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女人迷一起讀外媒!本週赫芬頓郵報釋出「48件女人一生中一定聽過的話」影片,透過小女孩與老奶奶之口,讓觀者體驗社會對女性身體與心靈的潛在壓迫。女人迷想說,性別壓迫的其實從不只是單一性別,一個更好的社會應該是:你能不能認識我這個人,而不只是審判我的性別?

「小女孩,別這麼好發施令 Bossy!」

「嘿他捉弄你,是因為他喜歡你」

「他對你毛手毛腳?那天晚上你一定穿得很隨便」

「你不要老是這麼敏感又情緒化好不好?」

「你就只吃這麼多?減肥小鳥胃啊?」

「哦,所以你是女性主義者囉?」

這些話你好熟悉,從小到大,身為女生這件事,總有人迫不及待要給你建議。從你的長相到穿著,要不要化妝、穿裙子記得不要露出底褲,再到言行舉止與生涯規劃,你常覺得自己得到的只是有限度的自由。

這是我們都不陌生的「女性」成長脈絡,人們假設你就一定情緒化,當妳扳起面孔人們又說你太 Bossy;人們鼓勵你權衡家庭與事業,同時瞧不起你當起全職媽媽,又或者嘲弄你不生小孩會不會孤獨終老。我們直到現在都還在討論,女生到底能不能 Have it all.

推薦閱讀:社會眼光下的「女性領導者」

赫芬頓郵報請來各個年齡層的女生,從小女孩到老奶奶,拍攝她們從小到大曾聽過的 48 句話,這些話可能來自陌生人、親戚、朋友或是最親密的人,讓人身歷其境體驗女生從小到大,體驗過的社會壓迫。每一句玩笑與調侃的背後,都潛藏對女性身體、心靈、生涯的控管。


「你穿這樣到學校,是想故意讓男孩子分心嗎?」


「哦你要自己旅行,是你們女生所謂《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那玩意嗎?」


「你不想要孩子?難道你不擔心人生少了什麼嗎?」


「你跟一個比你年紀小的男人約會?你挺有一套的啊」


「到你這個年紀,還有人要在街上調戲你,你該覺得很感激了啦」

可不可以認識我,而不只是審判我的性別?

你知道,這些話針對的不只是你,而是你的性別群體。社會對女人有同一種樣板期待,當你逃逸出社會的管控範圍,社會便開始恐慌,社會底下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批判你的所作所為。

但我更深信,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機制運作下,男性從小到大也或多或少體驗過相當不舒服的言語對待,諸如「男孩子哭什麼哭」、「男人就是應該保護女人」、「你不覺得老婆賺得比你多,你很尷尬嗎?」,也讓許多男性深受其擾。

同場加映:「你一個男人帶小孩行嗎?」放不下男性尊嚴的其實是社會

為什麼男生就不能哭,女生就不能素顏上街?為什麼男生當家庭主夫,女生當職場女強人會被批判或側目?性別成見,壓迫的從來不只是女人這個性別,雙方都是受害者。

艾瑪華森在 2014 年的聯合國演講上,紮實地說了:「我們要爭取的不是女權,而是兩性都能自由!」我們要兩性都自由,我們也要無法被「兩性」框架分類的族群,同樣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驕傲。性別不是二分法,性別是光譜與比例,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推薦閱讀:艾瑪華森震撼人心的聯合國演講全文

當我們對性別只有一種期待或「非男即女」的想像,我們失去的更是好好認識一個人的可能。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試著把對方當人看待,而不只是以他的性別評論他?

我相信,當我們開始這麼做,那會是最真實有力度的女性主義實踐。我們要的不是對立或是宣洩仇恨,我們追求的不是哪個性別的全盤獲勝,我們想要一個更流動的性別想像,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好好活,我們想要人生規劃可以安放回每個人的手上,我們想要一個沒有標準答案與單一價值觀的世界。

同場加映:哈佛啟用性別代名詞政策!性別欄不再只是選擇題

為此,我們還必須繼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