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級寒流襲台,台灣連平地都下雪了,許多人說原因是因為負北極震盪與聖嬰現象,台灣西部養殖漁業的漁民連夜搶救,一場雪背後揭露的是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氣候變遷」挑戰。作者 Google 從電影《大賣空》裡的金融危機反思台灣的下雪現象,無論如何,我們已經不能再假裝視而不見。

......「氣候變遷是場騙局!IPCC 所鼓吹的極端氣候管制計畫將會破壞全球經濟,飆高能源價格。美國正在經歷能源復興,有機會讓美國邁向能源獨立,強化國家安全和未來世代的能源安全。在經濟動盪、美國利益威脅增加的時刻,IPCC 的報告不過是環保左派唱的高調。」(2014,美國奧克拉馬州共和黨州議員 James Inhofe 。奧克拉馬州為美國主要產油州)

......「一旦全球氣溫推升超過某個門檻,可能會發生突如其來、不可預測也不能逆轉的變化。而這個數字,可能會是2度C以內。」(2014,美國科學促進協會)

......「美國海洋與大氣研究組織證實2015年是記錄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長期平均高了0.9度C。」(2016,經濟學人)


記得幾年前在讀心理學的時候看過,在心理學當中有項研究觀察人們面對重大沖擊與災難所會經歷的心理歷程,大致上會依順序分成幾個步驟:首先是否認,然後是憤怒,接著是迷惘,再下來是恐慌,最後是絕望。

大抵經過這幾個步驟之後,人們才會去正視災難,開始進行調適。

表面上來看,大賣空所呈現的情節是一部揭露過去醜聞的記錄史,但要我來說的話,其實它是一部對可能未來所作出的精確預言。

故事主要在討論2008年所發生的金融風暴,它的前因後果,以及發生在這個時代之下周遭一些人的故事。而到了這個時候,你可能對於「金融危機」這四個詞開始有點感到痲痹。

對啊,我們的金融體系就是這樣,這些該死貪心的銀行家應該要為我們負責。對啊,我們政府會想辦法挽救我們的經濟,反正經濟本來就是有起有落,沒關係的。對啊,現實社會就是這樣,你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也不要想著去改變。

每天早上,你打開報紙,噢不,現在我們不看報紙了。每天早上,你打開你的臉書,在上百則無聊的影片和食物照以及朋友的自拍照當中,你很可能會看到一兩則有關於經濟的新聞(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不會),你會看到歐洲的紓困政策,希臘拒絕縮節的政策,西班牙的財政發生危機,下一季經濟指數開始下跌。

如果最近你身邊還有一些朋友在社群軟體上分享金融相關新聞,而且還沒有被你封鎖的話,你會知道前陣子大陸股市經歷一場浩劫,而2016年開春之後,中國股市的交易縮減7%,全球股價現在又因為油價下跌而表現慘淡。

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對這些現象的漠視。可怕的是前幾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媒體大報特報,電視上跑馬燈上不斷的轉,大概連街口賣地瓜的阿伯都知道有金融風暴這件事情發生,而幾年之後,我們的行為改變,中國股價下跌,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不再關注大眾媒體,我們開始關注小眾媒體,我們開始關心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誤以為我們資訊多元,誤以為我們身處一個流通的環境。

其實不是,我們開始學著摀著耳朵,轉過身去,視而不見。

大賣空的故事發生在2005年,由一位美國避險基金的經理透過數據發現一些徵兆,美國房市可能會有相當大的潛在風險,於是他打了一個賭,花錢賭美國房市與連帶的債券會跟著下跌,一旦他賭贏了,銀行會付錢給他。與此同時,幾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一個小型投資顧問也發現了這件事情。

故事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麥克貝瑞,他對於不公不義相當不能忍受,有著接近躁鬱症的症狀,對許多事情感到不開心,感到憤怒。當他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四處去遊說大家,去質問,去瞭解。但他還是對這個體制保有信心。

故事的中後盤,當他發現這個體制全部都是一場騙局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忘記那個瞬間他接近崩潰的絕望表情。

「一萬五千年以來,歷史不斷證明短視與愚昧並不可行,而今天我站在這裡看見了一切,我原本以為我們會變得更好,但實際上,我們沒有。而先察覺這件事情並沒有讓我覺得比較好,覺得比較優越,相反的,我感到一股深切的悲哀。」他說。

於是我也要說,因為我們又開始選擇資訊了,因為我們開始將我們的認知縮限在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圈當中。我知道沒有人在滑手機的時候想要看一些長篇大論的文章。但即便今天只有一個人繼續看我的文章,有些東西我還是想要說。

我在看大賣空的時候一直覺得有些戰悚,因為我知道一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相反的,這次發生的其實並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真正的危機,氣候變遷。

The Day After Tomorrow

我以前一直以為氣候變遷是一件相當遙遠的事情,是即將發生在離我現在可能五六十年後的「遙遠」未來。但實際上它並不是,他正真真切切的發生,並不遙遠,我們也沒有五六十年了,而是這一兩年之內,我們就必須作出改變。

2015年在巴黎,全球各大國家的代表聚首在一起,宣布要訂定出將全球溫度控制在攝氏2度C以內,但依我們目前所排放的碳量來看,很快的,我們就要突破這個界限。我們時間並不多,一旦氣溫推升到某個程度,所造成個改變將無可想像。

今天全台灣各地降雪,我的臉書牆上被下雪文給充斥著,下雪很新鮮、下雪很有趣、大家也很開心。但是台灣幾乎近百年以上,平地並沒有降過雪,而現在全台各地都在降雪。我其實真正看到降雪的時候,心中的恐懼和無奈,大過開心。

有許多人也轉貼了這次會如此冷的原因,是因為負北極震盪,北極圈的環狀氣流沒辦法阻擋裡頭的冷空氣,進而造成冷空氣南下。但即便如此,有人想過為什麼環狀氣流沒有辦法阻擋嗎?有一派的學者認為,是因為暖化空氣侵入北極圈削弱了環狀氣流。

下雪的確很美,我在倫敦的時候也很期待看到雪。但是台灣身處一個亞熱帶國家卻下雪這件事令人感到相當可怕。下雪除了造成交通不便以外,最可怕的是造成農作物與養殖業的大量死亡。而我不確定台灣的農作物未來可以適應越來越極端的氣候,極端的冷,與極端的熱。糧食供給可能會未來的一個大問題。

推薦思考:實踐者:準建築師耕出友善農業新希望 阿碩

各位,為了下雪開心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恐懼。我們需要改變,而這個改變需要相當迫切的進行。這個改變不是我們從少用衛生筷、少用塑膠袋、少開燈這些小地方著手了,我們已經失去了寶貴的時間。這些改變,需要我們對於整個體制作出省思。

石油化學工業撐起了我們現代化的基礎,而所謂的現代化,奠基在消費文化上,我們崇尚物質,尊敬消費,熱愛經濟成長的神話,而在我們一次又一次購買,一次又一次浪費的當中,經濟卻成長了,我們也被教育成,只要經濟成長了,一切都是好的。

推薦思考:向中國政府問責的柴靜:我們都在同一座《穹頂之下》,誰也躲不過

但為什麼經濟需要一直成長呢?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的消費呢?要擺脫石油化學的依賴,我們需要先改變自己的觀念與習慣。

而我們也不用再期待會有所謂神奇的新科技突破,所謂的新科技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不斷的研發、不斷的嘗試、以及不斷的失敗,它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無數人心血的投入,而同時,它需要大量的資金。在現代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教義之下,政府很難會將氣候變遷這件當作主要迫切需要解決的事項,大量的資金會先投入到其他地方,剩下的,才會流到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需要站出來,讓政府知道我們的聲音,讓他們重視氣候變遷這件事情。氣候變遷不是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他不是排在經濟成長、年金改革、教育改革之下的其中一個小項目,它是我們未來文明賴以延續的重要依據。

而氣候變遷的相關產業,舉凡能源、新技術的應用,都將會是新一波可以發展的商機,也或許會是台灣企業轉型的一個方向。

各位,我們還會有時間,但我們時間不多了。

大賣空裡面說到,一件事情發生的徵兆其實相當多,只是身處當下的我們看不見,事情發生之後,回頭看,我們才有後見之明。而我們現在如同大賣空主角們,處在2005年一切危機發生之前,我們看見了徵兆,時間很短,但我們還有機會改變一些什麼。只是我們需要更多人的關注,以及更多人的參與。

舉凡這類文章結尾都要來個天佑台灣,以這次的規模來說,應該是天佑世界。但老實說,很多時候我並不是那麼的確定我們值得庇佑,或許我們不值得。

但我們還是要嘗試一下,阻止下一波的大賣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