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困頓讓男孩更有冒險犯難精神,女孩要做溫室的花朵才能塑造氣質。兩性管理的教育方法,也讓許多的孩子們在性別刻板印象成長。你知道林志玲蔡英文是怎麼樣長大的嗎?一起來看看突破性別框架的養育分享。

文/劉心媚

兒窮養、女富養不如順應自然養

孩子能夠成長茁壯、孩子擁有勇敢,並能適應環境的所有不確定與一切的變動,能讓孩子的未來能更獨立、自在的升空翱翔,應該是許多父母終身期待且盼望的。

然 21 世紀是科技發達的世代,網路、書籍瘋傳眾多教育新觀點,但究竟如何教養才是好的呢?究竟怎麼樣的教養方式才最適合呢?其實,誰也說不準。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特質,而且許多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難教,身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揀選參考資料,又究竟該如何將知識落實於生活教育中呢?

古言俗語道盡華人教養觀,輾轉流傳千年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旨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是指艱難困苦的,能夠使你完善並獲得成功。身為家長的您或是為人子女的您,對這兩句話的解釋一定不陌生,很多時候這兩句話會用來比喻教養小孩,且大多數的我們也都是受到這樣的教育理念薰陶長大的。

延伸閱讀:陰柔的「中二男孩」?為什麼我們期待「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

教養小孩,許多人認為男孩需要較嚴格的教養,讓其體驗更多的試煉,以培養堅韌的毅力;而女孩則需要給予較細心的照顧,以成就賢淑的特質;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褲少偉男,「男孩窮養,女孩富養」成為傳統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

然已是成人的我們,是否長成父母期待的樣子了?這樣的我們是否快樂呢?

進化演變,臺灣兒童教育「男窮養、女富養」新思維

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起飛、少子化的影響,以致兒童教育受到重視、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更是馬虎不得,在生養前會閱讀相關的書籍、瀏覽名人學者的教養方式,甚至網路上更出現「男窮養、女富養」的說法,但其實許多父母都誤會富養、窮養的真正意涵……

然「男窮養」並非是以窮困、飢餓來教養孩子。其真意指的是讓男孩體驗在挫折中,學習積極面對且無所畏懼的精神;並能夠自立自足、自立自強,富有堅毅韌性,並學會承擔責任,能擔起家庭與社會的重擔,成為有肩膀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而「女富養」非以豐富充沛的物質生活滿足即可。其主要意涵是培養女孩的氣質,開闊視野,以愛、包容建立其追求自我的能力,以支持、鼓勵提升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其成為一位負責、能獨當一面的女性。

從政商名流、演藝人員,探究窮養富養的真理

「戴勝益」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在一次平面媒體的專訪中,道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幼時家裡很窮,後來因著父親製帽事業的順利,讓家境變得很好,於是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機,養成一事無成、打混摸魚,永遠有家庭為靠山的心態;直到三十九歲離開家族企業,才開始積極求生存,再度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這樣的人生經驗讓他體會: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獨立,也成就臺灣最大餐飲連鎖企業——王品集團的經營者。

「蔡康永」曾是知名談話節目——康熙來了的主持人。他家世顯赫,父親是上海大律師,搬遷來台仍維持著「海派」作風,雖過程遇到家道中落的狀態,但仍讓他就讀再興中學,從幼稚園涵蓋到高中,一念就是15年。且家人給予他學習平劇、文學發展的機會,這些過程造就勇於表達,且積極捍衛性別平權;並幫助非主流、被環境逼著不得不邊緣化的青少年,而成立中輟生學校的他。

推薦閱讀:蔡康永談演藝圈出櫃的孤獨:「我得努力證明,我們並不是妖怪」

「林志玲」從小在祖母身教言教的訓練下,讓她體會只有自己能照顧自己,即使獨自一人打拚,也懂得和孤獨相處,更懂得堅毅的重要。而父親則是每天每天的培養她的企圖心、領導力,讓就讀小學的她每天打開衣櫥,就會看到用毛筆寫的十個字母:leadership(領導力)。每一個字母後面都接了一個單字,love(愛)、education(教育)、action(行動力)、determinate(決心)、enthusiastic(熱情)、relationship(人際關係)、sincere(真誠)、humble(謙虛)、international(國際觀)、prepare(準備)。讓她透過生活經驗與文字結合,體悟其中的意涵,並成了大家口中的「姊姊」,以柔和的外表、獨立又堅毅的內在,走出自己的特色。

「蔡英文」是蔡家十一個孩子裡最小的,成長過程過得辛苦,但父母也都是包容孩子去嘗試體驗的,並訓練孩子從中學習挫敗,以培養勇敢、越挫越勇的特質。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的角色,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照顧小孩,還要協助父親的事業,並且還需要當廚工協助料理員工的三餐等,但其實母親也是個想要有自己的生涯事業的人,但礙於傳統社會的價值與言論,讓母親選擇成為一位成功男人背後偉大的女人,而母親對家庭照顧、孩子奉獻的堅毅精神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出蔡英文從政的不懈,多元包容的態度,並造就臺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誕生。

同場加映:第一任「女總統」上任,性別平權的路還很長

翻轉「男窮養、女富養」的新價值,提升發展獨特性

戴勝益、蔡康永、林志玲、蔡英文四人的成就,是現今許多父母所盼望的,在認識他們的成長過程後,發現上述窮養、富養的教育理念都涵蓋四人的成長過中,多是以充滿鼓勵、接納挫敗、培養勇敢的教育態度,顯然不論男女都應受有窮養、富養的教育態度,以培養氣質、勇氣、智慧、堅毅皆兼具的健全特質。

但為何四人卻有截然不同的成就呢?全來自於父母的尊重獨特性。適性發展是幼兒教育常見的名詞,但在家庭教育中卻少被看見及注重的,少了這重要的一環,戴勝益工作上可能因少了霸氣而無法成就事業、蔡康永可能無法勇於追求自我捍衛平權婚姻、林志玲可能無法到海外工作失去躍升國際媒體的機會、蔡英文也可能被要求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而失去女總統的誕生。

脫去性別刻板的包袱,看中孩子的特質,允予玩耍的機會

教育不再只是塑造男孩有肩膀、女孩要溫柔的特質而已,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是需要培養堅強、允許哭泣的,回歸教育的基礎是要讓孩子發揮其專長,得以自食其力,堅毅勇敢,富有剛柔並濟的特質。

各位父母看看小孩,想想您是否真的認識他/她呢?請不要急著給孩子釣竿,請試著了解孩子擅長釣什麼魚?習慣拿什麼釣桿?喜歡什麼樣的海域?請先找出孩子所擁有的特質,不足的再慢慢培養即可,教育孩子非速成班,需要細心觀察、耐心陪伴,並請容許孩子的與眾不同,因這可能成為未來生命的轉捩點,唯有發現獨特找到生命中的快樂和意義,這才是窮養與富養的理想價值。


作者—劉心媚
簡介—關注並從事「性別」議題,著重創造友善空間的助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