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聞選擇標準是什麼?能夠分辨不友善的標籤報導嗎?從沸沸揚揚的 Airbnb 房東性侵案看媒體設下的戲劇陷阱。

這兩天國內出現了多篇文章關於本次的 Airbnb 房東性侵事件,報導來源為英國的《每日郵報》,而從《每日郵報》開始,除了《星島日報-美國版》使用〈美國男子疑遭 Airbnb 民宿房東性侵〉作為標題外,其他幾乎每篇報導都將「跨性別」在標題特別寫出,而香港蘋果日報更使用了「變態」兩字。

 ntugenderequality_airbnb
近來相當熱門的 Airbnb 發生安全漏洞問題

不友善的報導方式:強調「與事件無關」的跨性別身分

然而,雖然房東的跨性別身份為事實,但本次報導的重點應該放在疑似性侵事件本身以及 Airbnb 的安全漏洞,而不該將其與房東性別認同過度聯結,特別是在「沒有任何一篇報導提到本次性侵跟房東性別認同有任何關聯」的情況下。而沒有關連卻又故意將其標出,不僅是對房東跨性別身分的消費,更容易將其推向汙名聯結,實在是相當不友善的報導方式。

一起認識他們:跨性別模特兒,傾聽身體的聲音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推向汙名聯結與不友善報導的評論好像有些過度,而對此,我們也可以重新思考:我們曾在多少類似社會事件的報導中,在標題看到強調異性戀或順性別,像是〈恐怖異性戀順性別男房東性侵房客多日〉之類的呢?而如果很少見,那是否代表這些媒體覺得「跨性別」相當特別,所以不論事件與其性別認同是否有關都要特別強調與聯結呢?而在相關事件本身都為負面的情況下,這樣汙名聯結「與事件無關」的性別認同又是否尊重與恰當呢?而我們也都知道,當一件事已成為自然時,那就不再需要特別與標出。(當「越南妹」成為負面形容詞:五分鐘看越南妹的污名建構

亞洲相關「翻譯報導」的品質問題

此外,從之前許多性別相關報導的失準到本次事件的自行定案,我們必須對亞洲相關翻譯報導的品質提出質疑。首先,像本次「尚未確認犯案與否」的情況(《每日郵報》的標題相當明確說是僅為男子宣稱),許多翻譯報導卻直接用標題「定案」,僅在內文提到「男子宣稱」及另一方的房東說法;而東森新聞更是為了提高衝擊性,連房東說法都直接省略,報導成已然定案的「事實」,此種做法讓人覺得相當無奈!此外關於 Airbnb 的回應,幾乎所有翻譯報導都只寫了「性侵事件是全球性的挑戰,但因為不同國家有不同法律,網路平台能幫的忙也不一樣。」一句話,但此「好像敷衍的回應態度」卻與《每日郵報》上報導的差異頗大,Airbnb 的回應其實相當完整(如下),而此類故意強化新聞戲劇性的做法,其實屢見不鮮。

「雖然性侵犯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不同國家中不同的法律規定將影響網絡平台能提供哪些幫助,但沒有什麼比我們的社會安全更為重要。」
「這事件發生的這週末,超過80萬人停留在世界各地的 Airbnb ,70000人在西班牙 Airbnb 住宿。」
「但是,即使只發生一次事故仍是太多,雖然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擁有100%的安全記錄,但這正是我們追求的。」
「這次的情況是特殊的。而我們了解我們可以從這個事件中學到很多,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我們使我們的規定更加明確,以確保當我們得知有緊急情況正在發生時,我們的團隊能隨時聯繫執法部門」
「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希望我們的屋主和客戶能得到盡可能的協助。」

ntugenderequality_ettoday
東森新聞的「定案報導」

 

圖片來源:Airbnb 官網東森新聞報導

( 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