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功夫《葉問3》,不只比拳腳、更比劃感情。作者 Google 與我們分享《葉問3》的觀後感與人生的況味。看甄子丹與熊黛林演繹雋永而內斂的愛,看拳拳都是人生的深度

從第一集的日本空手道、第二集的西洋拳王,終於這次葉問打得不是外侮,而是為了自強,爭一爭何為詠春正宗。而這類的武術片,終於從打退外侮、自立自強的民族情節走出來,開始探討一些武術背後的東西,劇情雖然簡單,但以系列電影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收尾的很完美。

(以下有雷儘請慎入)

平心而論,論武背後的道之高低,我個人認為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無人能出右,但甄子丹的葉問,卻更直白貼近人心。

甄子丹所演出的葉問,應該是開近幾年來詠春葉問系列電影的先河,記得當年第一集演出的時候,以精彩的武術動作,簡單但有力的劇情,以及一個打十個的經典場面,迅速抓住眾人目光。從李小龍開始,打退外侮一直是武術片裡面經典的主題,它代表著我們民族意識的提升,「我們不是東亞病夫!」,大概是這一類片想要傳達的最重要訊息。

但武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爭,就有高低。第二集的葉問演出了武林中的義,洪金寶與甄子丹惺惺相惜,洪拳與詠春的對決,大概是僅次於最後魔王戰(?)最精彩的亮點。只是葉問二說武林的力道還是不夠,最後還是不免牽扯到打倒洋鬼子的橋段。不同的是,東洋打完,這次打西洋。

只是功夫不是只有打架,重要的是武術背後的東西。葉問三這次試圖講武林背後的情。在身為一個武術宗師之前,葉問還是一個人,有家庭有情感。我很喜歡一代宗師裡面的台詞,葉問說:「我七歲學拳,四十以前沒見過高山。到第一次碰到,發現原來最難越過的,卻是生活。」

王家衛談情,總是隱晦難言,令人遐想翩翩。但葉問三談情、談理、談義,卻依舊簡單直白。葉問一身正氣,言詞鏗鏘,卻又鐵漢柔情。甄子丹的葉問其實並沒有遵照史實,葉問的老婆張永成一生並沒有來到香港,而葉問也未曾回過佛山。但熊黛林的角色,從花瓶、到配角,到最後成為這部片的靈魂。撇開情,武功就沒有深度。沒有愛,人生就不能算是完整。

在張永成依偎在葉問身旁,說出:「我想再聽一次你打木人的聲音」,那一幕,葉問打樁的背影,令人鼻酸。

推薦閱讀:相信愛情,相信自己:愛情沒有完美,只有完整

情以外,本集葉問要探討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是傳承。電影一代宗師裡頭有說:「習武最怕無師無對手,有師傅,才會知分寸,有對手,才能知高低。」,本集葉問總算遇上真正的對手了,另外一個詠春的高手,張天志。有趣的是,飾演張天志的張晉,其實就是一代宗師裡面飾演形意拳的馬三。古諺有云:「言必稱三,手必成圈」,說得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習武之人必自謙。但馬三不懂這個道理,一生成就有限,敗於宮二手上。而葉問三當中,馬三終於有機會挑戰葉問了,一樣的桀驁不馴。

張天志與葉問的詠春正宗之爭,如同葉問對上另外一個影子,詠春對詠春,其實是在自我論道。葉問電影如同訴說習武的過程,從開始的自立自強,打倒對手。武術本是起源於技擊,後來延伸出以武會友,懂分寸而知高低。最後回到面對自身,習武,其實是在證道。

那麼說回來,何為正宗?先祖傳藝於後世,所求為何?而武有正宗嗎?道有正道嗎?人從蠻荒而來,飲毛茹血,如同野獸。到某次意外,發現如何用火,人們才開啓文明。而人們懂得用火之後,揉繩為芯,始知如何點燈。那麼在此之前,世上無燈嗎?是人們發明燈嗎?

其實燈早就存在,只是人們不知道如何去點。一直到有人摸索出方法,才讓燈傳於後世。的確,武有正宗,道有正道。但並非人們所想的那樣。所謂的正宗與正道,其實是指出如何到達目的的道路,是武術的基本拳理與方法。終點一直在那裡,如同燈也是一直存在,路在那裡,怎麼走,小異而大同。因此武有正宗,但詠春並無,才有各門各派,千變而萬化。

只是最終千拳歸一路,所為不過傳燈,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