、指引的「阻力最小的路」。

推薦閱讀:擁抱女性主義的喬瑟夫高登李維:「別讓性別定義我們是誰!」

「改變的工作由我們自己出發,讓我們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先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甘地

拒絕走「阻力最小的路」,方式有千千百百種,我們可以先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試著對周圍造成一點改變。首先,勇敢拒絕對黃色笑話發笑,便是值得你我嘗試的第一步!不要低估我們的聲音可以對父權結構做出的干擾,請相信渺小如豆的我們也具有讓世界不舒服的力量。


想了解在父權社會裡,「阻力最小的路」是如何形塑,「男子漢」是在什麼情境下養成的嗎?一起參與「男子漢養成計畫」,窺探父權結構形塑男性生命歷程的軌跡。詳見「男子漢養成計畫」遊戲頁面→點此

■ 遊戲進行方式:

Step1. 點選遊戲畫面,開始遊戲。

Step2. 在對話結束後,點選右下角的 murmur 繼續遊戲。

Step3. 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情境,點擊畫面中的物件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