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間的衝突該如何化解?在我們渴望被父母支持的同時,也聽聽他們沒說出口的想法,一起來場家庭的政治課吧!

在去年太陽花學運及今年的反黑箱課綱運動中,除了反映出政府通過法案的程序問題外,更多顯明的,卻是家庭的親子問題及難以壓抑的世代差異。離開大學及高中時代已經很久了,初為人母的我,也在這其中要調整心態,面對自己可能慢慢成為這群孩子口中邪惡大人」。(永遠的島嶼天光:寫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世代的下一步,結束才是開始


(圖片來源:來源

從小我就是個小孩,這個乖,當然必須包含功課好,不做令父母擔心的事,而且絕對不能反抗師長、衝撞學校,好好念書才是王道。而後我慢慢長大,開始選擇了不正統的道路,不同於哥哥繼續唸到第一學府的研究所,找到了頂級科技業的工程師工作,在35歲前,娶了妻子、生了兒子、買了房子、開了車子、存了金子,努力地,成為令人放心的長子。而身為么女,在家裡其實我是沒有聲音的,只要我有意見、做出不正統的選擇,得到的只是忽視、輕蔑、感到奇怪,這樣的反應。後來我信了基督教,身為傳統信仰的我媽不能認同,我只說了一句話:「因為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無法幫助我,家裡沒有人真正聽過我想講的話。」(扮演忠實地聆聽者:笑一個!六招鼓舞妳的好朋友

後來我選擇了戲劇系就讀,一直念到大三,我媽都還問我要不要轉學或是重考。後來,我交的男友直至後來的老公,政黨傾向幾乎都偏綠,有外省背景的我媽,簡直難以忍受她的女兒被「洗腦」的過程,覺得我的思維數典忘祖,簡直就與不孝畫上等號。更別提,之後我懷著孕還上街頭支持學運,在網路上伸援學生,對她來說都是件「毀壞國家秩序」的惡行。但我不認為我媽媽是個特別偏激的人,我也不認為她不愛小孩,我相信很多六七年級甚至八年級的人都有類似的經驗,這並非個人,而是政治滲透家庭的最好例證。

為什麼很多學運份子都會說:我來自一個深藍家庭。

為什麼很多學運分子都會說:為了這個運動,跟家裡鬧得很不愉快

因為在父母成長的那個時代,有白色恐怖,批評政府是件不被允許的事情,只要有反抗政府的言行或舉動,都會遭遇相當大的不幸。於是父母說:「小孩子乖乖念書,不要去碰政治。所謂不要碰政治,指的是,不要去批評政府做的事情,而那個時代,政府與國家與黨是畫上等號的。只要乖乖的,順著政府學校家庭安排的道路,人生就可以一帆風順,不會有生命危險,可以擁有好的工作、安穩的社會地位,對於不該爭取的權利」,千萬不要有非分之想。(用行動證明:人人都是改變的力量!從動盪的2014看社群力量的崛起


(圖片來源:來源

如果對國家有這樣的認知,自然就會延伸:在家要聽爸媽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少說多做不要問。在學校意見很多的就被視為問題學生,在家意見很多的就是不孝順的悖逆小孩,質疑政策甚至上街頭衝撞的,當然就是破壞國家秩序的暴民。成為內建在腦中毫無疑問的邏輯。溫良恭儉讓比公義重要,循規蹈矩比思辨重要,想當然爾,經濟發展當然也比國家認同重要。應該走大家都走的那條路,才是王道,如果擠不進去,就是魯蛇無誤!

我想父母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不希望孩子去當烈士,不希望小孩子走那沒人走的路,不要傷害自己,更不要去被人傷害,乖乖地,就好。這可不可以說是那個威權時代下產生的集體心理創傷?所有否認孩子衝撞體制的言論,後其實隱含著對權威的恐懼,只要我們用親情嚇阻了孩子過激的舉動,就可以保護他們不被國家機器傷害。或是,對我們大人來說都做不到的事,你們小孩怎麼可能做到?這種輕蔑,源自他們不相信孩子可以改變世界,因為他們自己早已閹割了自己的狂想,將半生奉獻給國家,就為了求一個平靜安穩」,而自己的孩子們,又怎能來打亂我們這一輩費盡心思打造的海上方舟?(挺身而進:站立十一小時為理想發聲

所有學生在做的事都可以歸納為以小搏大,不管是佔領立院、衝撞行政院、闖入教育部,甚至是林冠華的輕生。輿論都想操作成是背後統獨意識伸手進入校園,讓純潔的孩子成為社會亂源,這背後隱藏的「封建父權思想」真是歷歷在目。潛台詞不外是「小孩子懂什麼!?憑什麼?」身為父母,卻打從心底不信任自己教養出來的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信任孩子這些自發性的行為背後沒有人在煽動。代表什麼?代表我們從來沒有希望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不相信我們有資格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民主國家。

孩子想要「獨立」的言行,其實裡面存在著雙重的涵意。


(圖片來源:來源

國家認同問題是歷史的共業,看來在短期之內還會拉扯無數回合,但是身為家長,我們是否可以選擇自己的教育方式,從每一個家庭開始,因為那都是小型的政治現場。家中的決策,是否充分地讓孩子參與?孩子的意願是否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決定學校、主修,甚至是男女朋友、結婚對象時,父母所站的立場是建議或是干涉?面對孩子的問題,認真傾聽面對或是呼攏了事。這些事情,不用訴諸政治人物,不需要管你是哪一個黨,這些事情,身為家長的你我都做得到。身為新世代的父母,我們有義務要打破「只要相信國家,只要相信學校,只要相信課本,只要相信爸媽,生活就可以一帆風順」這樣的邏輯。(反映式溝通的重要:你是在「溝通」還是在「自言自語」?

我們感恩父母那代所受的苦,那咬著牙所走過的風雨,那戰爭落幕後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園,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我們這一代不必再漂流。但,在我們面前的是新的時代,我們都將再次張開那足以橫越海洋的翅膀,就算我們不能,也要讓下一代能,懷著父母的祝福去迎向這個世界。而我們需在心中界定的是:

安定,絕非肇基於消滅反對的聲音;

 

 

 

 

乖巧,也不等同於屈從父母的意志;

民主,是否可以從家庭成員充分表達意志開始?

獨立,切斷的並非情感,而是承認每個人生而為人的權利;

聆聽,是每個家長跟孩子都該學習;

和解,要從每一個家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