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設計讓食物成為訊息的傳遞工具,讓人們重新審視食物與人、環境、社會的關係,找回一種忘去「感受」的味覺體驗。

把蘋果雕刻成一朵嬌艷欲滴的玫瑰花,把飯團捏成一隻討喜又萌到不行的可愛動物,把便當或蛋糕變得跟藝術品般讓人捨不得吃,這就是現今國內外不論廚師或料理素人,透過巧奪天空的技法、精緻的擺盤、栩栩如生的創意造型與巧思,讓食物料理得美味之外,也讓食物看起來更色香味俱全、更有視覺魅力的「食物藝術」(Food Art)。

然而,一般人常把「食物藝術」(Food Art)與現今設計產業界蔚為風潮的「食物設計」(Food Design) 混為一談,所以我身邊就有許多朋友常常用臉書或 Line 傳像裝進一座動物園的便當或雕成一隻鳳凰的南瓜照片給我,然後用期待的口吻跟我說: 「ㄟ,Amber 妳是食物設計師,要不要跟他們PK一下? 」,真是讓我又氣又好笑。

原圖出處
來自新加坡的一位媽媽每天為自己的小孩準備的創意便當,讓自己的小朋友吃進均衡營養,也吃進栩栩如生的食物藝術與創意巧思(原圖出處

其實,「食物設計」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食物藝術創作或僅僅是烹飪料理的擺盤,相反地,由於從古至今許多活動皆是倚賴食物相輔完成的,使得食物本身就承載著社會性的功能,包含社交活動、文化信仰、記憶關係、慾望消費等連結與互動,故從1997年開始,有不少設計師開始讓食物成為訊息的傳遞工具,發起一連串以食物為素材的設計作品,將食品製造的過程以「再設計」的角度出發,來探索食物與食物、食物與人類、食物與環境、食物與社會之間的連結與可能性,並試圖賦予其更多的社會意義。

而食物設計正式成為設計領域界的濫觴是一位西班牙知名鞋品牌 Camper 形象設計師 Marti Guixe,發現了工業設計的觸角可以延伸到食品設計的可能性,從1997年發起一連串「設計食物」的行動,漸漸地引領食物設計成為一門學科。

推薦給你:臺北工業設計的個性餐廳:woolloomooloo

           
食物設計師Marti Guixe-(原圖出處

雖然業界對於食物設計還未有公訂統一的名詞定義,但根據食物設計協會(Food Design Association)的定義,食物設計的應用領域和相關研究涵蓋一大部分的文化及現代科技知識,包括:

·  社會變遷和文化儀式、食物的形式和技巧

·  關於身體、環境和科技的食物資訊

·  科學研究、生產加工系統設備之創新

·  食物和飲料之形式、功能、認知和情感的設計與關係

·  溝通、行銷和服務的設計

·  空間和工具的構造

·  美食學和釀酒學的完整技巧與藝術

·  烹飪知識

·  在地推廣和文化行銷

在上述的脈絡下,食物設計師會呈現每道料理背後的設計思考與創新方法,現場吃到的不只是一道道佳肴,而是透過食物模型、色彩計畫、餐具食器、實驗器等方式與符碼來演繹創意概念發展的過程,例如最知名的西班牙El Bulli 餐廳,除了分子料理的創作實驗外,背後也包含著烹飪知識、美食學、設計與在地文化的結合與推廣。荷蘭的食物設計師 Kaijia Gruijters 則透過對天然食物的研究、創新的食材準備和烹飪方法,傳遞全球都十分關切的食物浪費、永續生產、健康飲食、食品品質與食品安全等議題。(同場加映:【好味旅行】用味蕾記憶丹麥,愛上 NOMA 餐廳


(原圖出處

荷蘭食物設計師 Katja Gruijters 的作品,策展主題是傳遞大自然賜予的食物都是自然美麗的,不應該因為它長的醜,就認為不好吃丟棄,相反的,我們應該仔細去品嚐食物、欣賞它的美。


原圖出處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其實食物和設計的關係一直很緊密?食物設計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想更貼近了解食物設計,今年2015米蘭承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為「滋養地球 生命的能源」,探討全球環境日益惡化情況下,如何確保糧食生產、維護食品安全等持續性問題,主題包括七個面向:食品安全、農產品供應鍊的創新、農業與生物多樣性、食物教育、食品產業串聯與合作、世界各地文化與族群的食品、滿足更佳生活的食品。


  2015米蘭世博英國館- 原圖出處

例如英國館將在米蘭世博會展示食物鏈中從產地到餐桌每個環節的創新成就,最後還會與大家分享美味料理,與大家一起享用佳肴。如果你對食物設計有興趣,千萬別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可以近距離看到各國如何結合「食物設計」,呈現該國對食物議題的關注與食物生產技術的創新巧思哦!

同場推薦:【好味旅行】藝術X美食的藍瓶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