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輸的從來不是人才,而是政府以及企業主應該給予台灣人才更多支持以及發展的可能!

今年暑假在 Pebble 做完 Intern 以後,我在 Wharton 的舊金山校區開始第二年的課程。Wharton 在三年前開始利用原本是 EMBA 使用的舊金山校區,讓對科技及新創企業有熱情的 Full-time MBA 可以在舊金山上課半年。對我來說這是更了解矽谷環境的最好方法。學校也積極鼓勵同學參加在灣區各式各樣的新創活動及會議,所以我也就鼓起勇氣花了300美金,買了這次 TechCrunch Disrupt SF 的學生票,想要感受這裡新創企業的活力。

TechCrunch Disrupt 是由美國最大科技媒體之一的 Tech Crunch 舉辦,目前每年在舊金山、紐約、歐洲及北京皆有舉辦。先從整個會議講起,今年的 TechCrunch Disrupt SF 辦在舊金山的 Pier 48,據主辦單位的說法是有超過3,500人參與,我在現場的觀察大概以第一天最為踴躍,可能有接近1,500人,第2/3天與會人數大約就在500-700人左右。可能因為所有演講皆有線上直播、票價也相對昂貴的原因(全票2,000美金),這樣的參與度跟我原本的期待比起來有極大的差距。

但回到活動本身,Pier 48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大倉庫,設備也不是頂尖,流程也有極多改善的空間。但講員的名氣、贊助商的支持、及新創團隊的多元性是讓我驚訝的。也讓我想要跟我目前觀察到的台灣做一些對比:

1. 先不提中國韓國日本,愛爾蘭跟杜拜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當我走進 Startup Alley 時,映入眼簾的是 Chinese Alley, Korean Alley, Japanese Alley, Brazilian Alley, Arabia Alley,這些 Alley 們,都是各個國家的政府贊助來參加 TC Disrupt 的新創事業。日本的 JETRO、韓國的 NIPA 就是這些團隊走向國際的幕後推手。

不說這些國家可能比我們有錢、有資源作為新創團隊的後盾,但我也看到愛爾蘭、杜拜、跟香港都有攤位推廣自家的創業資源或是團隊。不禁讓我想起,難道我們真的沒有錢,幫幾個新創團隊出錢爭取國際知名度嗎?

在我跟一個韓國團隊 Between 的對話中,發現這些資源的要求其實不是很高,就是兩張來回機票跟三天的住宿,我想一個團隊15萬是綽綽有餘的。Between 其實早已進軍國際,主打情侶間的網路互動空間,目前有900萬用戶,其中一半來自韓國,來 TC Disrupt 的目標就是要讓更多人認識 Between 。有趣的是,兩個從韓國飛來的 Between 成員,皆是 ABK,卻願意回到韓國開啟自己的一片天。我只能先問自己,有這個勇氣嗎?也很想把這個問題拋給更多的台灣人,我們有這樣的勇氣嗎?

推薦閱讀:為什麼台灣留不住人才?在台灣是怪胎,在美國卻被 NASA 搶著要

2. 台灣的團隊水平不輸其他人,政府以及大企業主的力量比不上他國

說到這裡,還是要提到台灣團隊。我覺得台灣團隊的創意跟執行力一點都不輸給這些在舊金山的團隊。以 Between 來說,台灣曾經上線的 SweetShot 就可能是一個競爭對手。但是種種因素,就造成了900萬用戶跟暫時歇業的差別。

到此,不免要提到這次唯一看到的兩個團隊,AirSig 跟Sentri。今年5月在學生活動平台 Blink 的邀請下參加了AppWorks 的 Demo Day 時就簡單見過兩個團隊。幾個月過去,AirSig 已經拿到來自鴻海的200美金融資,Sentri 也在美國的 Kickstarter 上面募到了超過40萬美金,準備進入量產。

若是要我把這兩個團隊跟我在這次會議的其他團隊比較,我真的覺得台灣團隊的簡報能力跟產品完全不輸給其他各國。在跟AirSig 聊天的時候聽到了他們對未來的很多想像跟願景,讓我更加相信,只要能讓團隊走出台灣、登上世界的舞台,新創事業是有很多的可能性的。就因為這樣,資金、市場、人才需要成為這些團隊的後盾,而政府與大企業主能做的實在太多太多。

同場加映:高階人才外流第一名,台灣該怎麼辦?

3.不惜一切改變現狀的勇氣

最後,我想提兩個讓我感動的講員,Dan Gilbert 跟 Mark Cuban。

這兩位老大分別是現今克里夫蘭騎士及達拉斯小牛的老闆,同時也是極為成功的企業家與投資人。Dan Gilbert在2000年將自己創立的 Rock Financial 以5億美金賣給 Intuit,Mark Cuban 則為一個 serial entrepreneur,最著名的是在1999年將 Broadcast.com 以57億美金賣給 Yahoo。創業成功及投資體育運動不說,他們對「家鄉」的貢獻是我敬佩的。


Dan Gilbert(圖片來源:來源

Dan Gilbert 來自底特律,在08年危機之後,底特律政府陷入破產的窘境,整個城市被美國的媒體形容成鬼城。LinkedIn 的老闆 Reid Hoffman 更在書中點出底特律以不復從前,喪失了創新創業的能力。令我感動的是,Dan Gilbert 這個人登高一呼,集結一群跟底特律有關係的人,從自己口袋挖出大把鈔票,試圖改變底特律。他們為了處理底特律犯罪、教育、毒品、失業等問題,大舉清查市區空屋,自己找怪手把房子拆掉(因為很多毒品交易跟犯罪都在這些地方發生),重建底特律市中心。更在去年出錢拍了一支廣告,嘗試吸引人才進駐。可能有人會問,這些行為是否有Dan Gilbert的私人利益夾雜?我想這是必然,若是成功,他的房地產投資基本上可以翻幾番,但是只要有人願意做如此高風險的投資,我是贊成的。

Mark Cuban 也是一樣,問到他為什麼要在德州投資、創業,他的回答是,「我不相信矽谷的人比德州聰明多少」,他投資德州一樣有他的個人利益,他也願意提出,就是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格投資德州公司然後高價賣給矽谷的公司。但同樣的問題,目前我還看不到願意有人向 Mark Cuban 一樣站出來,大聲疾呼投資台灣新創企業,勇敢地說我就是要賺錢!

我想現在的台灣正面臨相似的問題,雖不到如此境界但也相去不遠。當然,台灣有許多跟底特律不同之處,房價過高就是其一,但我很難想像是否有像郭台銘、張忠謀這樣的大老闆,願意站出來承擔這樣的風險?而媒體又會如何批評這些「投機份子」以及跟他們合作的機關?

最後,對於我們這些必然要承擔現在所做決定後果的人,只要有決心,我們一定可以比現在更勇敢、更有智慧,創造屬於我們的 TechCrunch Disrupt、成為下一個啟動改變的 Dan Gilbert!