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你相信這句話嗎?聽聽作者 Avross Hsiao 以心理學角度與我們分享比起原罪,偏愛「主流美」更可能是社會給女性的附加壓力。現代人對「美」的想像甚為狹隘,美無關美德與內在、心靈品質,只是一味追求遙不可及的「姣好外表」。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是著名健康體重管理企業琅琅上口的廣告台詞,鼓勵女人只要勤奮,美麗終將不遠。「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是多少母親告誡女兒的教誨,就連安徒生童話醜小鴨變天鵝,都讓女孩相信即便醜小鴨其貌不揚,長大後仍有變美麗天鵝的一天。故事告訴女孩外表是可以改善的,只要努力,女孩長大後也可以成為艷麗的女人。社會說服女人不應滿足於現有的姿色,應透過後天的養成和改造,打造更完美的儀態和容貌。

美可以靠後天養成嗎

雖然我不願滿足我的母親裝扮女兒的喜好,更不願成為他心目中可愛又端莊的淑女形象,但我也在家庭教養的耳濡目染下,逐漸相信女孩只要努力,就可以變得動人又美麗。我一度以為,全天下女人都愛美,所以身為女人,我當然就該愛美,否則好似有失身為女人的職責般,將會在異性戀的市場棄如弁髦。

延伸閱讀:走入整形診所,我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愛美真的是女人的天性嗎?

我從小不愛穿裙子,討厭蝴蝶結,更痛恨娃娃鞋,我的中性打扮被我母親稱作是懶女人、醜女人,只因為我不願意,更不努力成為他心目中的公主或嬌娃。青少年時期的我,完全不在意自己的體重、膚色、坐姿或是穿著,我只在乎舒適,我只在乎身上的物件或飾品是否讓我感到自在,其餘的流行、眼光和評論向來不是我的考量。

我想每個人都樂於被稱讚,喜歡接收正面的反應和回饋,但這跟愛美本質而言應是兩回事。所謂的「美」非常主觀,並不存在統一制式的「標準美」,人之所以愛美事實上只是因每個人都愛好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誇獎,與「美」其實沒有太大的關聯。小時候的我喜歡別人說我很有個性,若被說「美」,我反而感到不自在。相較於外表,我還比較喜歡別人讚賞我的美術作品有創意,或是驚訝於我的力氣過人。我相信對許多女人來說,能力的讚揚會比歌頌外表來得更為悅耳。

對女孩的稱讚,不應侷限於外表

雖說被稱讚外表依舊是件令人開心的事,但在女孩轉變為女人的過程中,重點不應放在愛美這件事,而應強調人格的養成、自主意識的建立,和能力的栽培。父母對於女兒的鼓勵,不應僅侷限於「小公主」或「好漂亮」等純然外表的讚賞,應加強自我管理或學習能力的重視,讓女孩不會僅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外表上。

推薦閱讀:奧斯卡女配角 Lupita Nyong'o 真情告白:別讓外表決定你的價值

愛美不一定讓人快樂

心理學家認為,相信天生特質具有可塑性的人,對學習具有較正面的態度。例如,相信資質與才能是可以鍛鍊的人,即便遭遇失敗,仍願意加強學習,增進技能與技巧,並設下合理的目標,待達成後再持續精進。而不相信天生特質具有可塑性的人,對於自我耕耘的成果較為悲觀,通常不太願意花心思設下目標,意志也較為薄弱。原則上,相信天生特質具有可塑性的人想法較為樂觀,對人生的態度也較為積極正面。

但若是對於外表這天生特質呢?由於廣告媒體和消費文化的促成,使得現代人對「美」的想像甚為狹隘,加上商人為了維持愛美的無限商機,讓世俗的「美」透過修圖技巧成了不實際的幻影。

若美是遙不可及,那愛美只會讓人痛苦

曾有實驗以閱讀不同類型的故事,研究愛美對女人的影響,故事分為三種:一是傳達外表具有可塑性,可透過後天養成而改善外表;二是傳達外表不具有可塑性,後天的養成不會使外表改變;三是與外表完全無關的故事。結果指出,相較於故事二和故事三,閱讀完故事一的女性受試者對於自己的外表顯得更為焦慮,且容易將自己的價值純然建立於外表上,甚至會考慮作整形美容。

如果「美」被形塑成遙不可及,甚至是病態的形象,那「愛美」只會讓人痛苦。

放下執著,立地成模

維多利亞模特兒 Cameron Russell 曾坦白地說會有今日的他,不是因為他有多努力,而只是因為他中了基因的上上籤(Genetic Lottery),他甚至不覺得他今日的成就是他應得的。「放下執著,立地成模」是我的一個小黑色幽默,不是要鼓勵大家成為模特兒,而是鼓勵大家,也鼓勵自己即刻放下對美的執著,我們都可以是美的模範。

同場加映:「我是模特兒,我不節食」波蘭超模的氣勢宣言


維多利亞模特兒 Cameron Russell

有些人運動是為了健美的身材,因為有了健美的身材就會變美。有些人化妝是為了無暇的臉蛋,因為有了無瑕的臉蛋就會變美。有些人穿高跟鞋是為了比例,因為比例勻稱就會變美。為什麼我們要經過這麼多道程序才能變美,為什麼我們不能從肥胖、圓潤的體態中找到美?不能從心態的轉換中找到美?

如果「愛美」是場全程馬拉松,靠著體力和毅力,望著終點,我願意跑;如果「愛美」有如追逐天邊,那不如停下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免得傷了身也失了心,最終落得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