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是需要一個外人的陪伴嗎?事實上,孩子要的不多,只希望你在家,陪伴著他們長大,就很足夠了。


從《爸媽不在家》看新加坡

還記得第一次在女人迷發文的時候,主編問我:「不知道你對新加坡的女人有什麼觀察?」於是當時我寫了我身邊所遇到的女人們的勇敢,而當我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觀察的時候,我是想要來說說,新加坡的媽媽。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橫掃台灣金馬獎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劇情是描述1997年的新加坡,小男孩家樂的媽媽因為懷孕,家庭和工作又分身乏術的狀況下,找了一個外籍的幫傭來照顧自己的孩子,雖然一開始家樂對於幫傭非常排斥,但是在爸媽為生活奔走的時候,家樂和幫傭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厚,甚至,超過了血緣的親情,媽媽漸漸也感到不是滋味,努力的工作賺錢供養孩子,卻不及一個自己花錢請來的幫傭。

這樣的劇情,如果我是一個不了解新加坡生活的觀眾,可能覺得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當我在新加坡生活,我知道,這是新加坡好多家庭的寫照。

安踢,孩子的第二個媽媽

在新加坡幼兒園工作,很驚訝的一點是,除了爸爸媽媽,孩子們最常提到的人,可能是「安踢」,在接送孩子的本子上面,你可以看見資料除了他的父母之外,常常還有一張「安踢」的照片和資料,有的孩子在這裡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會看見他們的父母,接送的人,是「安踢」,這裡稱為幫傭叫做「安踢」,因為新加坡多是雙薪家庭,而且工作壓力都比較大,所以經濟許可的家庭多會在家裡聘請一名「安踢」協助家務,在新加坡請一名幫傭的錢並不是非常的貴,和我們傳統觀念認為要非富即貴的家庭才會有幫傭不太一樣。

有的時候工作比較忙,我都會跟同事開玩笑說:「好好啊,你家有安踢吧?回家你都可以不用洗衣服,我回家還要洗衣服,不然都要沒衣服穿了。」我同事都會不好意思的笑笑回應我,我都會跟他說:「我剛來的時候發現好多孩子家裡都有安踢我真的好驚訝喔,因為在台灣,我們叫做外籍看護,通常是家裏面有需要照顧的人,才可以申請的。」同事聽到我這樣說,他也覺得很驚訝,我想,這也是新加坡文化的一部分吧,他們把家務不再視為是媽媽的工作,因為媽媽和爸爸一樣為了家庭在付出勞力,我想這也是某個程度的性別刻板印象的突破了。

新加坡的媽媽有一點點不一樣,有一些媽媽可能覺得面對客戶比面對自己的孩子還要容易,對於孩子們可能有很多的迷惑,我們印象中媽媽會的事情,可能他們都不是那麼熟練,他們可能會帶孩子去吃大餐,出去玩,但是不太會煮飯,孩子們的頭髮可能都是整整齊齊,但是孩子可能會跟你說:「我的媽媽can't tie my hair」

教養外包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工程外包,但是什麼是教養的外包,年初時在天下雜誌看到這樣的名詞,覺得很有意思,同時又覺得感同身受,爸媽不在家裡面的父母,就是非常典型的教養外包,家長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薪水,然後把這些錢可能聘請了幫傭,或者是送孩子去補習班甚至是私立的名校,用錢,去填補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這樣的方式,更常會得到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自己的辛苦,不知道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

爸媽不在家,說的不是真的爸媽不在家,你可以看見其實在劇中,爸媽天天都是在家裡的,可是,他們並不在孩子的生活中,他們請來的幫傭才是真正的孩子的生活中,在孩子的每個感受當中,其實不論是台灣或者新加坡,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將孩子外包的狀況越來越多,當老師這麼多年,可以發現很多家長其實並不瞭解他們的孩子。

最近開始帶年紀很小的孩子,有個孩子最近常常少帶東西,我忍不住向夥伴抱怨,不知道是不是媽媽最近工作太忙,結果我得到的答案是:「他們家最近換了新的安踢,所以對於學校的作息不太清楚。」這樣啊....我忽然想起前幾天我跟媽媽提到,最近都少帶了衣服,要帶兩套,媽媽卻一臉迷惑的樣子....想想他都已經在這邊讀了一個學期以上了,當然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我們應該要好好想想,勞心勞力的賣力賺錢將孩子外包,這是孩子所需要的愛嗎?

孩子需要的,只是爸媽隨時都可以在身邊,在家....

親愛的,你也是一個常常「不在家」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